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青年之声

2019-11-28□Q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余杭装配式绿色

□Q

Q:您斥资5亿元打造国内首家针对装配式绿色建筑的创新型研发基地——华临绿建研发中心,当时创建该基地的背景和您的考虑是什么?这个基地将起到什么作用?

A:2016年对于建筑行业可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装配式建筑”的概念被提到了国家层面,相关扶持政策接连不断。但是当时几乎大部分国内的建筑企业都不是很懂“装配式建筑”。装配式绿色建筑就是把工厂变成工地,将建筑工程中的诸多工序前置,这样一来,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把一幢建筑搭建起来。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能使每平方米的建筑能耗节约20%,水耗节约63%,垃圾量减少91%,节能减排效果非常明显。从政策层面讲,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规模,《建筑产业化发展纲要》中也指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20%;到2025年,比例达到50%以上。这肯定是趋势,但是对企业而言,进入这个新的行业肯定意味着巨大的投入,而且短期内并不会有什么经济效益。尽管曾经有过稍许的犹豫,但我很快就下了决心。不管多难,这一步一定要走,因为绿色建筑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传统建筑行业必须升级,这样才能守护蓝天健康。我愿意先行,因而华临绿建应运而生。华临绿建研发中心涵盖了设计院、EPC、工业化工厂等装配式绿色建筑的全产业链环节,中心建成后,能够常年维持恒温恒湿恒氧的状态,比其他建筑年综合运营能耗下降90%左右。

Q:装配式绿色建筑是对传统建筑行业的挑战和升级,结合企业实际,您认为面临这种转型升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育上企业有什么举措?

A: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走得更高更远,其核心竞争力除了领导者的核心思想和战略眼光,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团队。和不少同样在装配式建筑上起步早的企业相比,华临绿建的不同在于,将大量的精力投在了研发上。华临的研发中心引进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潜心钻研建筑行业的各类前沿技术,致力于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同样是装配式建筑,国外因为起步更早,确实有更高的技术,但它未必适合中国,靠拿来主义是不行的。比如德国,它的气候环境和我们不一样,照搬显然不行,所以华临绿建花了大力气在研发里,去开发适合我们自己的绿色建筑。我们的智能化工厂、墙板二维码、云端技术等应用都体现了华临的创新精神和时代感。随着国家对环境和人们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已经到了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相信,中国正在从经济大国迈向经济强国,帮助改善居住环境将成为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关键点。

他们说

华临绿建执行董事金天天:在工作上,邹华是我的合伙引领者,我们一起探讨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时候,他精力充沛,思路开阔,功底扎实,不仅能够准确地把握行业发展的大趋势,制定有效落实的行动计划,还能深入一线,积极发动全体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发挥作用。在生活上,他又是我的良师诤友,在三观建设和做人做事上给了我很多启示,对我今后的人生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鼓励。

华临绿建党委书记郎程鹏:邹总去年入选了浙江省万名好党员,又是余杭区最年轻的劳动模范之一,在我看来真的是实至名归。邹总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创立华临绿建,并不断整合国际国内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研发绿色建造和绿色建筑。同时,邹总跨界整合工厂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大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助推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邹华(后)接受媒体采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个人有成长,企业就有发展。我们通过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来提升员工工作、就业技能,为个人成长做好服务。公司以职业技能竞赛等比赛为契机,着重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做实职业培训。我带领着团队为离乡农民工职工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在公司工会中为离乡就业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公司与在浙高校合作成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组织校企对接、注重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培育和储备新鲜血液。

Q:您作为新生代企业家,您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您怎么看待在企业做党建工作,尤其是面对企业中的年轻人,党建工作如何深入人心?

A:比起创一代还是创二代,我更觉得自己是1.1代,在父亲早期创业的时候就介入其中,他对我来说是我的师长、我的战友。作为共青团余杭区委副书记,我联系分管着余杭区青年商会。在我的带领下,余杭青商会逐渐发展成为连接青年企业家、新老企业家之间的桥梁,成为一个资源共享、互通有无的青年组织。而我始终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基层团干部,在青年思想引导方面要作出表率。所以我提出成立余杭青年商会党支部的建议,并且担任了商会党支部书记。我认为在企业做党建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正需要正确的力量和思想做引导,为企业发展把牢大方向。在青商会我积极策划党组织各项活动,着重加强对余杭青商会的党建工作、“四个桥梁”、抱团发展、个人成长、企业发展、回报社会等方面的建设,不断努力创新管理方式,团结广大青年共同进步。

