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消化道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1-28韩冬梅
韩冬梅
(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医院 山东 枣庄 2774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呼吸科常见病症,多发生于婴幼儿群体。由于婴幼儿自身抵抗力比较差,导致临床治疗效果相对较差,需给予护理干预[1]。本研究旨在通过对100例婴幼儿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消化道护理,旨在探究消化道护理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医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作为研究样本,给予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50例婴幼儿中有31例男孩、19例女孩;年龄0.5~3岁,平均(1.52±0.56)岁。观察组50例婴幼儿中有32例男孩、18例女孩;年龄0.5~3岁,平均(1.61±0.58)岁。两组婴幼儿资料比较(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婴幼儿行体温护理、分泌物清理、心理安抚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婴幼儿加强消化道护理,具体如下:(1)药物治疗护理:由于上感患儿伴有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予以乳杆菌、金双歧、双歧杆菌进行肠胃菌群调节,帮助患儿强化胃肠道的消化功能。对恶心、呕吐症状较为严重的患儿可予以吗丁啉治疗,饭前15min服用,排空胃肠道;腹泻严重的患儿予以思密达治疗。患儿服药后,注意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立即予以有效处理。(2)饮食护理:对需要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注意每次喂哺的量,每次少量,适当增加喂哺次数;对正在断奶的婴幼儿需停止断奶,添加辅食,待患儿身体康复后再断奶。进食以高营养、容易消化、清淡的流质食物为主,如烂面条、米油等,注意随时更换食物的种类,为患儿减轻胃肠道负担,逐渐增强其食欲。同时,让患儿多饮水,并为其补充维生素C。(3)对症处理:患儿呕吐时,可将其上身抬高,让其头偏向一次,防止误吸现象出现;患儿腹痛时需关注病情变化,检查大便性质和次数,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并保持其臀部皮肤干燥、清洁。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2]:护理干预3日内,患儿的体征指标均已恢复正常,临床表现已消失,为痊愈;护理干预5日内,患儿的体征指标及临床表现也恢复正常为显效;护理干预10日内,患儿的体征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临床表现也恢复正常为有效;护理干预10日内,患儿的症状有所减轻,但体征指标无明显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21.0软件分析,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婴幼儿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见表。
表 临床疗效对比[n(%)]
3.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小儿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咽喉部、鼻部等多个位置。大部分上感患儿由病毒感染所致,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及其他病毒,加上幼儿的身体抵抗机制弱,导致受病毒感染的几率较大[3]。上感患儿若未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极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故临床治疗中需加强护理干预。
大部分上感患儿多伴有食欲不振、腹泻、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临床疗效,故临床护理过程中着重强调消化道护理。消化道护理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护理、饮食护理及对症处理[4]。药物治疗护理主要根据患儿的消化道症状对症给药治疗,正确给药,予以患儿合适剂量的药物,保证药物疗效,促进其胃肠道功能恢复,提升其食欲;饮食护理主要指结合患儿的体质状况、母乳喂养情况,合理调整患儿的饮食,保证饮食均衡,营养均衡,促进患儿身体成长发育;对症处理主要指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种不良症状,及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改善其不良症状,减轻患儿的痛苦,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促进其身体健康发育。研究显示,观察组婴幼儿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提示消化道护理可帮助上感患儿改善临床症状,逐渐强化呼吸道功能,效果比常规护理更为确切。
综上所述,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应用消化道护理,有助于改善婴幼儿的呼吸功能,促进其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