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在慢性脓胸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1-28罗晨光
罗晨光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 山西 阳泉 045000)
慢性脓胸是指患者胸膜腔慢性化脓性感染情况,其在临床比较常见,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常见与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中,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临床对于此病的治疗,常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并辅以营养支持等,但其效果却一般,无法达到理想目的[1-2]。外科手术可以治愈此病,但传统开胸纤维板剥脱术的切口大,患者疼痛感强,不利于术后快速康复。而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的出现,可以满足患者对手术创伤小的需求,具有明显优势。本文以我院慢性脓胸患者为例,探讨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在其中的运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分析胸腔镜纤维板剥除术对慢性脓胸的治疗效果,拟定此研究于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我院进行,以此阶段收治的慢性脓胸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成立为两个小组:实验组(18例)与参照组(18例);依据一般资料统计,实验组男(n=10),女(n=8),年龄最小值为24岁,年龄最大值为50岁,平均年龄为(37.16±0.84)岁;参照组男(n=11),女(n=7),年龄最小值为25岁,年龄最大值为48岁,平均年龄为(36.22±0.57)岁。两组数据比较后显示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调查,征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在自愿的原则下,签署了同意书。
1.2 手术方法
参照组行传统开胸手术,依据医院手术标准进行操作。实验组行胸腔镜纤维板剥除术,患者全身麻醉后,在其腋中线第七肋间做小切口,约为2厘米,将患者胸膜切开后,抽尽胸液,置入胸腔镜[3]。在其引导下,在患者腋后线与肩胛下角线第七肋间做主操作孔,约为3厘米,在腋前线第五肋间做副操作孔,长度为2厘米,夹出患者纤维组织,冲洗干净脓腔,剪开纤维板,将老化的组织剥离,然后将患者脓腔包壳的脏壁层纤维板剥离。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2)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运用软件SPSS19.0处理本次数据,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以(n,%)表示,若是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析(±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分析(±s)
住院时间(d)实验组1881.26±2.48163.59±2.45204.75±0.9513.09±2.91参照组18104.29±2.16314.76±2.38267.96±2.5517.68±3.08 t-29.7096187.769198.55064.5958 P-0.00000.00000.00000.0001组别例数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胸腔引流量(ml)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例)
3.讨论
慢性脓胸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包括血糖水平、免疫力低下、长期卧床等。近年来,此病发生率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需要及时治疗。手术是治疗此病常用方式[4-5],而纤维板剥脱术可以恢复患者肺功能,解除患者中毒症状。此病病程比较长,传统开胸手术可以直观的查看病变位置,并有效的剥离。但此种手术方法切口长,伤害大,在手术时,需要将患者部分肋骨切除,才能彻底暴露手术视野,会加重术后疼痛感,延长了住院时间。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胸腔镜技术逐渐运用于临床且效果手术认可,其与传统开胸手术比较,手术切口小,可以减少对患者肋骨的损伤,且手术时间短,术后不易引发感染,可以提升手术的安全性。但在手术剥离时,要注意操作顺序,灵活运用各种器械,保护患者膈神经,尽可能减小对患者的伤害[6],若技巧把握得当,此手术方法会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其住院时间。
本次研究中,患者在实施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后,其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与胸腔引流量均减少,比参照组数据好,显示了实验组方法的有效性。而在术后并发症上,实验组概率只有5.56%,参照组高达33.33%,说明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更加安全,可保证患者术后安全。
综上所述,治疗慢性脓胸患者运用胸腔镜纤维板剥脱术,可以帮助患者早日出院,控制术后风险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