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足干事创业精神 加强综合保护治理全面推进新时代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全省草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9-11-28

甘肃林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草原生态工作

(2019年10月25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草原工作会议,是新一轮机构改革后,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草原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全省草原工作成效,科学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系统谋划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草原工作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着力做好新时代草原工作,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甘肃建设。

今天上午,我们有幸邀请到兰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南志标院士为我们作了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题讲座,讲座理论水平高,实践指导作用强,对我们做好新时代草原工作有很好的启发。刚才,张掖市林草局等7个单位作了大会交流发言,讲的都很好,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落实政策措施,突出全面保护,全省草原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草原治理与修复,建立健全以草原植被盖度为主要指标的草原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草原保护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依托实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全面落实草原承包、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等草原保护制度,认真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工程,切实强化草原监管和支撑保障能力,着力构建草原技术推广、监理监测、灾害预警防控体系,加快发展草产业,积极推进草原工作不断向好向前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草原生态持续恢复。从2013年起,省委、省政府研究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考核机制,将“草原植被盖度”指标纳入市州政府领导班子政绩考核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范围,着力推动各地党委政府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形成了“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草原工作新机制。各地聚焦目标任务,完善配套政策,落实保障措施,主动担当作为,凝心聚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各项工作。2018年底,全省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2.5%,比2011年提高3.9个百分点;草原干草产量达到1418.7万吨,比2011年增加216.3万吨;草原牲畜超载率下降到10.6%,比2011年下降20个百分点;禁牧区草原植被盖度、平均高度、平均鲜草产量比2011年分别增加4%、2.1厘米、3公斤,草畜平衡区分别增加5%、2.2厘米、3.2公斤;工程治理区草原植被盖度、牧草高度和产草量分别提高3.9%、8.6%和8.7%。全省草原生态整体趋好,局部地区退化速度有所减缓、逐步改善,再现了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草原美景。

(二)草原基础条件显著提升。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退耕还草、已垦草原治理、草原灾害防控、退化草原人工种草、草原监测等一系列草原生态保护工程,累计投入资金60多亿元。为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强化工程实施监管,认真开展效益监测评价,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程管理机制,探索出了“围栏封育+划破草皮+补播”“鼠虫害综合防控+深耕补播+科学施肥”等草原修复治理模式,筛选出了适合不同生态区域退化草原补播改良的牧草品种和草种组合。全省落实草原禁牧1亿亩,草畜平衡1.41亿亩;累计建成草原围栏1.3亿亩,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1.1亿亩(次),治理退化草原3524万亩;完成退耕还草64.2万亩、恢复已垦草原207.8万亩;聘用草原管护员1.5万名,建成草原鼠虫害测报站17个、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中心6个、草原防火库(站)33个、草原固定监测站(点)1154个,确立了“地面、遥感、气象”三位一体的草原监测方法,形成了覆盖全省所有草原类型的草原监测网络。

(三)草原管理制度基本建立。认真贯彻执行《草原法》,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甘肃省草原条例》,随后相继出台了《甘肃省草原禁牧办法》《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甘肃省草原防火办法》和《甘肃省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甘肃省草原虫灾应急预案》,印发了草原禁牧、草畜平衡、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等工作规程,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草原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完善了草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平台和工作机制,形成了草原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机关共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新局面,为依法治草、依法兴草奠定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四)草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我省草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草产业的传统发祥地、主战场和重要实践区。坚持把发展草产业同保护草原生态有机结合,按照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产业带动的思路,提请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草产业发展意见》《甘肃省草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甘肃省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甘肃省草产业协会”“甘肃省草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辟了草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积极推广牧草良种、良法配套应用,着力推进草产业持续较快发展。全省人工种草面积稳定在2400万亩左右,位居全国第2位;苜蓿面积达到1130多万亩,位居全国第1位。形成了以定西片区为主的裹包青贮、以山丹片区为主的高端燕麦和以永昌片区为主的优质苜蓿三大草产业商品草生产基地。全省草产业企业、合作社发展到860多家,生产加工能力达到520多万吨,建立形成了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我省已成为全国最主要的优质商品草储备供应基地和集散中心。草产业在保护生态、促进绿色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日益凸现。

