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对 农村产业融资的优化效应研究
——以辽宁省为例

2019-11-29母荟阳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3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服务

母荟阳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近年来辽宁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普惠金融规划部署,积极发挥大型商业银行产品、科技、网络优势,不断加大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力度,创新有效服务模式,依托遍布城乡的网点、以惠农卡等银行卡为载体,以电子渠道为平台,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扩大县域金融服务覆盖面,全面提升县域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努力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较好成效,普惠金融等概念具体应用到农业产业融资创新上来,具有应用性;针对传统农业不足,力图寻找解决路径和产业新模式。

二、辽宁省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农村金融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公平发展、健康增长的重要前提。近年来,农村金融发展的落后是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绊脚石,辽宁省大多数的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数量的缺少、金融服务低、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资金短缺、融资模式单一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辽宁省农村地区的新型金融机构有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基本覆盖存取款、小额贷款以及支付转账结算等业务,但是仍然存在融资模式比较单一、渠道固定化、金融产品种类单一等问题,并且在理财、证券、保险等业务上,适合农民需求的产品少之甚少。同时,由于政策扶持体系的不完善,机构网点覆盖率偏低,农民接受金融服务更加困难。

(二)农村金融市场的信用结构有待改善

当前,辽宁省城市地区已经全面创建了征信系统,但是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仍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一,从信用意识方面来看,城市与农村教育程度的差异,决定了农村对信用需求远低于城镇,农村的信用意识有待加强,信用结构需要改善;第二,从信用评价角度来看,农村用户的信用信息并没有进行统计与记录,很难进行考量,对于借贷也没有信用保证。因此,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急需解决。

(三)农村互联网覆盖率低下

由于受到科学技术、经济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的互联网发展受到限制。尽管3G、4G等移动网络得到了大规模覆盖,农村部分地区也已接触到淘宝、支付宝、网上银行等金融产品,但相对于城镇,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备、制度不健全等,互联网普及率仍很低,阻碍着农村金融与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四)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道路建设十分落后,通信网络不健全。乡村公路承载量低,宽度不够,有的存在严重破损,车辆在上面行驶颠簸不堪;农村公路线单一,没有完全实现村村通。农村通信设备落后,农民获取信息不便捷且手段单一,不利于带动农村金融发展。

三、“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资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传统金融业务的网络化、第三方支付、P2P网络借贷、大数据金融、众筹和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等六种模式,得到不断创新和丰富。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不断拓展至农村市场,对于农村金融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作用。下面从金融服务的便利性、金融服务的价格优惠、融资的可获得性、完善农村金融基本设施四个方面来讨论互联网金融对农村金融的促进现实作用。

(一)“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有利于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上网费用的下降等,使用智能手机的农村网民的规模一路升高,一是:转账、结算等业务无须去当地实体金融机构去办理,只需用手机银行或者网络银行即可办理,二是:一些简单的金融产品以及物品的购买,可以用移动支付,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等。

(二)“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农村金融服务的费用

互联网普惠金融从以下几个方面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价格,一是:互联网普惠金融的发展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缓解,降低了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二是:互联网普惠金融提高金融机构的业绩,从而降低了农村产业融资成本。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以及交通路线的不便利性,在对各种信用信息收集时需要跨越较大的地理区域,消耗大量的时间及金钱,增加交易成本。而互联网普惠金融可以利用庞大的信息数据库,将不对称的信息扁平化,对农村用户的基本信用信息、违约记录,以及网络行为、消费行为等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并综合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分析处理,更加准确地掌握农村用户的信用信息,使得金融市场的配置效率更高。

(三)“互联网+”背景下普惠金融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的基础设施

普惠金融有利于改善农村金融的基础设施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快完善农村支付体系、有利于农村征信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提高农村的金融知识的教育水平,同时,科学技术、经济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农民拥有智能手机,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大量有关金融方面的知识,提高农村的金融教育水平。

(四)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农村融资的可获得

P2P网贷平台、互联网化的金融机构、基于互联网的电商平台,再加上移动运营商的推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村信用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农户融资的可获得性。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信息问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的处理。

四、互联网+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调控,确保农村金融体系平稳畅通

从长远的角度来讲,针对三农问题,辽宁省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政策。而且政府也是化解农村融资难题的主要领导者,只有依靠政府才能有效解决农村融资难的关键问题。首先,政府要直面金融难题,针对农村融资问题要求各级金融机构转变自身的职能,充分发挥金融主力军的作用,让农村信用社积极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强化服务功能。其次,农业发展银行应当制定针对农业贷款的标准和业务范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补充资金进行长中期贷款支持。最后,政府要鼓励大中型银行针对三农问题的可持续发展来提供农业贷款,让农民有着更多的融资渠道,合力化解融资难问题。

(二)金融机构要加强服务理念,落实各项政策

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从根本上缓解农村融资难的问题。首先,金融机构应该将证券、保险等纳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当中,丰富农村金融的服务形式。要以大中型银行为县域网点,增加网点的服务范围,让更多的金融网点为农业服务。其次,要更好地覆盖基础金融服务,在合理补偿成本和完善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特别是要将金融服务覆盖到偏远的乡镇地区,让每个村落都能够有着定时定点的金融服务,从而缓解农村地区融资难的问题。

(三)提高农民征信水平,实现共赢发展

随着普惠金融在农村产业融资的地位不断提升,我们需要在金融消费者征信方面同步加强能力建设,在农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本身存在资信问题,所以必须缓解这一问题,才能让农村金融得以顺利发展。

(四)创新金融产品,促进农村产业融资优化

各基层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投放力度,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经营主体扩大生产的需求。一是适当放宽贷款额度。对于贷款发放后能够及时还款的经营主体,可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并提升贷款额度,降低其寻求新的担保所耗费的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发产品。充分考虑经营主体贷款需求,特别是针对一些养殖大户或种粮大户,其资金需求一般呈现季节性波动,金融机构在设计产品时,应充分考虑需求特征,放款额度和期限要与信贷需求对应。

(五)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建设

农村地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政府应该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吸引相关人才投身于农村的发展事业当中,为农村金融市场培养复合型人才,发展多种类型的农村金融机构,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人才建设。

五、结束语与建议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持续聚焦“三农”,彰显了“三农”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国家对于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但在当前阶段,农村互联网金融暴露出一些问题和风险隐患,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应在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的基础上降低农村的互联网成本,提高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加强农村的网络知识教育以及金融知识的教育,加强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的强度;完善国家对农村的信用激励机制,完善信用体系;增加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网点覆盖率,为农民融资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