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桡骨颈骨折的临床对比

2019-11-28杨大兴单延具张琰张欣亮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克氏肘关节桡骨

杨大兴,单延具,张琰,张欣亮

(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小儿骨科,北京 100023)

O’Brien Ⅱ、Ⅲ型桡骨颈骨折是儿童肘部骨折的严重类型,多伴桡骨头、尺骨鹰嘴骨折及内侧副韧带、桡神经损伤等,因保守治疗复位效果差,易导致关节周围韧带、关节囊黏连挛缩,主要采取手术治疗[1]。但手术切开复位会破坏骨骺周围残留血供及软组织的完整性,且儿童的桡骨小头稳定性较差,为避免加重桡骨远端缩短移位,遗留慢性下尺桡关节不稳,影响患儿腕部功能,术者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2]。但孙祥水等[3]认为克氏针可致肘关节僵硬,既不利于患儿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也会增加骨骺缺血坏死的风险。经大量的临床研究与改良,术者尝试用弹性髓内钉进行桡骨颈骨折固定,在复位骨折和保持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基础上,降低了内置材料对骨膜和局部血肿的刺激,从而优化了骨折愈合的内环境[4-5]。然而,究竟哪一种固定方式更适合患儿,临床上尚未有定论,故笔者对122例O’Brien Ⅱ、Ⅲ型桡骨颈骨折患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为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5月122例O’BrienⅡ、Ⅲ型桡骨颈骨折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术中固定方式进行分组,60例进行弹性髓内钉固定的患儿分为对照组,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5~13岁,平均(7.8±1.4)岁;O’Brien Ⅱ桡骨颈骨折41例,Ⅲ型桡骨颈骨折19例。62例进行克氏针固定的患儿分为研究组,其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6~12岁,平均(8.2±1.5)岁;O’BrienⅡ桡骨颈骨折39例,Ⅲ型桡骨颈骨折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a)患儿年龄3~14岁;b)骨折类型为O’BrienⅡ、Ⅲ型桡骨颈骨折;c)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且患处无骨折史。排除标准:a)有危及生命的头颅、腹腔、胸腔、气道等损伤;b)合并骨代谢疾病或小儿精神疾病;c)粉碎性骨折、陈旧性骨折或临床资料、随访资料不全。

1.3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儿全身麻醉后取仰卧位,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于桡骨远端背侧开1 cm左右小口。经小口用电钻在桡骨干骺端开孔,将直径2.0 mm弹性髓内钉插入孔内,用“T”型手柄固定钉帽,旋转弹性髓内钉,慢慢向近端推进钉尖进入桡骨颈骨折端,注意不要穿透关节面。旋转钉尖,使之顶住桡骨头外侧,矫正成角畸形,再旋转弹性髓内钉,纠正侧方移位。对于复位困难的桡骨颈骨折,可经皮撬拨辅助复位,术中注意保护骨膜的完整性与桡骨头血运。术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固定2~3周后进行肘关节、腕关节、指关节功能锻炼,6~8周后结合影像学复查结果取出弹性髓内钉。

研究组:采用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儿取仰卧位,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屈曲旋前复位,即肘关节屈曲90°,术者大拇指稳定移位的桡骨头,远端桡骨位于旋前位,前臂旋前使骨干与骨颈对线,在透视下持续压前臂至完全的旋前位,使骨折断端充分复位对齐。复位后在透视下用电钻将2.0~2.5 mm克氏针穿入骨折端固定。复位不佳时在肘部后外侧切开关节囊,显露肱骨小头和桡骨头,清除肘关节内积血及游离物,注意勿损伤骨折部位骨膜及桡骨头血运。用克氏针向近端撬拨骨折端,复位分离成角的桡骨头,再通过克氏针推顶、纠正侧方移位。透视下复位满意后,使用1~2根克氏针从骨折端斜行钻入骨折远端的皮质骨,以固定骨折端,然后缝合关节囊。术后屈肘90°前臂中立位石膏托固定3周后进行功能锻炼,4~6周后结合影像学复查结果取出克氏针。

