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19-11-28李镜锋乔娟
李镜锋 乔娟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11)
对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来说,是胆道系统常见的危急重症,多发于老年人群,临床表现主要是右上腹剧烈疼痛。因老年患者的机体器官功能衰退、手术耐受性不佳、免疫力低下,使手术风险较高[1]。开腹胆囊切除术属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以往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创伤大且术中出血量多,不适用治疗老年患者。随着腹腔镜水平持续提高,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2]。为探讨在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此次抽选在我院医治的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进行分析,具体研究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2019年3月在我院医治的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10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50例)、甲组(50例)。男性是45例,女性是55例;其年龄在61~79岁之间,平均为(68.20±1.33)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乙组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取右肋缘下或右旁正中切开路,顺行结合逆行方式进行胆囊的剥离、取出,有效止血,局部冲洗腹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切口缝合,常规抗感染治疗。甲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实施气管插管全麻,二氧化碳气腹建立,腹压维持在12~14mmHg之间,腹腔镜经常规三孔法置入,使Calot三角显露,提起胆囊颈,打开胆囊三角前后腹膜,游离出胆囊动脉、胆囊管,胆囊动脉近心端用生物夹夹闭,近胆囊侧电钩凝断,胆囊管近胆总管侧及胆囊侧各上生物夹1枚,二夹间剪断胆囊管。术中如因胆囊张力较高,无法钳夹胆囊壁,则予胆囊底开孔穿刺引流胆汁,适度减压,避免术中钳夹胆囊壁出血或者胆囊破裂。胆囊完整切除后术区充分止血,取出胆囊。当组织严重粘连、胆囊三角的解剖不清、出血无法控制时,进行胆囊逆行切除术或者中转开腹,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切口缝合,常规抗感染。
1.3 观察指标
在术中和术后观察两组的手术耗时、手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观察两组的胆管损伤、腹腔积液、胆漏、切口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1.4 评价标准
术后经视觉模拟评分量表评估两组的疼痛情况,十分制,疼痛程度同得分成正比[3]。
1.5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当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两组的疼痛情况
甲组的VAS评分低于乙组,差异显著(t=5.368,P=0.000),见表1。
表1 两组的疼痛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的疼痛评分比较(±s,分)
组别例数VAS评分甲组505.81±1.32乙组507.45±1.71 t-5.368 P-0.000
2.2 分析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χ2=4.332,P=0.037),见表2。
表2 两组的并发症比较[n(%)]
2.3 分析两组的临床相关指标
甲组的手术耗时、手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出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均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3.讨论
在胆道系统中,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属于常见的危急重症,患者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痛、伴或不伴右侧肩背部疼痛,可能伴恶性、呕吐等,处理不及时,可引发胆囊穿孔、胆源性胰腺炎等,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比较高。因为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在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发病后常常缺乏典型的表现,在确诊时大都发生穿孔、坏疽,提高了治疗难度。
表3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例数手术耗时(min)手术中出血量(ml)引流管拔除时间(天)肛门排气时间(天)住院天数(天)甲组5054.21±12.3361.12±20.222.33±1.202.05±0.227.44±2.01乙组5062.33±14.25102.88±30.223.72±1.424.41±1.7214.25±2.84 t-3.0478.1215.2879.62413.840 P-0.0030.0000.0000.0000.000
传统开腹术的出血量大、创伤大,且视野狭窄,很容易损伤到周围组织和器官,使术中出血量增加,因术口较大,术后术口疼痛明显,降低术后的恢复速度。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耗时短、创伤小以及术中患者的出血少,并降低术后的疼痛程度,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患者,患者术后恢复快。
综上,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