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计量行业法规政策和发展趋势分析

2019-11-29蒋小勇

宇航计测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技术规范计量发展

吴 倩 蒋小勇 张 擘 尤 朗

(北京无线电计量测试研究所,北京 100039)

1 引 言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家安全、国计民生。新的历史时期,计量已成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是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国防建设、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基础,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生命健康安全、实现国际贸易一体化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技术保障[1]。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相关管理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善计量法律法规和监督管理体系,大力提升计量测试技术水平和服务保障能力,共同推进计量行业改革创新融合发展,基本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计量管理制度和较为完善的计量基标准体系、量值溯源体系、计量监管体系,为计量行业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2]。

2 计量法规体系概况

伴随国家改革发展,我国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为基本法,一批与之配套的计量行政法规、计量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计量地方性法规以及量大面广的计量技术规范,形成系统完整、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计量法规体系。

其中,行政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中国人民解放军计量条例》等约10项;计量部门规章主要包括《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计量标准管理办法》《计量授权管理办法》《国防科技工业计量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20多项;计量地方性法规主要包括省、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以及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性行政法规规章数十项;计量技术规范主要包括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计量器具等级图、计量检定规程和计量校准规范等[3,4]。

3 计量法规政策分析

为建立健全计量法规体系,我国围绕计量基标准体系建设、量值传递溯源、计量监督管理、产业计量发展、计量服务保障、计量民用结合等方面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和法规制修订工作,从战略全局高度谋划计量发展[5]。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大幅度修订

该法自1985年发布,历经2009年、2013年、2015年、2017年4次修订。2018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质量强国的要求,体现新时代计量工作特色,适应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修订送审稿)》,修订基本思路包括4个方面:一是强调政府监管与社会共治有机结合,国务院计量行政主管部门统一主管,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治理。二是强调市场调节和政府管理有机结合,将“强制检定目录”“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进口计量器具型式批准目录”合并为“重点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放开企业最高计量标准考核,大力发展计量校准,放开计量校准市场;增加居民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冷)等民生计量相关规定;删除能源计量相关内容。三是强调自主管理与事中、事后监管有机结合,弱化事前、自律事中、强化事后;删除政府纠纷调解职能的相关内容。四是强调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有机结合,应对量值传递扁平化、网络化的新形势,建立计量资源共享平台;增加计量数据在线采集、实时监测、数据可溯源性的相关规定。

3.2 《计量校准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该办法编制工作自2000年开始,历经数次征询意见,几易其稿。2013年国务院发布《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将提升计量校准测试能力作为重要内容,加速推动了该办法编制工作。2019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完成《计量校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核心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赋予计量校准活动的合法性地位,认同计量校准的技术合理性。计量器具只能检定不能校准、校准数据不具法律效力等误区在办法中予以说明和解释。二是提升行业服务质量。明确校准服务相关方责权利,包括校准服务合同、校准依据、校准报告、结果可追溯性、禁止行为和委托方义务等。限制无序竞争,打击信息造假、数据造假、报告造假行为,建设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管的市场环境。三是监督管理计量校准服务。针对校准活动专业性强、技术性明显、服务结果识别难、结果影响不直接等特点,通过行政检查、校准能力核查、社会监督、信用管理和惩戒等方式实现诚信经营和公平竞争。四是从法规规章层面融合我国传统计量制度与国际通行做法,满足传统计量体系与世界接轨的需求。鼓励计量技术机构通过认证认可,证明其校准能力符合国际准则和通用要求,鼓励校准结果和数据获得国际互认。

3.3 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建立并完善

计量技术规范是开展计量检定、校准工作的技术依据,对于保障量值准确可靠具有重要作用。现行有效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共1 765个,包括925个检定规程、745个校准规范、95个计量检定系统表。各有关管理部门按照职责,积极开展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发布工作,成为国家计量技术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国家国防科工局自2011年起,针对军工特殊量值传递需求发布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目前已发布365项。2015年,国家国防科工局发布《国防军工计量技术规范体系》,成为国防军工计量坚持体系发展、融合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工业和信息化部每年组织发布工业和电子领域的行业计量技术规范,涉及机械、石化、建材、轻工、纺织、通信、电子、有色金属、兵工民品等多个行业。

4 计量行业发展趋势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质量强国。计量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支柱,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计量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快速发展的道路。

4.1 突出创新驱动发展

科技要发展,计量须先行。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计量已成为科技创新最为前沿和活跃的领域,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一是计量技术向量子化方向发展。2018年国际计量基本单位进行量子化重新定义,7个国际基本单位全部由物理常数所定义,量值传递模式将由传统的实物基准逐级量传,向量子化、扁平化量传发展;量子计量技术、传感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将使许多计量单位溯源至时间单位“秒”,催生测量仪器仪表形态发生重大变化,加速传统制造向现代智能制造的转变;

二是计量标准向芯片级计量发展。传统基于台式和模块式仪表的计量基标准已趋于成熟并广泛应用,但不能满足未来高集成度、极微型化工业新产品研发的计量需求。下一代芯片级计量标准,将推动传统系统级、整机级、器件级计量向芯片级计量发展,更好地满足新产品小型化、智能化研发需求;

三是计量手段向综合计量、信息计量方向发展。随着新军事变革不断深入,武器装备作战模式、作战环境、作战要求发生巨大变化,复杂运载平台、大型试验系统综合校准需求已经凸显。另一方面,为满足新一代移动通信实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模化发展、武器装备智能化要求,我国已开展信息计量、5G通信,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领域计量技术研究[6]。

4.2 支持计量产业化发展

我国制造业迅速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为计量产业化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计量技术机构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建设,逐步探索计量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的路径。一是我国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产业建立或筹建26家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31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聚焦产业发展瓶颈,提供精准计量测试服务。二是毫米波太赫兹、智能测量等一批与计量测试相关的产业联盟密集成立,推动产学研用跨界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攻关。三是总体上看,我国现有的计量测试体系还无法支撑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的发展。国家质量基础(NQI)建设等都将提升计量测试能力和测量仪器研发能力列为重要内容。

4.3 加速向现代服务业发展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计量作为典型的技术服务行业,在服务手段、服务模式上正加速向现代服务业发展。一是计量作为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成为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企业对计量技术机构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提升,倾向于能够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的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服务手段由传统实验室计量,向为客户提供测试、测量、校准、检定、维修、计量产品、技术支持等综合计量服务转变。二是信息技术在计量领域的应用引起计量服务模式、营销模式的变革。基于“互联网+”的计量信息化服务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技术咨询、需求对接、产品销售、设备租赁等服务,计量技术机构和企业网络互联互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计量服务模式快速发展。

5 工作建议

5.1 贯彻落实战略规划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国防系统计量相关规划,围绕重大装备、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提升高端计量标准器具研发和校准能力。

5.2 强化计量科技创新

构建创新计量平台,开展前沿计量技术研究,在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新领域计量标准、量值传递扁平化等方面取得突破。贯彻落实国家总体安全观,研制计量级测量设备,提升高端仪器设备国产化能力[7]。

5.3 推动计量产业化发展

围绕国家重点产业建设计量能力,支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创新计量服务商业模式,探索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路径,推动技术向产品,产品向产业转变。加强计量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打造具有数字化、智能化特点的服务体系[8]。

猜你喜欢

技术规范计量发展
《纤维比电阻仪校准规范》等8项纺织行业计量技术规范发布
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规范 刮水电动机、液压制动钳团体标准发布
以高标准促高质量——山西高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扫描
高速公路合同计量变更管理策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基于热水器除菌技术规范的相关概述与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计量生活之本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