APP下载

中国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仪器设备运维管理制度研究

2019-11-29孔庆雯王雪阳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8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设备管理

孔庆雯,王雪阳

中国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仪器设备运维管理制度研究

孔庆雯1,王雪阳2

(1.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云南 昆明 650228;2.云南省科研机构联合会,云南 昆明 650228)

科研仪器设备是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推动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并能有效促进全社会协同创新,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和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打破以往事业单位对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模式,采取规范采购流程、建立健全日常管理制度、推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共享、整合集成各类科研仪器设备的实物资源、培养专业管理队伍等方式,探索更为科学、规范、高效的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模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效力,实现科研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开发共享,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新型研发机构;科研仪器设备;运维管理;制度研究

近年来,各地方政府支持建设了一批创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在科研、技术合作、成果转化以及科研仪器设备的运维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探索。科研仪器设备是推动区域科技进步和产业技术创新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撑,推动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并能有效促进全社会协同创新,提升创新成果产业化效率和水平。因此,新型研发机构对科研仪器设备的购置、运行管理方式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如何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仪器设备的功能防控风险,实现科研仪器设备的优化配置、开发共享,已成为国家或地区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重要内容。

1 新型研发机构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特点

1.1 领域跨度大、经费投入较多、种类繁杂

由于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承担的科研项目类别较多,涉及多个研究领域。除通用设备之外,需要采购的科研仪器设备种类繁多、领域跨度较大。以某地方科学院为例,下设的各类研发中心,包括生物医药、矿冶、材料、装备制造、信息技术、资源环境等领域,除通用设备之外,需要采购的科研仪器设备种类繁多、领域跨度较大,可进行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的委托试验与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天然产物、微生物及药物代谢活性成分筛查,食品分析,灵长类动物行为分析,农药及兽药残留分析,反应机理等研究。根据项目需求情况而异,一个采购批次需要购置的设备可能多至100余台(套)。

1.2 进口设备多、海关监管严格

为了满足各类分析检测实验对系统性能、稳定性、可靠性、操作便利性、先进性、使用寿命、精度等方面的科研要求,保障项目工作顺利开展,在充分对比国产设备与进口设备的精度与稳定性的基础上,往往需要选择采购进口设备。根据国家财政部、省级财政部门关于政府采购的相关文件规定,进口设备的采购过程与国产设备相比需要遵循的法律法规更为严格,包括进口设备专家论证会、签署进口设备委托代理协议、填报政府采购进口设备申请表和海关免税申请表、备案等环节。

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关税〔2016〕71号)要求,新型研发机构根据其科研性质可向地方科技厅申请核定为从事科研工作的省属科研院所,享有海关对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减免税收的政策。作为享有海关免税政策的新型研发机构,除了负责进口设备的日常管理外,每年还需要严格按照海关要求按时填报“减免税货物使用情况年报表”,对减免税进口货物安装地点、使用情况等内容进行自查,并提交《减免税货物使用状况报告书》等。

1.3 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周期长

从提出科研仪器设备采购计划、专家论证、招投标、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到设备生产商发货、运输、开箱检验、设备调试、验收入库、操作人员岗前培训,往往需要至少半年时间。同一批次涉及采购国内、国外科研仪器设备的,需分别开展采购工作。

如果所采购的设备需要特殊定制,拟采购设备已停产、更新换代,遭遇流标、海关政策调整、汇率变动等问题,则可能到第二年都无法对设备进行验收和投入使用。随之而来的便是项目执行情况不到位、财政经费被收回、科研项目无法按时提交验收等问题。

2 制度研究

2.1 制订科学的管理办法

基于对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特点的分析,按照统一科研机构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使用单位的操作规程,提高使用效率的管理目标,新型科研机构结合单位实际,重点制订了3类制度:①机构内部专业化仪器设备专项管理制度。主要用于规范设备采购的内部程序、各部门职责、监督措施、日常管理责任等,这类制度一般是各类机构的常规管理制度。②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制度。这类制度旨在实现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解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促进技术服务的专业化。同时,部分研发机构也尝试通过科研仪器设备的有偿共享,增加持有单位服务收入,解决“养人”的成本问题,为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团队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促进科研仪器设备使用专业化、社会化技术服务的出现。③鼓励协同创新的专项制度。其目的是通过设备的共享实现技术的交流。将不同单位、不同领域的科研人员和研究成果聚集在一起,有效推动学科交叉和学术交流,客观上推动了学科交叉与融合进程,有助于在新的技术领域形成新突破增强区域,同时为本区域内的科研机构、企业等多类创新主体以及设计、研发、生产、推广等多部门人员提供交互学习的机会,推动区域协同创新。

以上制度是否能够落地实施,既要参考各类科研机构的实际情况,也有赖于当地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总之,通过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各类机构也在不断修改和完善各类管理办法,使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得到持续优化。