(五)科技支撑能力得到加强。我省现有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等草原科研单位,有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草业生态系统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重点实验室、西部草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研究平台。以任继周、南志标院士为代表的学术团队,立足甘肃广阔的草原资源开展研究,创立了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畜产品单位指标体系,提出了草业生态系统“四个生产层”与系统耦合、高山草原划区轮牧等理论,在退化草原治理、草类植物病害防治、牧草新品种选育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近年来,全省累计登记草原生态保护和草业生产科研成果117项,培育牧草新品种34个,制定草原草业类标准96项,建立了民勤、安定、玛曲3个典型区草原草业科技试验示范区,建成了临泽国家牧草种质资源圃,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为推动草原保护和草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科学研判挑战和机遇,坚定信心决心,切实增强推动新时代草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省地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重要区域。草原是省内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承担着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全省草原主要分布在甘南高原、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及省境北部沙漠沿线一带,这些地区是生态环境的脆弱敏感区、生态安全的薄弱区、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无可替代,是生态保护的主阵地。甘南草原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补给系统,是“黄河蓄水池”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祁连山草原是内陆河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阻止沙漠入侵的天然生态屏障,是维系河西生态平衡和绿洲农业的“生命线”;陇中、陇东黄土高原草原的水土保持功效明显、作用突出。保护好草原资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当前,草原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各方面条件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各级林草部门要主动顺应新形势,准确把握新机遇,科学应对新挑战,着力开创全省草原工作新局面。

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来看,草原保护管理同其他自然资源相比明显滞后,无论是发展理念、法律法规、扶持政策、工作措施等等,都与党中央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不相适应,草原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新时代、新形势下亟待加强草原管理工作,补齐草原生态保护这块短板。二是长期以来,草原被当作重要的生产资料来管理,生态保护修复重视不够,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过度放牧和人为破坏,造成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即使局部恢复生态功能的草原也处于初期阶段,整体上草原生态系统仍不稳定,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加快推进退化草原治理修复,巩固生态保护成果的要求更加迫切。三是我省草原牧区既是生态安全屏障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贫困人口集中分布区,这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农牧业转型发展的配套措施还不健全,草畜结合、优势互补的良性循环尚未建立,加之草原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限制,农牧民自主创业或转产就业空间狭小,资源约束趋紧和环境问题突出对草原牧区经济发展的挑战明显增加。四是机构改革后,全省各级单设林草局的比例仅有37%,部分重点草原县(市、区)都未单独成立林草局,草原管理机构和人员严重不足。同时在草原退化机理、治理技术和标准、草原生态评价等方面的科技研究没有取得突破。草原监管薄弱、科技支撑能力不足,与当前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凸显。

面临的大好机遇: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全面回答了“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这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大问题,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身体力行,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切与叮嘱讲到哪里。特别是今年8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正确处理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积极发展生态环保、可持续的产业,保护好宝贵的草场资源,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草原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二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设现代化也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愈加凸显,生态建设更加紧迫。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决策部署的落地实施,以及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和秦岭违建别墅等案例的警示教训,全社会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和环保督察的深入推进,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创造了有利地外部条件。三是国家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草原牧区既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区,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没有草原牧区的振兴就没有全省农村的振兴。草原是支撑牧区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基础和保障,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方面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另一方面提供更多绿色安全的草畜产品,为加快推进草原牧区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支撑。四是通过这次机构改革,全省已自上而下完成了林草职能整合,实现了对林业和草原的统一管理,这是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是草原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标志着草原工作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篇章。林草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为进一步理顺草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提升草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要坚定信心,科学应对,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以时不我待的历史责任感,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努力谱写新时代草原工作新篇章。

三、强化使命担当,坚持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新时代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当前草原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机遇挑战,新时代全省草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综合治理、科学利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加快林草深度融合,推进改革创新,完善扶持政策,建立补偿机制,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增强支撑保障能力,加强保护治理和修复,切实改善草原生态状况,提升草原多种功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目标任务是:力争到2025年,全省草原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持续好转,植物群落结构趋于优化,草原质量稳步提升,年治理退化草原150万亩以上,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53%以上;到2035年,退化草原得到全面治理,草原生态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显著提升,初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年治理退化草原200万亩以上,草原植被盖度稳定在54%以上。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具体要抓好“两个深化,三个加强,三个注重”等重点工作任务。