Q:您身上还有着众多头衔,如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共青团浙江省委基层工作部副部长、浙江省工商联执行委员、杭州市政协委员、共青团余杭区委副书记等等,请问您如何平衡企业家和这些头衔之间的关系来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A:众多的社会职务让我感觉自己差不多已经是“半个体制内的人”了。老实说,这些社会事务都比较繁杂,不可避免地会分散我的一部分精力,但我希望能代表青年创业者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进一步改善他们的创业环境。每一个敢于主动创新升级的企业家都是勇敢的,他们的不易只有他们自己才能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还算不错的结果,但过程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所以我希望自己能通过这些平台,让青年创业者的心声更多地被听到,让这一群体得到更多关注。在过去几年中,我的多个提案得到了余杭区委区政府的重视,最终也落实到了具体政策中,切实为创业者们提供了实惠。此外,我们打造的星桥都市经济产业园引进了50多家科技型企业,为创业者们搭建了逐梦的家园,去年园区企业纳税高达9000多万元,创业者们也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从另一方面讲,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的事业梦想是正道,道正则多助。在华临绿建从无到有的几年里,我们得到了许多帮助,政策扶持、企业的一些荣誉,我也在很多社会活动中得到了很多学习的空间,我想像搭积木一样造房子,听起来蛮好,但走起来,路途遥远,做企业对我来说,赚钱绝不是首要目的,做企业就是做人,华临要为绿色建筑作出真正的贡献,我自己也将为之奉献毕生的力量。我会继续努力,做到不忘初心。

记者手记

做有意义的事

□汤馨怡

白色衬衫、西裤笔挺的邹华风风火火赶来,他刚刚结束了一场共青团余杭区委的会议。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共青团浙江省委基层工作部副部长、浙江省工商联执行委员、杭州市政协委员、杭州余杭团区委副书记……拥有这众多头衔的邹华,其实还是个80后。

比起“创二代”,邹华认为自己是1.1代,他几乎是和父亲一同创业的。六岁那年,原本做理发师的父亲想换个工作,并且开玩笑一般地征求儿子的意见,让他在“活动房屋厂、玩具厂、丝绸厂”选一个。邹华认真思考了一番,竟然选择了活动房屋厂,这也让他感慨命运的奇妙之处:“会活动的房屋”,不就是近年来大热的装配式建筑的原型吗?

1993年,邹华建议父亲承包下当时面临改造的星罗活动房屋厂。由于邹华父亲只有小学文化,创业之初身边又缺人,上了初中的邹华课余一有空便会跟着父亲去谈客户,等到了大学,他已经完全可以独当一面了。大学一毕业,邹华便加入星罗担任总经理。

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思想和目的是减少建筑污染,改善环境,而这也是邹华重视的——“绿色建筑”让天更蓝,水更绿,空气更清新。

2016年对于建筑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装配式建筑”的概念被提到了国家层面,相关扶持政策接连不断。政策的东风一吹到杭州,邹华敏锐的市场嗅觉就让他想要有所动作:“当时其实有些犹豫,毕竟这个领域是长远布局的,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短期内并不会立刻产生经济效益。”但他判断,一方面装配式绿色建筑肯定会成为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他觉得也可以暂时慢下脚步,沉下心来做更多有益于社会的事,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当年底,邹华就创建了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斥资5亿元建造了国内首个装配式被动建筑研发中心,中心涵盖了装配式绿色建筑的全产业链环节,这也成为他创业人生的全新节点。华临绿建研发中心建成后,能够常年维持恒温恒湿恒氧的状态,比其他建筑年综合运营能耗下降90%左右。除此之外,被动式建筑还具有建筑使用寿命提升、运营维护成本降低、室内噪音减少等诸多优势。

金牛座的邹华有着踏实稳重的特点。“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是邹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虽然年少峥嵘,但邹华并不好高骛远,他坚持以自己的步调,与值得同行的人,做有意义的事。

猜你喜欢

余杭装配式绿色
探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读迷作品
“你好亚运!余杭@未来”
装配式建筑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研究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杭州余杭径山》《晨曲》
俞良作品选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