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苏、鲁、浙四省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2019-11-28谌维

商业经济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制造业

谌维

[摘 要] 通过对粤、苏、鲁、浙四省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2018年财务半年报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着重剖析广东支持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的主要做法、比较优势以及值得关注的问题,提出推动广东制造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引导企业投资回归本源,防止民营企业投资“脱实向虚”;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有效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强化产融对接,助力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精准化水平;强化民营企业资产质量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关键词] 民营企业;制造业;去杠杠;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 F27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10-0137-03

一、样本基本情况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标准,截至2018年6月30日,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分别为297家、236家、283家、99家;占全部制造业上市企业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5.2%、79.5%、88.2%、66.0%。

二、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发展的比较优势

1.金融资产(金融资产指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三项之和)。在四省中呈现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四省首位,行业整体扩张实体经营意愿较强烈。广东先后出台了工业稳增长、工业投资计划等政策,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扩张实体经营意愿较为强烈,企业金融投资明显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建工程增长较快。截至2018年6月末,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金融资产规模为205.8亿元,同比减少16.5%,由上年同期的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而同期江苏(32.5%)、浙江(27.7%)、山东(12.4%)仍保持着較快的增速;企业固定资产规模为3084.2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高于浙江(17.3%)、江苏(9.8%)、山东(9.0%),居四省首位;在建工程规模为759.3亿元,同比增长4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4.6个百分点,分别比山东(38.9%)、江苏(8.1%)高出8.8个和39.6个百分点。

2.存货同比增速的降幅和存货周转率均居四省首位,行业整体“去库存”压力相对较小。随着企业加大力度“去库存”,加之当前市场需求乏力,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库存管理压力相对较小。截至2018年6月末,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存货规模合计2340.0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同比降低12.1个百分点,降幅高于山东(11.7%)、江苏(10.6%),而同期浙江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存货同比增幅扩大了0.6个百分点;存货周转率仍保持在四省首位,为7.9%,高于浙江(7.7%)、山东(7.5%)和江苏(7.3%)(见表2)。

3.总成本费用(总成本费用指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四项之和)同比增速的降幅均居四省首位,行业整体“降成本”更明显。在“降成本”政策的影响下,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成本费用呈现了明显下降的趋势,企业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速快速回落。2018年1-6月,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的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同比增速分别10.5%、12.8%、25.6%,增速同比降低了168.3个、26.9个和14.8个百分点,降幅均高于浙江、山东、江苏(见表3)。企业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增速下降直接带动总成本费用降低。2018年1-6月,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总成本费用合计5666.9亿元,同比增长19.2%,同比增速大幅回落了22.9个百分点,降幅低于江苏(20.7%)、浙江(17.0%)、山东(13.3%)。

4.海外业务规模和占比均居四省首位,企业“走出去”步伐更快。广东作为外贸大省,借助发展优势,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更快。2018年1-6月,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实现海外业务收入1517.8亿元,高于浙江(873.6亿元)江苏(407.4亿元)和山东(237.4亿元),居四省首位;海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8%,增速高于江苏(2.6%)和山东(2.5%);海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4.2%,占比高于浙江(18.3%)、山东(12.6%)和江苏(12.1%),居四省首位。

三、当前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1.投资性房地产规模和增速在四省最高,企业投资房地产的现象较突出。2008-2017年,广东商品房销售均价上涨超过100%,在房价上涨的推动下,房地产投资回报率较高,企业以投资为目的持有的商业地产现象更突出。截至2018年6月末,有114家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比上年同期新增25家,而同期浙江、江苏、山东分别新增12家、5家和4家;投资性房地产余额145.9亿元,高于浙江的108.7亿元、江苏的35.0亿元、山东的17.1亿元;投资性房地产同比增长80.4%,增速较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同期江苏(36.7%)、浙江(12.7%)、山东(5.5%)。

2.净利润增速和净利润率在四省中最差,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差。虽然广东企业总成本费用同比增速明显回落,但增速仍较快,在四省中排名第二,且税费类支出(税费类支出指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两项之和)增长仍较快,2018年1-6月,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税费类支出同比增长28.1%,比上年同期提高9.0个百分点,而同期山东(-87.3%)、浙江(-18.1%)、江苏(-8.8%)等三省的税费类支出却明显下降。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成本、税费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2018年1-6月,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实现净利润501.5亿元,同比增长17.2%,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8个百分点,低于浙江(25.3%)、江苏(17.9%)、山东(17.9%);净利润率为8.0%,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2个百分点,低于江苏(9.7%)、浙江(9.2%)、山东(8.1%);净利润增速和净利润率在四省中均最差。同时,民营企业亏损面也较大。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中亏损企业21家,而同期浙江(16家)、江苏(10家)、山东(4家);亏损企业户数占总企业户数比例为7.1%,高于浙江(5.7%)、江苏(4.2%)、山东(4.0%),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差。