2.2 签订委托使用保管协议

在对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及推动协同创新过程中,科研机构对设备使用主体的责任、义务通过协议形式进行划分。一般由设备的采购单位、新型科研机构按照政府采购流程进行设备的购置、安装调试并验收入库,然后与合作单位签订委托使用保管协议,明确共享设备提供的各研发平台的资产管理制度,使用期间对仪器设备进行认真看护和保管,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同时,协议中明确提出科研仪器设备丢失、损坏、赔偿和争议的各项处理办法。

此外,对所有科研仪器设备要求固定资产管理标签,明确设备责任人。

2.3 点面结合,联动管理

科研机构内部的科技管理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监督部门至少每年与设备实际使用单位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一次盘点。同时,不定期对科研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组织抽查。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从不同维度共同参与科研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科技管理部门负责对科研仪器设备的归口管理,对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实地核查和盘点、验收、分配、调剂,牵头形成科研仪器设备综合情况报告。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科研仪器设备的财务管理、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政府采购计划审批和上报、产权登记、验收入库、处置等。业务部门是科技计划项目的承担部门,负责科研仪器设备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提出科研仪器设备政府采购计划、牵头完成科研仪器设备的政府采购工作等。各研发平台为科研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单位,负责科研仪器设备的参数提出、日常使用和保管、运行维护,人员培训,“大仪网”填报等。

2.4 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完善建档备案工作

科研仪器设备采购到位后,会按照固定资产相关管理要求进行登记管理和领用。在日常工作中建立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台账,做好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相关文件的归档和备查工作(含纸质版和电子版)。确保科研仪器设备的政府采购、合同签订、免税申请、验收入库、招标文件归档等材料齐全,使工作有迹可循。

3 科研仪器设备管理探索

3.1 管理制度的完善建议

3.1.1 建立购置查重机制

使用财政经费购置科研仪器设备时,各研发平台应首先利用地方建设的“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查询区域内可协作共用的科研设施与仪器信息,优先使用已经开放共享的科研设施与仪器,科学评估购置的必要性,避免科研仪器设备的闲置浪费。

3.1.2 建立评价考核机制

科研机构的科技、资产、监督等综合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实际使用单位科研仪器设备的运行情况、管理制度(办法)、共享服务、实验室环境、安全措施、操作人员岗前培训等方面进行评价考核。

对因使用单位管理制度(办法)不健全或保管不善等人为因素导致科研仪器设备损坏、灭失,造成人员伤害,或者随意移动、变更科研仪器设备摆放地等情况,一经核实,科研机构将立即收回科研仪器设备,终止研发平台使用权并严肃处理,追究相应责任。

3.1.3 鼓励科研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

根据国家及地方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规定,深化共享平台的服务功能,积极鼓励并要求各研发平台将单台套价值在2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信息上传至“地方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平台”,实现大型科研仪器资源共享,充分释放服务潜能,提高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3.2 重视培养专业化的科研仪器管理人才

3.2.1 打造专业技术团队

打造一支业务熟练、技术精湛、富有创新精神且相对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力求其对所管理的仪器设备做到“技术精通,应用自如”;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训,并纳入到各级共享平台(中心)建设的首要工作中。通过出国考察、学术研讨、技能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其综合业务素质。

3.2.2 制订有效激励措施

以科研仪器设备运行状态为着眼点,通过对设备故障率、修复率、利用率、开放率等的考核,对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工作态度、技能等级等作出评价,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奖惩措施,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其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3.2.3 维护技术人才利益

实验技术人员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同时,由于缺乏编制而不能对科研仪器设备实行专人管理,造成上千万元设备闲置和重复购置,形成实质性浪费。因此,必须切实维护技术人员的利益,解决制约其发展的编制、落户等问题,提高津贴等收入水平,吸引更多高素质技术人员的进驻,实现科研仪器设备的专人管理和维护。

4 结束语

科研工作不仅需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更需要做好科研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对于新型研发机构的科研仪器设备尤其需要建立健全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增强科研单位仪器设备的管理意识,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防控风险,更好地发挥科研仪器设备的效用,有效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1]张田力,徐大海,沈延斌.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实现路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274-278.

[2]郑床木,刘涛,魏利青,等.科研院所大型仪器设备管理模式研究[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7(3):17-21.

G637

A

10.15913/j.cnki.kjycx.2019.18.044

2095-6835(2019)18-0106-02

孔庆雯(1986—),女,工程师,从事科技管理与软课题研究工作。王雪阳(1990—),女,助理工程师,从事科技创新与咨询研究等工作。

〔编辑:张思楠〕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设备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调试新设备
如何做好实验室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证书的确认工作(二)
做好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仪器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建议
食品检测实验室中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管理的另一半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