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鲟专利技术布局与趋势分析

2019-11-28龙丽娜刘晃倪琦张海耿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中华鲟专利分析

龙丽娜 刘晃 倪琦 张海耿

摘要:为分析中华鲟专利技术的布局和趋势,基于智慧芽专利(PatSnap)平台,从宏观(时间分布、空間分布)、中观(类别分布)和微观(创新主体分布)3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华鲟专利的申请量增长较迅速,授权量稳步提升,专利保护和维持的意识较强。专利主要申请人多为科研院所,主要申请省份为湖北省、上海市、江苏省等。专利类型以发明专利为主,且有效专利占比较高。专利技术分布的主要领域为中华鲟的养殖和运输、饲料、幼鱼、亲鱼、精子和产卵等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中华鲟;专利分析;技术景观;PatSnap平台

中图分类号: G255.53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8-0330-04

收稿日期:2019-07-0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编号:2015CB15070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编号:2019ZY23)。

作者简介:龙丽娜(1988—),女,安徽淮北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生动物生理生化和科研管理等研究。E-mail:longlina@fmiri.ac.cn。

通信作者:刘 晃,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工程和科研管理等研究。E-mail:liuhuang@fmiri.ac.cn。

中华鲟个体庞大,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是我国特有的大型珍稀江海洄游产卵鱼类,具有较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1-2]。近年来,由于水利工程修建、长江沿江过度捕捞、环境污染和变迁等原因,野生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被列为我国Ⅰ级水生野生重点保护动物,亦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目录中的极危物种[3-4]。因此,全面、深入并准确地了解中华鲟相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濒危中华鲟制定更好的保护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对中华鲟研究的总结大多是从图书和学术论文的角度得出,对该领域专利的分析尚未见相关报道。专利是体现一个国家和组织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5]。据统计,技术创新和发明90%以上的成果会体现在专利文献中,通过对专利信息的挖掘及利用,能够帮助科研人员节省约60%的研发时间和40%的科研经费[6-8]。因此,本研究通过对中华鲟公开的专利文献数据进行检索与分析,获得其专利技术的布局和发展态势,以期为中华鲟的保护及研究提供借鉴基础及趋势引导。

1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智慧芽全球专利数据检索分析(PatSnap)平台作为数据源[9],结合关键词和IPC分类号进行专利数据的检索,检索日期为2019年4月19日,专利数据申请的截止日期为2018年12月31日。经过计算机检索,人工去噪、检全与检重处理,得到中华鲟相关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31条。此外,采用专利景观分析方法,从宏观(时间分布、空间分布)、中观(类别分布)和微观(创新主体分布)3个层面对检索到的专利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10-11]。

2 结果与分析

2.1 时间分布

中华鲟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年度变化趋势见图1。1999年开始出现此领域的专利申请,但申请量较少,仅1件,随后申请量下降,连续几年申请量为0。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专利制度实施时间不长(1985年开始),公众的专利意识不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农业技术发展较慢。自2007年开始,中华鲟领域的专利申请量整体进入增长期,2008年出现申请量攀升的第一个高峰,申请量为11件,是1991年的11倍,紧接着又呈现下降的趋势。第2个申请高峰为2014年,申请量为15件,比1991年多了14件。中华鲟专利申请的最高峰为2017年,申请的专利量达到39件,比1991年增长了38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专利从申请到公布有18个月的延迟期,因此2018年的专利申请量呈现陡然下降的现象。

一项发明创造从专利申请到授权,须要进行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审查,尤其是发明专利,除了进行形式审查外,还需进行实质审查,因此专利是否被授权以及授权的时间具有不确定性[12]。由图2可知,2006年首次获得2件授权专利,随后整体呈不断上升的态势,2018年专利授权量达到顶峰,为17件,是2006年的8.5倍,表明我国对中华鲟保护的创新能力和专利意识不断提高。

