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的途径探析

2019-11-28李志达

商品与质量 2019年37期
关键词:合理性完整性环境监测

李志达

瓦房店市环境监测站 辽宁大连 116300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重视,环境的质量深深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潜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国家正积极采取各项措施来努力提高环境质量。而环境监测报告显然是国家采取各项措施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环境监测报告切实、完整地反映了相关环境问题,相关部门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措施。然而当前很多环境监测报告存在诸多问题,这对环境保护措施的开展有很大影响。只有深入探究其问题的诱发原因,才能探索出提升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的正确途径。

1 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问题诱发原因探析

1.1 环境监测报告质量管理制度缺失

环境监测报告质量的管理制度是环境监测报告质量与水平的基础保障。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环境监测机构却存在很严重的环境监测报告质量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缺乏专业的组织、人员和程序对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进行检查与审核,导致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低下,问题频出,严重影响有关部门对环境质量做出正确的评估[1]。

1.2 环境监测报告质量监督力度不够

对环境监测报告的监督是确保其报告质量与水平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对报告质量水平的监督可以及时发现报告中的问题,一旦发现环境监测报告中出现问题或者重要错误,就可以及时返回源头查找问题出处,及时纠正,确保呈现出一份严谨、全面的环境监测报告。但是当前环境监测管理过程中对环境监测报告质量这一部分的监督力度严重缺乏,导致环境监测报告缺乏规范,对整体的环境监测工作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1.3 环境监测报告质量体系不完善

一份完整、严谨、客观的环境监测报告往往需要完善的环境监测报告质量体系作为参考,有了标准的报告质量体系作为参考,相关人员才能够确保从全方位、多层次地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严格依据监测结果和报告质量体系标准做出一份规范化的环境监测报告。但是由于环境监测报告质量体系的不完善,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监测和做报告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参考标准和依据,必然导致做出来的环境监测报告漏洞百出。

2 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提升途径

2.1 完善环境监测报告质量管理机制

针对现阶段环境监测报告质量管理机制不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调整环境监测部门的内部建设,首先,要由专业人员制定出严谨、全面、规范的环境监测报告质量审核标准,并组织相关的人员组成专业的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检查和审核小组,由小组成员对交上来的环境监测报告进行严格的审核,确保环境监测报告的每一部分都符合相关标准,且没有出现各种问题和错误,最后由审核小组一致通过后方可向上级部门呈报[2]。

2.2 提高环境监测报告人员质量意识

环境监测报告人员自身对于环境监测内容的完整性、一致性、合理性的意识对于报告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想提升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就一定要提高环境监测报告人员自身对于报告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合理性的意识。

(1)提升环境监测报告完整性意识。环境监测人员一定要熟知环境监测相关要求中对于报告内容完整性的要求,提高自身对于环境监测报告完整性的意识,确保最终呈现出来的环境监测报告内容完整,符合规定的要求。

(2)提升环境监测报告一致性意识。环境监测报告的一致性主要指环境监测的内容与信息在其监测过程中与报告的呈现上一定要保证一致,主要包含企业信息、监测内容、监测方式与类型等各方面的内容和信息,总结来说就是既要保证企业信息的一致性,还要保证监测项目、时间、内容、方式、仪器设备信息的一致性,避免因监测人员自身的疏忽和粗心而造成原始信息与监测之后呈现的信息不匹配的情况。

(3)提升环境监测报告合理性意识。环境监测报告中的合理性指的是在监测过程中以历史数据为参照,对其进行分析和计算来得出新数据的过程。要想确定新数据的合理性,就要对监测中出现的数据进行严谨、认真的分析和对比,根据一定的逻辑和推演公式来分析新数据存在的合理性。

2.3 完善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审核体系

除了要提升环境监测人员对报告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合理性意识之外,相关部门也要完善其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审核体系。

(1)方案编制审核阶段控制。在确定项目的开展实施之后,环境监测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就要针对监测项目来编制监测方案,监测方案的完整、准确与合理是确保后续监测程序科学和监测报告高质量水平的保证。因此,在项目方案编制审核阶段一定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加强对方案的审核,确保监测方式的科学,监测标准的合适、项目信息的完整等。

(2)报告编制阶段控制。在报告编制阶段,首先要由组织专业的审核人员对项目监测的相关信息进行审核,对包括原始记录内容、监测数据、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等内容在内的所有数据及信息进行详细的审核,确保无误后再由监测人员进行监测报告的编制工作,确保监测报告的规范、清晰及完整,并按照相关要求补充包括机构相关签章等在内的手续。

(3)报告审核阶段质量控制。报告审核阶段属于整个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审核的最后一道程序,因此一定要组织专业、经验丰富的人员对报告进行严格、细致、完整的审核。既要对报告中的监测方法规范性、数据信息的准确性、报告信息的完整性等监测内容进行审核,也要对本机构的相关信息完整性进行审核,确保所有问题的排除[3]。

3 结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和水平问题存在于方方面面,且并非在短时间内形成,因此环境监测报告质量水平的提升也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在以上提升途径的参考下进行实际的探索,不断提高其质量水平,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合理性完整性环境监测
稠油热采水泥环完整性研究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莫断音动听 且惜意传情——论音乐作品“完整性欣赏”的意义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精子DNA完整性损伤的发生机制及诊断治疗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