1.4 评价指标 a)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b)复位情况:按照metaizeau复位标准[6]进行评价,优:影像学显示桡骨颈骨折已达解剖复位;良:桡骨颈骨折倾斜角<20°;中:桡骨颈骨折倾斜角20°~40°;差:桡骨颈骨折倾斜角>40°。c)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在父母帮助下进行评价,包括疼痛45分,运动功能20分,稳定性10分,日常活动25分。患儿得分越高,肘关节功能越好。

2 结 果

2.1 手术情况 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2.2 复位情况 对照组复位优者46例,良者10例,中者4例;研究组复位优者50例,良者9例,中者3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 两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 典型病例 a)5岁女性患儿,摔倒致肘部疼痛、活动受限当天入院。入院时诊断为右侧O’BrienⅡ桡骨颈骨折。行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术后3 d疼痛明显减轻(见图1~3)。b)12岁男性患儿,高台摔伤致肘部疼痛、活动受限2d后入院,X线片检查诊断为左侧O’BrienⅡ桡骨颈骨折。行克氏针固定治疗,术后3d疼痛明显缓解(见图4~6)。

表2 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分)

图1 术前X线片示右侧O’BrienⅡ型桡骨颈骨折 图2 术后1 d 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 图3 术后6个月正侧位X线示骨折达到解剖复位

图4 术前X线片示左侧O’BrienⅡ型桡骨颈骨折 图5 术后1 d 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良好 图6 术后6个月正侧位X线示骨折达到解剖复位,桡骨颈愈合良好

3 讨 论

儿童期的骨骺和干骺端还没有完全闭合,抗压能力较弱,又因有较厚的软骨帽,骨折很少涉及桡骨头[7]。故相对于桡骨头骨折,儿童更易因跌倒、坠落时手部撑地时的暴力传导而发生桡骨颈骨折[6]。目前,临床主要根据桡骨头颈骨折的移位倾斜角度选择治疗方式,闭合复位克氏针撬拨固定主要针对O’Brien移位倾斜角度>30°的Ⅱ、Ⅲ型桡骨头颈骨折,既可达到较好的复位效果,又降低了传统复位方法的手术性创伤,但部分学者认为弹性髓内钉较克氏针的固定效果更好[8-9]。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见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均属微创手术。但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高于研究组,这与弹性髓内钉是双架固定模式有关。弹性髓内钉的内架是髓腔、骨质,外架是骨周围的肌肉群,需两层构架均达到固定要求,才能挥发良好的稳定性,并维持复位后的骨结构[10]。因此,弹性髓内钉固定对骨折周围肌肉群的要求较高,而肘关节周围的肌肉群较薄较软,在进行复位与固定时有一定局限性[11]。

不过,也有不同研究指出,相比克氏针内固定,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更加容易,不仅能保护桡骨小头骨骺,也能通过髓内钉尖勾住骨折远端,经旋转矫正成角,再利用弧形钉头固定骨折近端,从而提高骨折闭合复位的成功率,避免二次移位的发生[12-13]。两组复位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的复位固定均较为牢固,利于患儿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但需要注意的是,单独使用克氏针更难达到解剖复位,且在控制骨折移动、旋转时易损伤骨膜和骨折处血供,若克氏针斜行固定不良还会影响术后早期功能锻炼[14]。因此,在进行克氏针固定前,多建议术者先以手法复位骨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撬拨复位,以充分解除桡骨颈外侧缘的嵌插和压缩,使骨折处于生物学稳定状态,为早期活动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同时也避免了固定时间过长或斜行固定所致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血供不良等[15-16]。两组的Mayo肘关节功能总分及单项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这与朱峰等[17]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固定在O’Brien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复位固定治疗中均有较高的价值。但本文并没有对两种方式的弊端进行详细讨论,例如骨折复位及弹性髓内钉或克氏针固定时,如不能一次成功,反复进退后是否会致骨折近端空洞化、桡神经血管损伤,钉尾和针尾的处理是否会引起局部刺激而致假性囊肿、感染形成。所以,在今后临床中还需扩大样本数量,针对不同类型的桡骨颈骨折复位固定进行透彻分析,进一步改良弹性髓内钉与克氏针治疗O’Brien Ⅱ、Ⅲ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

猜你喜欢

克氏肘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肘关节镜治疗肘关节僵硬手术技巧
全肘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运动疗法联合可调式肘关节固定器治疗骨折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