通过对专利续费和放弃趋势的分析,能够掌握某一专利技术的发展及趋势[13]。由图3可知,需续费的专利从2004年开始出现并逐渐增长,2004年仅1件,2009年增长为11件,随后进入快速增长期,到2018年达到47件。已放弃专利的数量不多,2011年前仅有1件,为2009年放弃的专利,之后2012—2014年期间放弃的专利数量有所提高,依次为5、4和6件,放弃比例分别为2.63%、2.11%和3.16%,随后又逐渐下降,放弃专利数量极少。可以看出,需续费专利和已续费专利的年度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已放弃的专利较少,表明我国十分重视对中华鲟的保护,专利保护和维持的意识较强。

2.2 空间分布

中华鲟专利申请总量排名前10的省份见图4。湖北省有关中华鲟的专利技术基础雄厚,申请量遥遥领先,高达72件,占我国申请总量的比例为54.96%。主要原因为湖北省是中华鲟在长江流域重要的产卵场,且湖北省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中华鲟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水生生物研究所亦位于该省,近年来一直开展中华鲟的相关研究[1,3]。申请量排名第二的省份为上海市,共计24件,占比18.32%。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位于上海市,于2002年批准成立,旨在保护中华鲟幼鱼重要的索饵场及生存环境[14]。其他省份依次为江苏省(6件,占比4.58%)、北京市(5件,占比3.82%)、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5件,占比3.82%)、贵州省(5件,占比3.82%)、浙江省(3件,占比2.29%)、四川省(2件,占比1.53%)、广东省(2件,占比1.53%)和广西省(2件,占比1.53%),其申请量相差不大。

2.3 类别分布

2.3.1 专利类型分布

如图5所示,中华鲟领域发明专利的申请量为89件,占申请总量的比例为67.94%,实用新型专利共计42件,占比32.06%。发明专利是我国审查最严格、技术含量最高、科技创新性最强的专利类型[15]。本研究中,发明专利比实用新型专利多了47件,也表明中华鲟相关专利是以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为主,这与中华鲟保护的技术发展是相符的。

2.3.2 专利法律状态分布

进一步对中华鲟领域的相关专利进行分析,得到法律状态分布情况(图6)。可以看出,在中华鲟专利申请总量中,处于有效状态的专利量最多,共计47件,占申请总量的35.88%;处于审中状态的专利44件,占总量的33.59%;此外,处于失效状态的专利共计40件,占比30.53%。其中,专利失效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因未缴年费而导致专利权终止的共计20件,占比50.00%,是中华鲟相关专利失效的主要原因;撤回专利15件,占比37.50%;被驳回的专利共计3件,占比7.50%;真正有效期届满的专利只有2件,占比5.00%。

2.3.3 专利技术分布

为掌握中华鲟相关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情况,本研究采用国际专利分类(IPC)法进行分析[16]。其中,IPC小类分布最多的领域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专利技术分布最多的领域为IPC小类A01K,申请量共计76件,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例高达58.02%。其他申请量超过10件的IPC小类分别为A23K(25件,占比19.08%)、C12Q(15件,占比11.45%)和C12N(11件,占比8.40%)。余下IPC小类的申请量较小,占申请总量的比例不高。

通过专利地图能够直观地反映某一技术的布局,是专利技术空间的三维(3D)呈现[17-18]。本研究根据中华鲟相关专利的IPC分类号、专利标题和摘要,并借助PatSnap平台,通过聚类的方法绘制了如图7所示的可视化的专利地图。值得一提的是,该图中的高峰说明此处为中华鲟专利技术聚焦的领域,反之低谷代表了技术盲点以及需深入研究的领域。可以看出,中华鲟相关专利聚焦的主要技术领域有中华鲟的养殖和运输,中华鲟饲料,中华鲟幼鱼、亲鱼、精子和产卵等方面的研究。

2.4 创新主体分布

通过对专利申请人展开统计和分析,能够较好地掌握该技术领域中重要的研究单位和个人[19]。中华鲟领域专利持有量排名前10的专利申请人见表2,该领域专利的主要申请人多为科研院所。其中,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的专利持有量最多,为36件,占比27.48%。排名第2位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和排名第3位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其申请量分别为16件和15件,差别不大。其他申请人的申请量均小于10件。

