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专家建言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
2019-11-28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近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共享大会上,来自英、德等国的嘉宾分享了自己对于“智慧城市”的见解,并为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当前,上海正处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时期,上海“2035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为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近日,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了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共享大会,来自英、德等国的嘉宾在圆桌对话中分享了自己对于“智慧城市”的见解,并为上海的“全球城市建设”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言献策。
来自德国的安德列亚斯·奎克提出了“绿色、智慧城市两大目标同时实现”的理念。他带来了新的停车技术,不仅使停车数量达到原有的5—6倍,还具有充电功能。安德列亚斯说,这个方案能够解决城市30%的污染,帮助建设绿色城市,还能让大家更好地使用电动车。
英国利物浦奥雅纳集团副总监保罗·格洛佛介绍了运用大数据和5G科技追踪用户动作的技术,用科技手段分析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从而提升用户体验。
日本横滨企业经营支援财团上海代表处所长川岛知子介绍了横滨市环保项目的经验:推广太阳能发电和电动车,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了29%;公共及民间设施实行按需供电,调节电力供需的同时提高了防灾功能。
美国佛罗里达津桥学校校长拉尔夫·莫勒和学生一起来到上海,他的学生们带来了一系列创新项目,例如可以识别过敏细菌的应用等。拉尔夫认为,智慧城市并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的应用,而是多种技术的混合应用。“寻找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关键。”
上海本土代表、深兰科技董事副总裁刘园桂则展示了多种AI+场景的解决方案,例如搭载L4级别自动驾驶的智能巴士——熊猫公交车,车上加装了智能广告运营系统,精准识别观众关注时间的长短,从而提高营收、改变国内公交车普遍亏损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给大家生活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他表示。
随后,嘉宾们根据在上海的切身体验,为上海智慧城市的建设提出建议。例如,在环境层面上海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建议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城市管理与交通管理水平;应当搭建海内外桥梁,“让海外的企业走进来,让中国的企业走出去”等等。同时,上海有着和国际接轨的高质量教育平台,从政府、企业到人民都积极拥抱科技的态度得到了嘉宾的肯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外国专家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