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平台
2019-11-28朱大利李成俊
朱大利 李成俊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延边供电公司 吉林延吉 133000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对于企业效益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智能信息化环境下,供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对整个电力营销进行规范和统一化管理,能够有效地提升供电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本文基于智能电网环境下,对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平台发展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平台的软件架构和硬件平台进行研究,试图为之提供行之有效的可行性建议。
1 电力营销信息评价
在智能电网管理信息环境下,如何规划设计电力营销信息智能化平台?首先,要搭建一个可以为广大电力用户尤其是特殊用户提供便捷实用、优质高效、一站式服务的平台,用以实现不同用户个性化和多层次的需求,从而高效解决用户共性问题。其次,通过系统性分析、归类、判别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提供了高效可靠的处理问题的资源,为电力企业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管理、监督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提供的信息更加及时、准确,为电力企业提供的决策手段更加现代化和智能化。针对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现状,通过大数据处理和分析,将庞大的电力用户群体进行分类、筛选,以便进一步规范管理,为下一步该系统的运行提供更可靠的基础数据,使其在良性环境下运作。智能化电力运营平台必须解决来自多个不同用户、大数据、信息复杂、连续存储和多个用户同时访问的巨大难题。通过分析,拟采用基于层次结构的J2EE标准系统,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工作流技术和数据仓库技术,对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平台的智能网格环境进行了研究。根据供电企业自身的业务需要,搭建安全、可靠及强大的数据终端处理系统。电力信息平台从供电业务一直扩展到电能计量核算管理,从不同电表代码采集到电能回收利用,能够达到科学、规范和智能化的管理要求。此外,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还具有较强的数据库分析处理能力,可以通过辅助决策管理系统,协助管理人员更加准确、及时地监控来自不同网络的日常业务,保证供用电政策全面、准确地实施[1]。
2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
2.1 软件平台架构
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信息平台,采用成熟和先进的结构体系,基于J2EE标准进行软件架构设计,共分为三层结构体系,即管理员需求层、业务员需求层以及客户服务需求层三个部分,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力营销信息平智能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平台的管理员需求层,主要包括决策支持、营销管理、营销业务以及客户服务四个部分,其中决策支持主要是利用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平台积累的历史数据,为决策者随时提供全面准确的决策信息,并对这些历史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营销管理主要负责对供电企业进行质量监督,包括对电网业务情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及时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监督电网业务的工作质量和进度,发布控制信息控制业务工作;客户服务主要是与客户进行沟通并为其提供相应的电力服务,收集客户的电力需求信息;营销业务则主要是建立在客户服务层的基础上,完成包括:用电业务办理、电量电费管理、收费管理、计量管理等电力营销的业务功能,是整个电力营销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2]。
2.2 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业务重组,能够将电力营销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同时还能够提高相应的管理水平。那么如何建筑,这需要相关人员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相关人员应该能够明确具体的工作流程,并能够与每个工作环节进行灵活的联系,确保流程的顺利对接,从而不断规范。还有就是,让信息的共享,可以更加的完善。因为在传统模式下,企业的分工往往不是太明确,使得在工作中,人们不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沟通,有些工作的节奏,无法保持在一致的水平上,所以要加强信息共享[3]。
2.3 价格管理体系
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电网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也为电网营销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当电力公司的供电需求达到智能电网的发展环境时,在健全的价格交易平台下实现网络平台的动态管理,满足智能电网的交易,经过电网信息营销模式可以了解客户的更多需求,并收集和整理不同用电客户的需求信息,通过先进的智能电网技术设施,分析和处理不同状态下供需电的信息(用电时段、电量计量、费用收取等),完成各种模式下供用电价格的管理,满足客户需求。电力公司利用网络营销平台来降低成本,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该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立改变了传统的网上定价机制,符合市场自由竞争的规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调控作用。因此,大型发电厂的分布式电源具有相同的市场地位,同时降低了电价和合理的谷峰值,也达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环境综合保护的目的[4-5]。
3 结语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大范围推广,电力行业应重视创新管理与发展。应致力于智慧化信息电网管理、云计算、数据收集、分析与处理、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并由传统管理模式逐步向智慧化电网管理、交互式服务系统方向发展。因此,智能化电力营销信息平台的建立,通过智慧化信息管理平台对庞大的电力用户群进行统一规范与管理,实现电网系统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应广泛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