3 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基于专利景观分析方法对中华鲟专利技术进行了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角度探讨了中华鲟专利技术的布局和整体研发态势,主要包括时间分布、空间分布、类别分布和创新主体分布,主要结论如下:

中华鲟专利技术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自2007年开始,中华鲟专利申请量整体进入增长期,2017年达到高峰,且专利授权量、需续费专利量和已续费专利量逐年攀升。此外,中华鲟专利技术以发明专利为主,专利有效性占比较高,表明我国对中华鲟专利研发的重视度和保护意识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

分析中华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10的省份,发现湖北省因其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优势,是中华鲟专利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最强的省份,其次为上海市、江苏省等。专利主要申请人的类别中科研院所占比较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略显不足。

目前中华鲟专利技术构成的主要IPC小类为A01K(畜牧业;禽类、鱼类、昆虫的管理;捕鱼;饲养或养殖其他类不包含的动物;动物的新品种)、A23K(专门适用于动物的喂养饲料;其生产方法)、C12Q(包含酶或微生物的测定或检验方法);此外,通过专利地图分析显示,专利优势领域集中在中华鲟的养殖和运输,中华鲟饲料,中华鲟幼鱼、亲鱼、精子和产卵等方面的研究等。

综上所述,中华鲟专利技术发展迅速,今后应重视中华鲟专利技术研发的作用,深入挖掘该领域的专利信息,从而为中华鲟的技术研究提供方向性引导。此外,要加强产学研合作,不断突破中华鲟繁育等技术,为中华鲟的保护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有基,袁明哲,吴芳丽,等. 长江流域中华鲟保育进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 生物学通报,2013,48(12):1-5.

[2]陈锦辉,刘 健,吴建辉,等. 长江口中华鲟幼鲟补充量波动特征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25(3):381-387.

[3]班文波,郭柏福,管 敏,等. 中华鲟行为学研究进展[J]. 生物学通报,2016,51(8):1-5.

[4]吴金明,王成友,张书环,等. 从连续到偶发:中华鲟在葛洲坝下发生小规模自然繁殖[J]. 中国水产科学,2017,24(3):425-431.

[5]宁宝英,马建霞,姜志德. 基于專利的石漠化治理技术分析[J]. 中国沙漠,2019,39(5):135-142.

[6]张龙晖. 大数据时代的专利分析[J]. 信息系统工程,2014(2):148-149.

[7]彭爱东. 一种重要竞争情报——专利情报的分析研究[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23(3):196-199.

[8]曹亚莎,谭 洁,王奎武,等. 基于专利信息的中国粮油产业技术研发态势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8):131-138.

[9]罗立国,余 翔,郑婉婷,等. 专利检索网站比较研究[J]. 情报杂志,2012,31(3):163-167.

[10]Spitsberg I,Brahmandam S,Verti M J. Technology landscape mapping at the heart of open innovation[J]. Research-Technology Management,2013,56(4):27-35.

[11]李跃然,孙 黎,胡 萍,等. 基于专利分析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以有机分离膜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0):180-187.

[12]贠 强,陈颖健. 从专利的角度看我国高校技术创新现状和问题[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5):143-148.

[13]马吉宏,田长彦,吕光辉. 基于“智慧芽”专利数据库的塔里木河生态环境领域专利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0):158-164.

[14]吴建辉,刘 健,陈锦辉. 人工养殖环境下中华鲟野生幼鲟的生长特征[J]. 渔业现代化,2007(6):31-34.

[15]魏海燕. 我国专利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促进发展,2011(7):46-52.

[16]李 鹏. 国际专利分类的困境与出路——IPC的发展与展望[J]. 中国发明与专利,2009(8):76-79.

[17]罗立国. 基于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专利地图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18]蒋贵凰,纪雪洪,李晨光. 基于专利地图的我国汽车产业区域合作与专利布局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0):158-163.

[19]王 衍. 专利分析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应用研究[J]. 情报探索,2012(1):58-61.

猜你喜欢

中华鲟专利分析
探秘:中华鲟的
葛洲坝下:守护中华鲟繁衍的希望
聚焦 2017中华鲟放流
中华鲟的保护之道
放鲟记 关注第58次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