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世界遗产这块瑰宝永远绽放“中国精彩”

2019-11-29胡利娟

中国科技财富 2019年6期
关键词:遗产地滚筒世界遗产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6月8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自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的33年里,我国关于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理念不断升华,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还有效保护了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遗迹,推动了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探索实践了包括国家公园制度在内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显著提升了公众对世界遗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世界遗产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自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保护世界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理念作为人类应对生态危机和文化危机最具认同感的战略,在全球得到广泛传播。

据统计,截至2019年5月,已有193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092个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文化遗产845项、自然遗产209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38项。

“我国是33年来全球世界遗产数量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自然遗产、双遗产的数量均位列世界第一,两项合计占全球同类遗产总数的6.8%。”5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保护地管理司副司长周志华在北京召开的“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新闻发布会”上强调,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有效保护了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而且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际贡献,丰富内涵交流互鉴

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囊括了自然遗产、双遗产和文化景观等以自然特征为基础的全部遗产类型,涵盖了自然美、地质地貌和生物生态三大突出价值的全方面。

周志华介绍说,33年来,我国世界遗产的蓬勃发展和国际交流,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类文明、谋求和平发展的不懈努力和责任担当,加强了东方与西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文明间对话,增进了不同国家、民族、信仰间的文化认同。

在推动科普教育宣传上,世界遗产是开展科普教育、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目前,世界自然遗产地共建立动植物保护、环境保护、地质科普等类型的教育基地46个,其中国家级教育基地23个。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世界自然遗产地始终坚持资源保护与民生发展相结合,通过特许经营、利益共享、生态补偿、生活补助等多种方式惠及民众、改善民生,促进遗产地保护与当地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通常移动式筛分站上的输送机液压驱动滚筒结构有两种:一种结构是液压马达+联轴器(或者减速机)+滚筒,如图2;另一种是马达直接通过联接法兰和滚筒联接,如图3。但这两种方式都无法解决输送机轴向尺寸过大的问题,也有一种内藏式液压滚筒[2],但这种滚筒损坏后维修较为困难。因此在第二种结构形式的基础上,采用特定的轴承和液压马达,设计了一种半内藏式液压马达驱动滚筒,如图4。既解决了输送机轴向尺寸过大的问题,在维修方面也比全内藏式液压滚筒简单方便。

带动地方优化发展模式上,世界遗产是国内外游客首选旅游目的地。各遗产地通过开展适当的旅游展示活动,拉动了住宿、餐饮、交通、土特产加工、手工艺制作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统计,仅2018年,各遗产地就为地方带来直接旅游收入143.75亿元。

此外,在对外展示窗口上,世界遗产是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国情、理解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窗口。数据表明,遗产地的境外游客比重远远高于其他非遗产自然保护地,充分显示了世界遗产的国际影响力,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国家名片”。2018年,遗产地接待境外游客超过1246.2万人次,占全国入境游客总人数的9.7%。

可以说,33年来,中国的自然遗产事业发展迅速、成就显著,在自然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之路,展示了中国作为负责任遗产大国的国际形象。

保护发展,从遗产大国迈向遗产强国

中国的自然遗产,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最佳实践,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而管理体制机制是世界遗产保护利用的基础和保障。”周志华称,33年来,我国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结合自身国情,依托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地体系,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机制。

2014年,我国专门成立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建立了世界自然遗产专家委员会,并在相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了多个研究机构,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管理、发展战略研究、政策制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

为加强世界遗产地的统一规划管理,国务院在2018年机构改革中,将世界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的管理职能,由住房城乡建设部转至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据统计,各遗产地历年科研总投入约2亿元,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人员达到200多人,参与合作研究的国内科研院所或高校91个、国际合作机构7个,建立国内科研基地53个、国际科研基地3个。

另外,我国现共有12处遗产地与国外遗产地、国家公园等结成友好单位,开展务实合作。据统计,30多年来累计派出1000余名技术人员赴国外学习交流,接待国外遗产地或国家公园人员来华交流学习420余人次,接待国际专家1800余人次。通过学习借鉴国外遗产管理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遗产事业发展。

当然,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的压力依然巨大、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保护、利用与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不足还有待逐步解决。少数地方生态保护意识不强,政治站位不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保护管理要求,重旅游轻保护的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世界自然遗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周志华说,我们将以保护和传承为核心,遵守“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坚持国外国内相结合、保护利用相协调,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同时,突出世界遗产的国际性和公益性,推动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让人类共同的财富世代相传、永续利用。

周志华表示,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33年工作的基础上,我们有责任更好地履行《世界遗产公约》,更好地把中国的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推动中国从遗产大国迈向遗产强国,让世界自然遗产这块瑰宝永远绽放“中国精彩”!

|延|伸|阅|读|

世界遗产:生命和灵感不可替代的源泉

欧敏行

当今全球共有1092处世界遗产地,分布在167个国家,包括845处文化遗产,209处自然遗产和38处混合遗产。这些拥有突出普遍价值的遗产源自过去,构筑现在,并传承未来。它们是生命和灵感不可替代的源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为各个成员国提供指导和能力建设,确保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遗产地得到持久的保护。

而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中国拥有53处世界遗产地,位居全球第二。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自然遗产和混合遗产。

世界遗产不仅代表了全球范围内对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的认可,更代表了将遗产保护和传承至后代的坚定承诺。

在当今社会,遗产保护面临着重重挑战——自然灾害、武装冲突、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旅游过度开发、贫困、国际化等。其中最突出的因素之一就是城镇化。如今全球约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在中国,城镇化率在过去三十年间从不到20%上升至近60%。从经济和社会角度来讲,城镇化是发展的驱动力量,但其带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以及人口的压力给遗产保护和传统生活方式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搭建合作伙伴关系、促进国际交流是构建遗产保护传承共同责任感的重要方式。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携手,共同探索和实现世界遗产在助力可持续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巨大潜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赏中国在世界遗产领域做出的承诺与贡献,并希望能够深化长期伙伴关系,使全球范围内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受益。

猜你喜欢

遗产地滚筒世界遗产
中国七地入选全球首批地质遗产地名录
二氧化铀自动投料生产线滚筒的静力学分析
中国的世界遗产
滚筒洗衣机
跟淘气章鱼巡游世界遗产
什么是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2020年将在福州举行
滚筒游戏(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