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019-11-28曹慧
曹 慧
(东营市垦利区水利工程公司,山东 东营 257500)
1 质量检测的重要性
水利建设和水电工程质量控制,是科学管理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通过执行良好的检测,可以控制质量偏差的范围,以确保一致的质量,及时了解工程建设动态和质量法则。质量控制研究,采用测试方法严格控制原材料、半成品质量,通过技术检验措施进行完工验证,具有预防和确认的双重功能。测试结果是质量评估和认可的证据,为提高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测试是控制和管理质量的必要手段。为确保和提高建设项目的质量,有必要采用质量控制方法来验证建筑公司的工程质量,并验证其施工方法和组织措施。①质量控制是项目质量保证的重要操作内容。质量检查可用于确定技术产品的质量特征值,可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质量标准。②质量管理为项目的质量管理提供数据。这些数据构成了建筑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③通过对进出场设备、外部零件和建筑材料的全面质量控制,可以保证该设备和材料的质量。督促鼓励承包商使用优质设备和合格的建筑材料,来避免设备和建筑材料出现质量问题,规避建设项目的质量事故。④检验测试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必要环节,在质量管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而最终控制原材料,半成品,技术检验和项目的质量,并提供预防和鉴定的双重功能。
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现存问题
2.1 检测人员能力较差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我国在2010 年开始举办“全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统一考试”,这是为了检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而专门开设的资质考试。但是在许多的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具有相关资质证书的检测人员还是较少,专业质量检测人员的缺口较大,在岗的检测人员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2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结果法律法规约束不够
在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当中,对得到的结果和数据实行法律保护是非常必要的。但当前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即便在过去制定了一些针对质量标准进行约束的法律法规,也随着技术的更新而无法再继续使用,无法有效满足当前质检体系需求。
2.3 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制度并不完善,从政策法规层面来看,国家在水利工程质量监测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没有比较具体的规定,由此导致了这一工作开展没有足够的法制依据。从建设主体层面来看,建设主体也一般不会对于质量监测工作出台专门规章制度,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很难有相应的制度规范,出现很多问题自然是在所难免。
3 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对策
3.1 健全制度,科学检测
创建和改进工作系统。当然,严格的规章制度,科学的方法可以保证良好妥善的管理,做好质量测试工作。设计质量测试项目中的专门实验室,应组织优秀的测试员工并使用负责任的质量检测人员,来确保质量测试工作的可信度。用于质量控制的技术规范必须有效,超过有效期的测试结果无效。在使用测试设备时,所有设备和仪器必须经过认证才能进行服务,确保使用经过验证的设备,确保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用于质量控制的设备,需要由国家测量机构进行校准和验证,以确保验证期间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3.2 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监测能力
水利工程质量监测能力提升的关键在于队伍建设,对于水利工程建设相关主体来说,配备专业的质量监测人员是非常有必要的,具体措施方面,其一是要根据水利工程质量监测的需要,来给这一岗位配备专业的监测人员;其二就是要对于监测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升其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依靠自身的能力对于水利工程质量做出客观公正的监测评价。
3.3 通过质检体系建设规范质检程序及行为
水利工程质检通常需要依靠固定的机构单位,单位间在技术和地位上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质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同时市场透明性较差。为了有效改变这种现状,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质检体系的监管力度,对质检行为进行有效规范,通过建立健全质检相关法律条款,对行业体系进行优化。质检机构本身也应做到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质检工作,对于一些违反质检制度的企业和个人应予以严厉打击。
3.4 加强对监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的信息化管理也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要组成,质量检测数据如果无法得到信息化的管理,那么检测数据的实际指导价值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呈现。相关的质量检测人员,要对质量检测的相关数据进行科学、完善的整合、梳理、分析、反馈,提高数据信息的适用性、精准度,进一步挖掘检测数据的潜藏价值,给管理层的经济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4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是提升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和重要保障。水利工程的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重视力度,依照单位的发展实际,进行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方式的创新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