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影响探析

2019-11-29吴锡攀

绿色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土壤环境栽种林木

吴锡攀

(贵州省黎平县中潮镇林业工作站,贵州 黎平 557301)

1 引言

营造林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营造林有利于提高我国森林植被覆盖率,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营造林密度往往会对林木生长质量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对林木树体生长情况、对树直径及对树成材率的影响[1]。其中,营造林的实际生长发育还会受土壤环境如肥力、水分、温度、透气性、酸碱度和含盐量等影响。除了这些常见的自然因素外,若人为栽种管理不力,也会对营造林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所以,需要加强对营造林密度的优化分析,制定有效、合理控制营造林密度的优化对策,促进营造林健康生长与发育,提升我国绿化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自然环境[2]。

2 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

2.1 对林木树体生长情况的影响

对于大多数树种而言,营造林密度与树体生长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树冠高大的树种,在栽种时若不能正确处理好营造林密度,就会弱化营造林植株生长发育过程,既不利于空气和阳光的渗透,也不利于树体良好生长发育。如乔木喜欢生长于酸性的黄壤、红壤及土层深厚的低山丘陵地带,或者喜冲积土、阳光充足的平原,而且在土层疏松及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营造林树体生长较快,其具有很强的抗风能力,主根较深,但是随着营造林树种树龄不断增加,若营造林栽种密度较大,则会影响林木树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吸收。

2.2 对树木直径的影响

在营造林相关树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异种或同种树木对于水分、阳光和肥料的竞争性行为存在巨大差异。通常,营造林种植密度越小,树木直径就越大;相反,若营造林种植密度越大,则树木直径就越小,在此生长发育环境下,营造林树木直径可能同时会受外界生长环境空间及养分含量的影响而无法健康、快速、良性生长。所以,营造林密度会对树直径产生显著性影响。与此同时,营造林密度还会对成年植株的普遍直径、林木实际产量等产生巨大影响,一般情况下,种植密度越大,营造林相关树木生长发育时的树径就会大大减小,由此可能会降低营造林树木的成材规格,降低产量[3]。

2.3 对树木成材率的不良影响

营造林密度一旦超过其平均值或标准值,就会对营造林相关树木生长发育时的土壤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而营造林相关树木的成材或成活、生长、发育所依赖的综合性环境又是由若干年气候和地下力学、水文条件的变化作用形成。所以,这一环境中不乏存在一些原始的矿质元素、微生物或岩石母体、原始土层等。另外,随着外力因素的作用,营造林相关林木生长发育所需的土壤环境也会发生一定改变,如承载能力、肥力变化等,若人为增大营造林局部密度,则会降低营造林土壤环境承载力,导致树木生长所需土壤水分、肥力和透气性等指标发生变化。当营造林密度持续增大时,土壤肥力就会过快被消耗,此时若树木生长发育的养分得不到补充和平衡,就会限制林木生长。与此同时,随着营造林土壤中的水分大量流失,就会对营造林相关树木的成材和成活产生不利影响。

3 优化和控制营造林密度,提升林木生长质量的对策

3.1 进一步明确营造林目的,确定营造林栽种密度

造林目的不同,营造林相关树种的栽种密度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如对于大多数防护林而言,栽种的植株间距通常应为1 m×1 m或1 m×1.5 m,所以其植株种植也应保持较大密度。当防护林的树种成活或成熟后,为了有效防风固沙,则需要适当增大防护林的郁闭程度。而对于常见的用材林而言,由于树木的实际使用情况不同,所以造林时的树种株距也存在一定差异,若通过用材林需要培养大量的大型木材,则需要确定2 m×2 m的大株距,以保证用材林的相关树种能够在相对宽大的空间良好生长与发育。若通过用材林需要培养一般的小型木材,为了提升树种培育效果,则可将用材林内的相关树种种植密度确定为1 m×1 m,既能够节省大量栽培种植空间,又能够改善种植环境。对于一些经济林而言,为了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在满足经济林树木理论生长条件前提下,则需要选择一种合理的共生营造方式,与低矮树木一同混合营造,具体株距可确定为1.5 m×1.5 m,以提升经济林的林木种植栽培产量[4]。

