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纤维检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探析
2019-11-28王振鹏尹燕山季宁
文/王振鹏 尹燕山 季宁
1 引言
目前,我国已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纺织品产量超过世界一半,有效满足了世界近三分之一的纤维消费需求,为全世界提供了2000多万吨的优质纤维制品。我国纺织纤维加工量在过去几年保持平稳增长,2018年,我国纤维加工总量约5460万吨(估算值),是1978年的近20倍;化学纤维产量突破5000万吨,占全球化纤产量三分之二以上;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纱、布产量分别达2976万吨、498.9亿米。[1]。根据《纺织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预计,未来两年中国的纤维加工量将会以每年100万~200万吨的速度持续增长,并于2020年达到6000万吨,增幅稳定在3.5%[2]。规模如此巨大的纺织加工量给我国纺织纤维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在保障安全和有效的基础上加快检验检测效率成为纺织纤维检测实验室亟须解决的问题。
2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必要性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标准化建设对各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参与对外合作的过程中,标准化程度关系到竞争力、话语权。检验检测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是社会各方共同依赖的质量技术基础,在维护质量安全、保障国计民生、加快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进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基础保障和支撑引领作用。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检验检测机构近4万家、年出具检测报告4亿余份,获得认可的检验检测机构10439家,检验检测认证营业规模超过2700亿元[3]。但是部分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管理混乱、人员能力不足、检测水平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检验检测行业的良性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检验检测机构要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必不可少。通过标准化建设,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检测水平、人员水平,对检验检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检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实验室检测数据科学、有效、准确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实验室竞争力,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的有力支撑。
2.1 标准化建设可提升实验室管控水平
随着纺织纤维检测业务量的增大,纺织检测实验室的风险管控难度和幅度也在不断增加。标准化能够规范实验室的检验检测流程和实验室检测人员操作步骤,实现人员、环境、设备、检测方法的规范化,正规化,从而提高检验检测的效率、效益和效果[4]。除此之外,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使实验室的检验检测、人员管理、能力提升、风险管控等模块化,有利于经验推广、人员培训、技术提升。因此,要想提高纺织纤维检测实验室风险管控水平,必须实施标准化建设。
2.2 标准化建设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我国的纺织纤维检验实验室种类多,分布广,规模参差不齐。同一检测范畴的实验室也涉及多个行政主管部门,彼此之间在技术规范、检验质量管理、实验室建设标准等方面若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难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权威,难以做到不同实验室间的检测数据互认。当前,纤维检测实验室获得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并且大部分为行政管理实验室,质量体系也是依据GB/T 27025—2008/ISO/IEC 17025: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5]建立,但不同实验室在标准化管理方面差距较大,所以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较大影响。对纺织纤维实验室标准化管理进行统一建设,能够规范工作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标准化建设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
中国是棉纺织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社会建设进程加快,我国棉纺织生产量也逐年增长。以山东滨州为例,2018年山东滨州棉花检验实验室共检验棉花10.9万吨。其中产地棉仪器化公证检验1.1万吨,期货棉公证检验1.4万吨,国储棉公证检验8.4万吨。如此规模的棉纺织检验任务,给检测速度和工作效率带来了考验。在管理中进行标准化建设,实现对不同检测人员的分类管理、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在检测过程中进行标准化建设,实现检验流程的模块化、标准化,提高检测的速度和工作效率;在结果处理上报过程中进行标准化建设,最大可能地减少人为原因产生的数据错误,保证检测质量。
2.4 标准化建设提高实验室检测公正性
实验室检测报告是鉴定产品质量、划分责任、政府采购的重要依据,在纺织纤维检验中,检验数据是市场、企业、群众选择产品的重要参考,是市场监管部门、法院等单位执法裁判的重要。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有利于主管部门统一尺度,对实验室实现统一、唯一的标准化管理,有利于解决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纠纷。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有利于公众进行选择,有利于改变检验检测市场“小、乱、差”的问题,对于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技术性、权威性、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3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目标
标准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6]。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依据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文件及相关法律要求,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技术标准、人员要求,对实验室整体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在于实现人的管理提升,发挥人的最大作用;实现实验室价值的最大化,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人、财、物,发挥最大价值,实现实验室风险最小化。通过标准化建设,更好地管控风险,实现实验室的合理、有序发展。
4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4.1 检测人员能力不高,标准化意识薄弱
随着检验检测市场的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检验检测机构发展迅速,自2005至2018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个体实验室在综合实力、资源保有量方面大幅度提高,但人员资质不合格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严重影响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和权威。检验人员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标准检验流程、新的检验方法、新的检验标准等理解有偏差,加之在检验过程、仪器操作等方面不规范,标准化意识薄弱等,会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7]。
4.2 实验室环境要求严格,风险管控体系不完善
尽管检测实验室在建立之初通过了各种安全风险测试,但由于棉花检测的特殊性,实验室依然存在着通风不畅、噪音大、粉尘多等问题[8],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但给样品的检验结果带来误差,而且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存在着较大威胁。此外,由于检测样品为棉花、服装、面料等一些易燃物品,加之检测样品过多,存在堆积等现象,所以在进行燃烧性能试验时,容易诱发火灾[9]。再者,工作人员在检测过程中操作不当或者没有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很容易引发机械损伤,或者试验意外,给人身财产带来严重危害。
4.3 标准的时效性差
随着国家深化标准化改革进程的加快,科技、专利转化为标准的效率逐年提升,标准的补充、制修订速度也不断加快,而实验室往往标准更新缓慢,加之标准信息渠道获取不畅通,导致在棉纺织检验检测过程中使用过期、作废标准的事情时有发生,从而对棉纺织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带来影响。
5 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措施与建议
5.1 加强标准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实验室实施标准化建设,首先应保证工作人员素质,在招聘工作人员的过程中,应着重考察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棉纺织检验检测有着基本的了解和认识,懂得基础试验的相关操作和流程[10];其次要优化标准化建设制度,将主体责任明确到个人,做到人人懂标准,事事将规范,严格按照标准试验流程来操作。同时,应加强工作人员培训。着重在新标准、新仪器、新技术等方面开展培训,以便更新他们的知识技能和标准意识。
5.2 持续完善标准体系特别是风险管控标准体系
棉纺织实验室标准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因此,需要及时修订、补充、更新相关标准,保持实验室标准体系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而在所有的标准体系中,实验室风险管控体系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既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又关系到实验室和人员的安全。风险管控标准体系可结合棉纺织实验室工作特点,重点在试验环境、工作流程、安全管理、试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来建立。完备的风险管控标准体系可大大降低实验室出现危险的可能性,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样品高效准确的检测。
5.3 强化标准管理,提高标准的时效性
棉纺织实验室开展的所有检测项目,标准必须齐全、有效,尤其是样品检测标准、抽样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等必须是最新版本。因此,应安排专人持续跟踪标准的修订更新,确保各项标准的现行有效。强化标准管理,落实监督考核制度。建立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标准和流程,通过强化监督考核,解决标准管理不力的现象,保证标准体系的实时更新和正常运行,提高标准的时效性。
6 结语
在开放检测市场、允许国外检测机构进入中国检测市场的形势下,我国的检测实验室要积极探索标准化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裣测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可以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它既关系到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又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负责人员应加强引导和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结合实验室特点开展标准化建设,保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流程化和正规化。总之,实验室开展标准化建设是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只有持续不断地提高实验室标准化水平,才能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