3.杠杆率(杠杆率以资产负债率来衡量);在四省最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在四省最低,企业“去杠杆”压力较大、偿债能力较差。随着“去杠杆”政策的深入推进,广东上市民营企业杠杆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四省最高水平,企业“去杠杆”压力较大。截至2018年6月末,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剔除预收款后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49.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个百分点,但高于同期江苏(43.8%)、浙江(41.6%)、山东(41.6%)的水平。其中,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60%(一般来说,企业资产负债率的适宜水平为40%-60%)的企业有29家,高于江苏(25家)、浙江(16家)、山东(7家)。广东上市民营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差。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一般来说,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弱;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200%)为83.4%,低于浙江(157.6%)、江苏(155.8%)、山东(143.8%);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100%,一般来说,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反之则弱;一般认为合理的最低流动比率为100%)为64.2%,低于江苏(122.5%)、浙江(117.9%)、山东(105.0%)。

4.整体现金流净额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增速在四省中较差,行业整体资金面较紧。截至2018年6月末,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现金流净额(企业现金流凈额指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三项之和,三项之和为正值表示现金净流入,负值表示现金净流出。)为-85.0亿元,由上年同期的净流入变为净流出,现金净流出总额仅次于同期江苏的194.3亿元,高于浙江的74.6亿元、山东的18.1亿元。其中,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7.4亿元,同比增长41.1%,增速远远低于同期江苏(1065.9%)、浙江(249.3%)、山东(112.8%)。加之,行业整体应收账款周转率偏低,账期延长。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8.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4个百分点,比江苏(8.0%)稍高,但低于同期山东(10.8%)、浙江(10.7%);整体行业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为42.3天,低于江苏(45.0天),但高于浙江(33.7天)、山东(33.3天)。综上,广东制造业上市民营企业资金面较为紧张。

四、政策建议

(一)引导企业投资回归本源,防止民营企业投资“脱实向虚”

一是营造、落实民营企业实体投资的奖补政策。建立民营企业扩大实体投资的省级专项资金,如对于省内重点民营企业产业投资项目,按照固定资产贷款额度给予贷款贴息。鼓励有条件的地市设立民营企业扩大投资的专项资金。二是实施民营企业实体投资政策预兑现制度。如对符合省或地市主导产业方向的重点民营企业,在扩大生产投资给予政策资金预支持。三是民营经济管理部门及时梳理支持民营企业投资的各类政策,利用媒体、政策宣讲会等各种途径进行广泛宣传,激发民营企业实体投资意愿。

(二)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有效推动企业降本增效

一是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经营环境,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提高民营企业的效益。如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加大研发投入,对产生效益好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研发投入奖励,并树立增效示范性企业进行推广复制。二是继续深化降成本以及“放管服”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其是降低民营企业税负成本。如落实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社保基金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有关投资业务给予税收减免等。三是继续完善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投融资支持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际知名展会,参与并购、投资、技术转移。

(三)强化产融对接,助力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精准化水平

一是民营经济管理部门收录好规模较大、成长性好的民营企业,向金融机构推荐为优良客户,实现良好的产融对接。二是借助民营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常态化的银企信息交流对接活动,解决资金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四)强化民营企业资产质量管理,有效防范债务风险

一是支持民营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政府采取发放“服务券”的方式,引导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提升资产质量管理水平。二是引导民营企业合理安排债务、优化资本结构,加强存货和应收账款变现能力,提升企业偿债能力;强化财务约束机制和现金流动管理能力,增强现金流动性。三是加强对民营企业债务风险的监测,防止实体企业债务风险向金融业扩散。

[参考文献]

[1]易纲.着力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用好“三支箭”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8-11/07/content_5338031.htm.

[2]郭树清.打好“组合拳”纾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EB/OL].http://www.xinhuanet.com/talking/character/2018110806.htm.

[3]徐维.推进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创新的思考[J].南方金融,2014(5).

[4]汪勇,马新彬,周俊仰.金融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金融研究,2018(5).

[5]王瑞.去杠杆下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9(5).

[责任编辑:王凤娟]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制造业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