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汇聚高质量发展活力书写治水现代化答卷

2019-11-28孟砚岷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宁夏

孟砚岷

“天下黄河富宁夏”。千百年来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2017年,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其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灌区之一,千秋流润、惠泽至今,造就了宁夏平原丰富而独特的農田生态系统,成就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称号。

宁夏回族自治区1/4的国土面积为平原绿洲,3/4的国土面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89毫米,水资源量为11.63亿立方米,加上国家分配的40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仅603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水资源十分匮乏。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新时期治水方针,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治水总基调,大力推进资源水利、工程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水利、智慧水利、法治水利“六大水利”建设,初步建立了统筹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安全的保障体系,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贺兰山下绿洲千里,六盘山间草木葱茏,黄河两岸天高云淡。七十载砥砺前行,七十载沧桑巨变。宁夏水利的巨大发展成就,是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型升级的生动实践,是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资源水利:做优做活“水文章”

原州区大面积种植冷凉蔬菜,隆德县中药材长势喜人,红寺堡区酿酒葡萄成就“紫色梦想”……

宁夏始终把节约用水作为突破水资源短缺的关键一招,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按照“统筹城乡、改革创新、节约高效、开放治水”的新思路,以节水型社会建设为统揽,多措并举,各业齐抓,在用水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切实保障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严格落实用水管控。加强黄河取水口统一调度和多水源联合配置,年引黄河水量由89亿立方米减少到65亿立方米,年耗水量多年控制在国家分配指标内。

坚决守住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排放“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项目和用水“双限批”,对全区年取水50万立方米以上用户实行在线监测,完善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等。

创建全国唯一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实施农业节水领跑、工业节水增效、城市节水普及、全民节水文明“四大节水行动”,全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50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节水型企业达标率为74%,全区1/4的县区建成节水型县区。

以用水方式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将节约出的水资源配置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和经济发展主阵地,有效支撑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沿黄生态经济带集中了全区66%的人口、80%的城镇,创造了全区85%的经济总量、94%的财政收入,生产了全区74%的粮食。沿黄湿地面积多年间稳定在310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10年间提高了4.8个百分点,达到14.6%,成为宁夏发展的“黄金地带”,实现了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共赢。

工程水利:畅通塞上“命脉”

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的中宁县喊叫水乡位于干旱核心区。十年九旱的气候条件导致当地生态脆弱、漫山遍野不见绿色,也严重制约了当地农业发展。2004年,宁夏固海扩灌扬水工程通水,黄河水浸润“喊叫水”干渴的土地,昔日的荒山秃岭逐渐变成绿色农田。曾经外出谋生的村民纷纷返乡,种植玉米、硒砂瓜、牧草,发展养殖业,踏上脱贫的“水路”快行道。

工程建设是破解宁夏水资源紧缺的重要举措。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城乡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谋划了45项总投资超500亿元的水利重点项目,特别是近三年累计投资198亿元,集中实施了一批全局性、战略性重大水利工程,水利基础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水资源调配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建成的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让110万山区群众喝上了安全放心水。

建成了固海、盐环定等四大扬水工程,中部干旱带脱贫攻坚水源工程等大型水利工程,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灌溉面积比新中国成立初增加了4倍多,达到880万亩;开工建设银川都市圈城乡西线供水工程,将有效保障260多万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建成20座抗旱应急水源水库和88处抗旱应急引提调工程,进一步提升了水资源应急调配能力。初步形成了“城乡统筹、南北调配、丰枯补济”的供水保障体系,为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生态改善提供了水安全保障。

同时,完成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工程,累计建成标准化堤防416公里,打造黄河堤防建设“宁夏模式”,防洪能力提升到20年至50年一遇,确保了黄河安澜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从人拉驴驮到“活水”入户,从风沙肆虐到绿树成荫,一项项扶贫扬黄工程犹如一条条“生命水脉”,滋润着宁夏干渴的土地,为中部干旱带的百姓带来希望和幸福。运行多年的宁夏扶贫扬黄工程迎来新生,群众脱贫致富就在眼前。

民生水利:旱塬幸福花盛开

“那时只能去沟底担水,牛羊也在沟里喝水,费老大劲担回来的水总有股味,但没办法,要活命就得吃。”这是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河川乡上黄村的黄玉弟的苦涩记忆。

2016年10月,投资39.4亿元的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建成通水,当地百姓终圆“安全饮水梦”,上锁的水窖、驮水的毛驴、拉水的蹦蹦车渐成历史。目前,固原市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94.5%。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水利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牢牢守住“喝上水、喝好水”这个底线,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和政协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监管等建议提案列为年度重点建议提案,由自治区主要领导领办督办,定期督查进展情况,助推解决突出问题。各市县区将农村饮水安全作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严格落实农村饮水安全管理“三个责任”,抓建设、强运行、重管护,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水平大幅提高。