3.2 结合实际栽植环境选择合适的营造林栽种密度

营造林的生长同时会受树种栽种密度及土壤类型影响,所以应结合实际栽植环境选择不同的栽种密度。由于沙漠、盐碱地、山地红黄壤、砂性土和黏性土等土质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确定营造林栽种密度时,可结合不同环境类型和土壤类型,让不同树种在不同生长环境下良好发育,而且不同土壤透气性、含水量和肥力因素不同,如黏性土有机肥含量较大,但砂性土缺乏有机质,且土壤保持性较差,所以针对上述两种不同的土壤类型,在确定营造林的栽种密度时,需要增大黏性土壤的林木种植密度,同时减小砂性土壤中的林木栽种密度,使林木资源能够充分适应土壤环境,并汲取营养快速健康生长。此外,目前在我国还大量存在一种盐、碱性环境侵蚀的土地,在这种土壤环境中种植林木资源必须要改善土壤环境,配置良好的排灌系统,增加有机肥投入量,采用深耕方式进行种植,同时还要考虑这种土壤类型的抗旱和保温、保肥及保水能力等,通过适当增大栽培种植密度,以提升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植株良好生长发育。

3.3 根据营造林树种的不同特性确定最佳造林密度

树种类型不同,其对应的营造林密度也不同,由于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发育条件都完全各异,所以在确定营造林密度时,需要充分考虑不同树种的生物学生长发育需求和特点。对于一些多枝干、生长发育速度较快且喜光的树种而言,由于其树木枝叶茂密,所以在确定营造林密度时,应保持稀疏的小密度,以促进树种正常、良性生长。同时,还能够有效防止这种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枝叶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不利于植物进行蒸腾、光合和呼吸作用等,常见的代表性树种有桦树、杨树等。但桉树的习性与前两种树种存在较大差异,其树大根深,但枝叶较少,所以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为了提升营造林经济效益,需要在满足这种树种的正常生长需求条件下,结合其一般的立地和生长条件,增大营造林密度,尽可能地通过密植提升造林综合效益。

3.4 重点加强对营造林的土肥水管理

为了提升林木生长质量,需要采用针对性的土肥水管理措施,为营造林相关树种的良好生长与匹配、发育提供适宜的土壤理化环境。通常情况下,需要根据不同树种的遗传生理特性,确定针对性的土肥水管理方案,也可通过对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呼吸、光合和蒸腾作用过程进行优化调节,以改善土壤的气孔、粒度、盐浓度、空气含量和有机质、微生物含量等。只有优化土壤理化性状与生长结构,提升土壤孔隙度,加速其熟化过程,增大肥力,才能为营造林相关树种的生长创造优质环境。另外,在对营造林树林的土肥水管理时,还要充分考虑土质与土壤特点,比如,在一些沙地或土壤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的区域,应混合当地土壤与沙壤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层厚度。此外,为了增加营造林树种吸肥能力,需要适当补充鱼肥、禽粪和有机肥等,通过这些有机肥为营造林树种长效生长提供持续的土壤肥力,提升肥料利用率[5]。

4 结语

营造林密度对林木生长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林木树体生长规律的影响,二是对树直径的影响,三是对树成材率的影响。针对这三方面的不同影响情况,在营造林过程中,应加强分析营造林密度对树木生长质量的具体影响程度和指标,通过进一步明确营造林目的,确定营造林栽种密度,并结合实际栽植环境选择合适的营造林栽种密度,根据营造林树种的不同特性确定最佳造林密度,可重点加强对营造林树林的土肥水管理,由此方能有效地控制和优化营造林的密度,提升树木生长发育质量和效益。

猜你喜欢

土壤环境栽种林木
“优标”水稻体系对稻田土壤环境的影响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分析
什么是碳中和?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有 时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
咖喱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