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科技期刊发展趋势思考

2019-11-29

科技传播 2019年13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信息技术

张 丽

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的变化是深刻的、广泛的。科技期刊的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在媒体方面的转化和应用。早在2001年,国际期刊联盟就开始聚焦数字化时代谋求期刊出版业的发展和推动期刊出版全球化问题,提出科技期刊开始迈向多媒体共同发展的道路[1]。这一判断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现实。当时做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主要是网络技术的普及。如今快20年过去了,我们仍然生活在网络技术时代,网络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普及。未来科技期刊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然取决于网络技术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只有抓住这个核心,才能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期刊发展趋势做出准确判断。

1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对科技期刊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网络技术的基础,决定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方向和应用深度。我国制定的“十三五”规划,确定了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先进传感器以及5G移动通讯等重点发展领域,发展方向由技术驱动转向应用驱动与技术驱动相结合。

1.1 与科技期刊发展相关的信息技术发展

1)高速度大容量。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以及存储器件正在向高速化、微型化、廉价化方向转变,信息的规模、种类同样以更高的速度发展,海量的信息必然要求信息处理、传输、存储的大容量和高速度。

2)集成化和平台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的深入发展,依托互联网的集成化信息技术综合应用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信息技术和信息的普及催生和促进了信息系统平台化发展,信息系统集成化、平台化,使得信息消费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3)智能化。“智能制造”是我国未来政策和资金投入的重点,“智能制造”将更加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更加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包括人们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

4)虚拟计算。虚拟化打破了实体结构间不可切割的障碍,为用户综合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提供了条件。虚拟计算作为一种计算平台、存储平台和应用系统共享管理技术,使得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的信息管理服务。

1.2 信息互联网技术对科技期刊的影响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科技期刊的影响是深刻的,甚至是革命性的,不仅影响科技期刊的业务建设,同时影响它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

1)对业务建设的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编辑和管理效率,实现了读者与科技期刊之间的信息互动,期刊的信息源和读者群体得到“无限”扩大,期刊不再受原有时间和空间限制,及时掌握各方面的科技信息,及时把科技信息传递给不同的读者群体。同时,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审稿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编辑和专业审稿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更好掌握研究动态、研究进程等,有效解决查新查重、抄袭剽窃等问题。

2)对组织架构的影响。传统的科技期刊组织架构一般按照行政科层制设置,而在网络化环境中,科技期刊朝着“集群化”方向转变,如汤森路透等国际科技出版集团,通过资本并购,构建数字化信息服务平台,形成了市场细分、产品精品化、运营集群化、竞争全球化的全球化科技期刊群和产业链。

3)对运营模式的影响。在信息网络化条件下,集约化管理成为科技期刊的主要管理方式,内部资源整合力度普遍加大,生产要素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进程不断深入,从传统的纸质化经营发展到电子出版、网络出版和数字出版,期刊的多元化经营成为诸多科技期刊的客观选择,而且呈现出跨区域、跨媒体、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如《中国中药》《飞航导弹》等期刊在坚守纸媒的同时,开始经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并通过开展论坛等活动,拓展自身业务范围。还有光学期刊网,以相同专业为核心建立跨主管、跨主办、跨地域的数字出版平台,通过联合发行、联合广告、联合举办学术会议、联合开展项目研究以及行业展览等,实现规模化、多元化经营。

2 新媒体时代的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科技期刊是传播科技成果的载体和媒介,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知识信息的主要传播者,科技期刊具有学术传播、学术示范、学术导向、学术评价、成果应用和创新服务等诸多功能。在多媒体时代,科技期刊演化成集知识采集、验证、交流、存储、转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不仅丰富了科学研究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学术传播的生态,由结果性报道拓展到全过程的报道,扩大了科技期刊的传播广度和传播深度,提升了科技成果的传播效率,强化了科技期刊传播和示范以及学术把关和评价作用,为读者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服务模式。但是目前科技期刊与新媒体融合普遍不足。

2.1 融合化程度较低

我国科技期刊大多有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期刊的发展更多地受到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的影响。目前,我国有科技期刊5 000多种,占全部期刊总量的一半以上,仅中国科协主管的刊物就有451种,中国科学院主管的有119种,大多数属于分散独立运营状态,多数科技期刊社设立了网站,但大多数功能单一,只发挥投稿、送审稿等简单作用,网络传播功能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在线服务能力普遍较低[2]。

2.2 市场和营销模式不成熟

科技期刊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主办单位的拨款,广告收入仅是经费补充,真正能够做到自负盈亏的少之又少。大多数科技期刊的网络化主要依靠中国知网、维普等国内数据库平台来实现,仅仅能够做到方便读者检索,还没有实现以知识付费为主要盈利模式的经营方式的转变。《计算机世界》曾经是深受大众欢迎的科技期刊,后来也从报刊亭消失了,清晰地表明传统科技期刊面临重大挑战,科技期刊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3 信息的单向传播优势不再

新媒体的兴起不仅使得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而且每一个受众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更为重要的是数字阅读打破时空限制,十分方便获取知识信息。而大多数科技期刊仍然固守定期出版、单向传播的传统模式,与新媒体环境下读者消费需求相脱节[3]。

3 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

判断科技期刊的发展趋势,涉及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科技期刊的组织结构、技术应用、平台模式、满足用户需求等多个层面。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对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媒体融合趋势更加明显。媒体融合关键在“融”,不是简单地传统媒体+互联网技术。融合的关键在于运用互联网思维对科技期刊原有组织架构、运营模式、运作机制、业务活动等进行全方位改造,通过资源整合,形成以内容和终端为两个端点,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期刊编辑,借助声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为读者提供符合读者阅读习惯的知识信息。中央已经出台《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科技期刊应该抓住政策机遇,在媒体融合上走在前列。

2)更加注重与智能终端有机对接。随着5G技术走进生活,手机作为智能终端的优势更加明显,5G呈现给人们的不仅可以读、可以听,还可以演,还可以与书本AI交互,实现多维场景的沉浸式体验。科技期刊作为知识信息的主要传播者,更要成为新技术的应用者,加快实现XML编辑加工,实现一次生产,多元发布,以更加丰富的呈现方式吸引读者。

3)科技文献呈现方式更加多元。未来的科技文献将更多采用3D图像、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方式,与科技期刊的智能终端以及媒体融合相对接。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信息技术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