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丝路之塔设计
2019-11-28续林霜
续林霜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1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三亚市崖州区,项目的落成对于未来港区发展与建设具有前瞻性与带领性的作用。项目基地位于港口路与海洋路的交叉处,两面临海,周边未来规划绿色景观植被丰富,有着良好的景观资源。
2 丝路之塔的设计理念
本项目是以观光塔为核心点兼顾渔船航标灯的需求,同时结合当地地域文化及城市发展文化提供观光展览的要求。设计整体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以展览参观流线为依据,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与有效的展览流线的安排,打造新型的高效的展示观光流线。
2.1 整体规划布局
整体布局顺应地势与场地关系, 塔楼正南北布置,裙房环绕塔楼展开。 裙房整体沿用覆土建筑的理念逐步抬升,呈现“龙抬头”趋势。裙房首层架空,保证了人视野观海的通透性。 整体布局合理设置,塔楼与裙楼通过各层连廊相连。整体布局上既相互独立,又有好的相互联系。
2.2 设计中采用的地域文化
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寓意鼎盛与信誉。塔楼整体沿用鼎的主要轮廓形式,进行抽象化处理。同时中国樽作为中国的礼器,寓意庄重和平。塔楼整体将中国元素进行抽象化的提取与再利用,整体造型稳重有力。四角射出的四道光由下而上汇集到“鼎”的形式上,寓意冉冉升起,充满希望。自秦汉开始,勤劳朴实的崖州人,兴教于学,结庐而读,一代代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演绎着崖州千百年丰腴而厚实的文明,千古垂范于史册。崖州人文鼎盛垂青史据典籍记载,仅从汉代到明代被贬谪、流放到崖州的贤相、名臣、学士就有15 人之多,其中有10 人居住在水南村,形成了良好的地域文化基础。
项目用地与东边的保港村隔河相望,古村落中有历代口口相传的五龙传说。香火鼎盛的五龙庙,彰显古村落文化悠久的人文底蕴。设计中巧妙的融合五龙元素,盘旋而上的的裙房寓意最大的青龙,在塔楼的基座浮雕上表现红、白、黑、黄四龙。
2.3 城市景观设计
项目整体高度为95m,为本区域的一个制高点。整体通过建筑错落与围合构成了丰富的变化和有层次感的天际线。作为一个制高点,未来与周边沿海建筑形成错落有致的滨海天际线,项目形成的前广场和一些架空的休闲空间形成城市的一个重要景观节点。 未来结合滨海休闲的绿带与慢行步道,可以形成城市一个重要的休闲中心。
2.4 竖向设计
考虑到项目的观瞻性与人视野的标识性,将整个项目基地正负零抬升到4.7m。 项目基地前广场与未来规划道路接驳将有1.5m 左右的高差。利用广场空间与道路的过渡区域,打造多层次的景观退台消化基地高差关系,既保证了广场空间的完整性,又与未来规划道路形成了一定的缓冲,也可以保证人站在前广场观海的视线需要。
2.5 绿色节能设计
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今城市的发展方向,也是设计考虑的重点因素。本次设计原则是: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节能、节材、节水、节地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等方面,采取成体系的技术措施,实现可持续的设计。本案设计整体体现绿色生态的理念,将裙房与设备房进行覆土处理。同时植入绿草,形成多层次的绿化凭条。通过架空层绿化、多层绿化平台、 形成内部良好的小气候环境,通过使用太阳能地砖来提高资源可持续应用的能力。
3 具体的规划设计分析
3.1 功能布局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078.7 平方米,地下展示空间面积1646.51 平方米, 裙房面积2009.07 平方米,航标塔面积2925.1 平方米,地面提供67 辆机动车满足规划要求。
3.2 交通组织
在场地内部采用完全的人车分流,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过港口路与海洋路的机动车出入口到达基地,并于地面停靠。 参观人流可以分别从北向入口及南向入口到达前广场进行参观。参观人流可以通过由地下室从下网上的参观,各个流线及相互独立又有好的联系。
3.3 景观营造
景观设计上充分体现人性化考虑,既考虑到景观的赏识性又考虑到活动的方便性。景观与活动场地相结合,体现出良好的适应性。景观布置上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 形成多层次的景观节点。结合人流的聚集点与重要的节点,利用景观小品的营造打造多层次的空间效果。景观节点上重点与地域文化相结合,结合“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五龙传水”等相关文化点提取重要元素再次设计形成好的地域文化景观特点。
3.4 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主要分为展厅设计与观光层设计两大区域。展厅设计分为地域文化展区及城市展区两大区域。地域文化展区主要展示当地的一些文化的延续,可以结合当地的一些材料做到就地取材将地域的材料元素很好的融合与沿用。城市展区主要展示城市的发展与中心渔港的未来规划发展,现代化的建设展示可以结新型的多媒体效果,打造集新型的多媒体感官享受。塔楼观光层设计主要体现美观、大方的原则。主要体现建筑观光的需求与视野的通透性的需要。
3.5 导视设计
导视设计按照人性化原则,设计中体现了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站在弱势群体的视角思考,不仅体现服务观念,更加体现人文关怀,让受众群体在接受服务的同时,倍感温馨。同时应用了方位原则和准确性原则,与建筑整体的风格相互协调,将整体的元素进行二次设计与再次利用。让受众身愉悦地有序而快速地阅读到准确传达信息,为行人指引明确的地理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