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火丁版《霸王别姬》引争议

2019-11-28何日君回来

新民周刊 2019年45期
关键词:传统戏霸王别姬虞姬

何日君回来

张火丁版《霸王别姬》上海演出火爆,贬褒不一,其实无关对错,在于看待角度的区别。

如果以传统戏视角看待,角儿艺术,强调“技”,讲究中国传统审美,“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留白艺术,以少胜多”,讲究文化传统的性别配置,讲究人物身份感,那张之《霸王别姬》自然不足,编排,演员表现,唱词改编都会颇有微词。但是,如果考虑到这个表演艺术是“当下剧场艺术”,也即张火丁之虞姬乃是当下观众理解中的虞姬,就不得不认为,张火丁之《霸王别姬》是有其可取之处了。

张之《别姬》与梅之《别姬》的区别,类似于浙百《西厢》与上越《西厢》的区别,本质上是新编戏与传统戏的差异。

张火丁以程派演绎《霸王别姬》,反响热烈,争议不断。

它是一个综合舞台艺术。张改了虞姬的服饰,冰蓝色袍子,衬以暗红色内衬,此改动讲究的不是“宁穿破不穿错”的行当改动,而是话剧思维的“服装用来表人物性情”。

张之虞姬,对霸王之爱,不是女人对男人之爱,而是“宝剑赠英雄”的知己之爱。中国的女性一直作为“男人的陪衬”而存在,在歷史语境里,虞姬的确应该是随霸王东征西战,受劳碌风霜年复一年,但是,舞台上的虞姬为什么不能变动呢?为什么就一定是梅先生演出的那样呢?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不再认同“女性作为男性附庸了”,以张之思路,虞姬是“宝剑赠英雄,士为知己者死”,这不是更理想吗?更现代吗?

为了打造这个虞姬,张用了很多“大”动作,大幅度喝酒,行走,都是为了突出人物的“刚烈”和“侠气”。这个处理,既符合她想塑造的人物,又符合她本身的表演气质,跟同辈程派演员比,张的动作幅度本来就偏大,这是一种聪明的表现,扬长避短,把“人物”与“自我气质”做结合。

如果有综合艺术的思路,那么就能理解双剑上配红穗子,它不再讲究什么太极剑法,中庸之道,它讲究的是视觉效果,满场飘荡的灼热的“红色”,刺激观众的视觉,抬升观众的情感浓度。包括张火丁的整个表演,都直观和高浓度,当霸王说“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时候,张全身发抖被霸王搀扶的高强度情感表演都得了满堂彩。如果用传统的思路,大概会被批评不懂含蓄之美,但是作为综合剧场艺术,这个表演方式,是动人的,是一击即中的。这个表演方式于张火丁不是第一次,对比《白蛇传》之《断桥》各版本,张的情感高度是强于其他演员的,所以她的版本也成了年轻的观众们最喜欢的版本,因为它现代性的情感表现。

由此可见,张火丁的力量在于“传统”与“现代”的巧妙平衡。看传统戏的人可能看不上她,但是不会骂她“离经叛道”,因为她没有那么出格,但是新观众又会觉得自己看的是“传统戏曲”,又符合唱念做打,水袖圆场,但是又比“普通的中规中矩的京剧”好看。

因此,张之《霸王别姬》是有探索意义的。在我看来,传统的《霸王别姬》与张之《霸王别姬》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这里,观照到戏曲的过去,也初步探索了戏曲的未来,它是必须走向综合性剧场艺术,而不可能继续停留在“梅尚程荀”的时代。

信息

光前裕后,百名评弹人的口述历史

《光前裕后——一百个评弹人的口述历史》近日完成,该项目是以上海师范大学唐力行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评弹历史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阶段性成果,是“评弹与江南社会”研究丛书的最新力作。全书分为两卷,上卷是“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下卷是口述访谈录。保存了100个普通人的集体记忆与历史。正如唐力行教授所言:“苏州评弹存在着三个终极问题:苏州评弹是谁?苏州评弹从哪里来?苏州评弹往哪里去?《评弹口述历史》留下了一个时代的记忆,留住了评弹老艺人渐行渐远的身影。

猜你喜欢

传统戏霸王别姬虞姬
论影视剧中的虞姬形象
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道具家具研究
霸王别姬:在流变中书写性别
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声学装饰性构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