近三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13亿元,对160余处饮水工程进行巩固提升,改善了140万农村居民饮水条件,特别是有效解决了全区26.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全区自来水入户率在90%以上,其中贫困县自来水入户率在95%以上;建成23个县级水质监测中心,加强对农村供水水质的监测,在已建工程中配套消毒设施,确保农村供水水质达标。

生态水利:天下黄河看宁夏

宁夏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

黄河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命脉。宁夏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60%的耕地用的是黄河水,78%的人口喝的是黄河水。在沿黄河9个省区中,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

“宁夏人民享受到了‘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偏爱 ,更要切实担起‘天下黄河看宁夏的使命。”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厅长白耀华说。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促进水利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把治理黄河作为落实河湖长制和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抓手”和“牛鼻子”,自觉承担起保护母亲河的重要责任。宁夏回族自治区颁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河湖管理保护条例》,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宁夏总河长,多次召开总河长会议,研究部署全面打响新时代黄河保卫战等各项主要工作,坚持岸上岸下齐抓、治标治本并举,持续推进全区河湖水系长治久清、岸绿景美。

扎实治理水环境。颁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编制了《黄河宁夏段岸线保护利用管理规划》,将全区443平方公里黄河水域划入生态红线范围。强化黄河岸线资源依法管理和规范利用,开展“清河专项行动”,全面禁停黄河干流采砂活动,取缔非法采砂场200余家,拆除河道违法建筑70万平方米,关停禁养区畜禽养殖场700家,有效净化了黄河水环境。开展黄河干支流、主要排水沟水污染治理,加强城市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推动城市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达标排放,黄河宁夏段连续两年出境断面保持Ⅱ类优水质,支流劣Ⅴ类水体清零,主要河湖水质明显改善。

严格保护水生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加强湿地保护和生态补水,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银川市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全区入黄泥沙从1亿吨减少到2000万吨;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控制,加强银川市、石嘴山市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加大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努力做好水和谐文章。

今年3月,宁夏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获得水利部肯定,宁夏成为全国5个受到激励支持的省区之一,也是北方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省区。

智慧水利:开启数字新时代

一台电脑,一个鼠标,从水源地到水厂,从联户水表井到用水户,轻轻点击一下,便可实时管控133个人饮工程。彭阳县摸索出的“互联网+人饮”供水管理服务模式,为推进山区智慧水利建设打开一条新的发展路子。

在彭阳县开展“互联网+人饮”试点,采用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对全县人饮泵站、蓄水池、管网等进行信息化改造,从水源、管网、水表到水龙头实施全链条自动化监控、智能化管理,实现了经济效益、服务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融合和高度统一。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数字水利花开山乡,香飘四方。今年7月,宁夏银川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全国首个校、地、行业三方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开启了以信息化推动治水革命的新时期。

认真落实中央加快数字中国建设部署安排,按照自治区加强网络强区计划,着力建设智慧水利“云、网、端、台”基础设施。全面启动数字治水工作,编制了《宁夏全面推进数字治水的意见》,加快构建“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协同治水平台,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系统治水中的关键作用。

坚持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現代化,加快实施“互联网+水利”六大行动,加大水资源监测、人饮安全、防汛抗旱等43项应用系统建设。建成全区统一“水慧通”平台,将水利数据中心迁移到自治区“政务云”平台,与自治区政务大数据对接,实现统一管理、数据共享。

以解决生产领域自动化、关键段点数据采集为重点,大力推进灌区计量、河湖监测等采集端智慧化建设,固海、红寺堡、盐环定三大扬水工程部分泵站实现自动化管理。完成河长制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全覆盖,水雨情监测、水资源监控、行政审批、电子政务、电子巡河等重点应用实现了全覆盖、常态化,水利系统互联网盲区基本消除,有效提升了治水现代化水平。

法治水利:清风劲拂润心田

坚持把依法治水、依法行政作为水利事业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水行政立法,规范水行政行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颁布实施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节约用水条例》《宁夏回族自治区抗旱防汛条例》等7部地方性法规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农田水利条例〉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办法》等6部政府规章及多项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水行政执法体系,为水资源管理保护、水环境治理等工作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落实“放管服”改革,自治区级18项“不见面、马上办”水利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

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依法管水用水理念,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水护水主题活动,切实增强全社会的水法制意识和节水意识。

全区水利部门与检察院联合开展“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依法整治河湖突出问题,治理成效初显。深入推进水利、公安、生态环境等多部门联合执法,定期组织开展水资源管理、入河排污口、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河湖专项治理等执法检查,依法严厉打击危害水资源、损害水生态、影响水安全、破坏水设施等违法行为,形成各方同频共振监管新局面,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

猜你喜欢

宁夏回族自治区全区宁夏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宁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无线电监测值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宁夏煤电博弈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审定通过的水稻新品种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