(一)深化思想认识,着力推动观念转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工作,多次到草原牧区视察调研,就草原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7、8、9三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密集到内蒙古、甘肃、河南视察生态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集中集聚集约上找出路,加强草原保护,强化土地沙化荒漠化防治工作,保护好生态环境,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等为重点,推进实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提升水源涵养能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时关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努力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指示,为我们全面加强草原工作,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和努力方向。根据新一轮机构改革要求,我省各地大都组建成立了林草局,这是草原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是草原管理体制的一次大变革,标志着草原工作进入了新时代。一是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契机,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草原工作在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重要作用,鼓足干劲,坚定信心,补齐短板,持续推进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树立“大生态”理念,树牢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明确草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不可缺少的内容,将草原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转变思想观念,坚持生态优先,树牢底线思维,完善制度管控,加强系统保护、综合治理,全面提升草原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三是要坚持林草工作一盘棋,转隶和调整后从事草原工作的同志要尽快熟悉林业和草原局的基本工作流程,尽快掌握各方面规章制度和有关要求,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单位。各地林草局主要领导要尽快熟悉草原现状和工作,做到既熟悉林业也熟悉草原,将林业和草原两项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步推进、同向发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让“生命共同体”理念在林业草原部门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深化改革创新,完善草原管理体制机制。推进改革创新,对于做好新时代草原工作意义重大。一是要全面落实地方党委、政府保护草原的主体责任,强化以草原植被盖度为主的绩效考核评价,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的草原保护管理体系。完善草原生态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提升破坏草原的成本,推动形成不敢破坏、不能破坏、破坏不起的保护监管机制。二是要按照《甘肃省草原禁牧办法》《甘肃省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各项规定,科学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范围,发布禁牧通告、禁牧令,合理确定草畜平衡区适宜载畜量,指导做好草原放牧管理和科学利用。完善违反禁牧制度和超载过牧的惩戒措施,充分发挥各级草原管理部门和村规民约、村级草原管护员的积极作用,加强监管,着力解决禁而不止、超载过牧和不合理利用等问题。三是要持续深化草原承包经营制度改革,加强草原承包经营和产权流转管理。规范完善工作程序,加强“两证一合同”签发监管,做到承包草原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让农牧民吃上“定心丸”。四是要推动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科学划定基本草原,设立保护标志,明确划定范围、面积、四至界限,采取有效措施严格保护,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五是要紧盯国家关于建立全民所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分级行使全民所有草原资源所有权制度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我省实施意见和措施,全面落实草原保护各项制度,从严保护草原生态。六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草原法律法规,积极做好《甘肃省草原条例》和地方性法律法规修订工作,加快完善草原法律法规体系,使其适应新时代草原工作要求。

(三)加强综合治理,推进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恢复。草原保护治理没有“一招鲜”,必须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一是要高起点谋划编制草原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根据本区域草原资源禀赋,明确草原在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作用,结合主体生态功能区定位,以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加强祁连山生态保护、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治理为重点,合理确定阶段性保护治理目标,下大气力破解本地区草原保护治理瓶颈。二是要精准实施好退牧还草等各类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从“铺摊子”“大规模”转到“高质量”“重效果”上来,进一步完善工程管理措施,推进数字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实施成效监测评估和结果应用,确保工程实施成效。今年国家新启动实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种草修复治理试点项目,我省玛曲、夏河被确定为国家级试点县,天祝、会宁、崆峒被确定为省级试点县,要紧紧围绕黄河上游生态修复和黄土高原区水土治理,认真组织开展试点工作,明确目标任务,严格组织管理,靠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资金监管,强化技术支撑,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为不同生态区开展退化草原修复治理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三是要加大草原生物灾害防控,推进防控体系建设,强化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建设草原生物灾害综合治理试验示范区,开展防治药物筛选试验,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扩大统防统治区域,实现受灾草原面积和因灾损失“双下降”目标。四是要抢抓国家实施三江源、祁连山、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谋划一批草原生态保护治理工程,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衔接汇报,争取加大对我省的投资力度,切实推进重点区域退化沙化草原治理修复,推动形成大保护、大治理的草原生态保护治理新格局。

(四)加强规范管理,科学利用草原资源。草原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生态资源,也是牧区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主要生产资料,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利用,是发挥草原多种功能,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一是要严格草原资源空间管控和用途管制,对各类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确需征占用草原的,严格按照“先审后批”的法定程序,依法分级做好审核审批,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禁擅自改变草原用途。对违反法定程序未批先建、越权审批等造成草原资源严重破坏的,要提请同级党委政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规定,依法追究审批机关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已经发生的违法征占用草原建设项目,要坚持先处罚、再依法补办手续的原则,依法依规分类处理。二是要加大破坏草原生态违法案件查处力度,结合“绿卫2019”森林草原执法专项行动,依法查处非法开垦、非法征占用草原等破坏草原案件,对涉嫌犯罪案件,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的沟通协调,跟踪督办、通报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件,始终保持打击破坏草原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三是要积极做好草原资源调查清查统计,积极配合做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面摸清全省草原面积、分布、类型、生态状况等基本情况,有效解决草原面积不清、林草“一地两证”问题,实现草原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四是要抓好草原生态扶贫,引导和支持贫困人口积极参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将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优先选聘为草原管护员。积极扶持发展草原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和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更多农牧民增收致富。积极挖掘草原生态景观资源和文化功能,打造一批精品草原旅游线路,加快发展草原文化、草原风光、民族风情为特色的草原文旅产业。

