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观察
2019-11-28张雪
张雪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 陕西 西安 710200)
小儿功能性便秘属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不畅、便质干硬、排便次数减少等,是由药物、饮食、排便习惯等多种因素所引发的疾病,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需要及时实施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病症。药物是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常用的方法,目前主张选择膨松剂及渗透性通便剂,避免长时间使用刺激性泻剂[1]。本文通过为两组小儿功能性便秘患儿分别实施常规治疗以及乳果糖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从而为小儿功能性便秘患者选取最佳治疗方法,有效改善病症,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2015年3月—2018年3月;选取例数:小儿功能性便秘患者68例。纳入标准:已确诊为功能性便秘,临床资料完善,年龄0.2~12岁,患者家属知情、同意此次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先天肠道异常,有直肠、肛门、局部器质性病变。分组方式:分成对照组(34例,实施常规治疗)和研究组(34例,实施乳果糖治疗),基本资料:对照组有15例为女性,有19例为男性;年龄0.5~7岁,平均年龄(3.62±2.17)岁;病程2~12个月,平均病程(6.84±4.27)个月。研究组有16例为女性,有18例为男性;年龄0.3~9岁,平均年龄(4.18±2.25)岁;病程3~12个月,平均病程(6.92±4.28)个月。对比两组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包括:第一,饮食调节,向患者家属强调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减少或者是停止喂养奶粉,结合患者年龄,正确添加辅食,多摄入粗纤维食物,适当补充水分;第二,训练患儿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第三,每天保证适量的活动,多实施户外活动;第四,注意观察并排除患儿的异常精神因素。持续治疗1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实施乳果糖治疗,具体为:以口服的方式用药,小于1岁的患儿使用5ml为宜,于清晨顿服;1~9岁的患儿使用7.5ml为宜,于清晨顿服;持续用药3天后,疗效不显著时,可在下午增加一次用药次数,大便稀烂时则适当减少剂量。持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2]:患儿经过治疗后,排便困难、排便不净、经常哭闹、精神烦躁等症状已经消失,大便软化,每天排便1次,则为显效;患儿经过治疗后,排便困难、排便不净、经常哭闹、精神烦躁等症状有所好转,大便性状较为干燥,每天排便1~2次,则为有效;患儿经过治疗后,排便困难、排便不净、经常哭闹、精神烦躁等症状无好转,大便性状无变化,每天排便次数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
表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小儿功能性便秘主要是由于结肠正常内环境改变,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调,使粪便干燥引发便秘,具体原因与患者饮食习惯改变、排便习惯不正常、饮水不足、忽略辅食添加、摄入过多高蛋白食物等相关。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为肠道动能差,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饮食、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蠕动。乳果糖属于人工合成的不吸收双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渗透性泻药,含有一分子果糖与一分子半乳糖,机体不能将其水解为单糖,所以该药物进入人体后,几乎不被吸收,会以原型到达肠道,通过肠道细菌分解代谢,转化为醋酸以及乳酸,有效增加肠道水分,提升肠道内渗透压,湿化粪便;此外,乳果糖还可以降低肠道内pH值,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尽快排泄[3]。在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使用乳果糖,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恢复结肠的生理节律,刺激结肠蠕动,加快粪便排泄,有效缓解便秘。此次的研究,以小儿功能性便秘患者常规治疗和乳果糖治疗作比较,得到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47%,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