(五)加强舆论宣传,营造保护草原的良好氛围。林草宣传工作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林草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一是要准确把握正确的草原工作舆论导向,围绕草原牧区是生态功能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四区叠加”和集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现实,抓好正面宣传引导,主动讲好草原故事,唱响生态文明建设主旋律。二是要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依法保护草原 建设美丽中国”等主题,持续深入开展草原普法宣传月等宣传活动,加强与主流媒体、新闻部门合作,用好用活广播、报纸、网站等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积极宣传草原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开展美丽草原调研采风和采访报道,增强社会各界守护大美草原的共识。三是要大力弘扬时代楷模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坚忍不拔、甘于奉献的治沙造林精神,深入挖掘和广泛宣传草原人物事件典型,激励草原工作者进一步强化责任担当,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开创新时代草原宣传工作新局面。

(六)注重提质增效,促进草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大力发展人工种草、生态种草,是拓展脱贫增收,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的有效途径。一是要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草灌乔结合的原则,大力发展林间种草、生态种草、绿化种草,不断扩大人工种草规模,提高林草植被覆盖度。二是要进一步优化草产业发展布局,加大草产业企业、合作社扶持力度,推动标准化、商品化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扩大“陇草”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经营效益。积极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草产业发展推动贫困地区农牧民增收。三是要培育壮大草种产业,鼓励育种家、制种企业和草种经营企业开展草种资源驯化选育、收集保存,加大优质草种特别是乡土草种、当家草种繁育,为开展大规模绿化种草、退化草原治理提供良种。四是要加强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强化草品种区域试验和审定,研究筛选不同区域主推品种,建立完善推广目录制度,引导草种和草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七)注重科技支撑,提升草原工作保障能力。科技创新是提升草原工作水平的助推器和催化剂。一是要发挥我省草原类型丰富、科技力量聚集、科技创新技术体系健全的“洼地效应”优势,对标科技创新目标,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全链条谋划科技创新,加强应用性科技成果研发,制定、修订一批草原草业标准,实施一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科研项目,组织开展草原功能区划、草原退化机理及恢复机制、草灌融合技术及模式、草原合理利用等关键技术研发,探索新技术、新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合作交流,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技术和理念,提高草原保护治理水平。二是要全力配合国家开展草原重点实验室、长期科研基地、定位观测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提高草原科技创新水平。三是要加强草原资源动态监测,加快“卫星、无人机、地面”立体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实现“空、天、地”一体化监测,进一步研究遥感和无人机监测草原等可推广的方法和技术,开发信息共享和数据处理平台,及时掌握草原生态承载力等动态变化情况,为制定草原保护政策、开展草原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八)注重机构队伍建设,完善草原监管服务体系。完善的机构和人才队伍是履行好草原管理职责的根本保障。一是要结合本次机构改革,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争取党委、政府和编办的支持,稳定草原机构、增加人员编制、理顺管理职能,使草原工作体系配置适应于当前工作需求。二是要积极争取成立基层林草管理部门,能单独设立的尽量单独设立,内部能成立草原管理科的尽量成立,没有草原站的要积极协调成立,确保实现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草原工作,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双管齐下的工作格局,提升基层草原部门公共服务管理能力。重点草原区要结合林草融合发展,组建专业执法队伍,改善执法装备条件,充实执法人员,提升执法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草原管护员队伍建设,科学设置草管员岗位,严格聘用程序,优先将文化水平高、责任心强、贫困户纳入聘任范围,强化绩效考核和监督管理,加强培训和业务指导,增加管护经费投入,不断提升草原管护员履职尽责能力。四是要积极支持草原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充分发挥草原专业学会协会在政策咨询、信息服务、科技推广、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推动形成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全方位社会化服务方式。

同志们,当前我省草原工作处于难得的历史机遇期,处于不进则退的发展关键期,我们一定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积极开拓创新,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推进草原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草原生态工作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不工作,爽飞了?
可可托海的草原
生态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