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然:让广播剧多一点人间烟火气

2019-11-28本刊独家专访胡熙铭

北广人物 2019年45期
关键词:广播剧香山中共中央

本刊独家专访 记者 胡熙铭/文

▲《狄仁杰断案新编》的卡通造型

▲广播剧《中考有泪也温柔》录制现场,制作人徐然与演员研读剧本

▲《中共中央在香山》录制现场,编剧徐然、导演邵军(中)、王家锐(右)在讨论剧本

10 月15 日早8 点。我见到了徐然。一见面,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张让人舒心的笑脸。

徐然递给我一杯咖啡,对我说,“趁热喝,边喝边聊”,我接过咖啡,端详她:三十出头,柔和的圆脸上戴一副眼镜,表情温和而诚恳,穿一个长款的毛衣外套,散发出码字儿的宅女气息。

徐然,北京广播电视台广播剧编剧、制作人,《中共中央在香山》《让我陪你看夕阳》《你是我的眼》等,都是她参与创作的作品。

许多听众都熟悉的,曾热播两年多的500 多集超长爆笑剧《狄仁杰断案新编》,也出自她的手笔。《狄仁杰断案新编》在听听FM、喜马拉雅、蜻蜓的累计点播率已经超过3000 万……

徐然脸上舒心的笑容,是有原因的:最近,她参与编剧的《中共中央在香山》广播剧接连获奖:8 月,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同时,再入选广电总局第二季度12 部创新创优节目;10 月,获得北京广播电视台重大主题宣传创新奖金奖。11月9 日,《中共中央在香山》再获殊荣,在深圳举办的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年会上,获得专家评析特等作品。

《中共中央在香山》广播剧是一部重大历史题材、为新中国成立70 年献礼的作品,具有特别的意义。但对主创来说,这样一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该如何把握,是很有难度的。

作为一名青年编剧和制作人,一开始,徐然对于香山这段红色革命史的认识,和许多听众朋友是一样的,比较有限。接到这个创作任务后,徐然开始阅读大量跟香山这段红色历史相关的书籍、视频资料、口述历史材料等,大约有数百万字之巨。后来,闻听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在编纂香山题材的图书,徐然就申请参阅了他们未经发表的权威党史材料。

徐然和编剧柳桦、导演邵军、王家锐一起,把之前了解到的史料,和这份权威材料相对照,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了对于70 年前香山的空间、时间相关概念,逐渐找到了创作的支点。

终于,在阅读了海量的历史材料之后,量变产生了质变。主创团队们开始从历史的细节中,试图去想象和还原当时毛泽东为主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在香山的心情与心境、气魄与胸怀。

在剧本创作中,主创团队充分发挥广播剧的优势——善于挖掘人物内心,给听众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她从描写领袖心态入手,讲述了毛泽东为主的中共中央领导人“进京赶考”的微妙考生心态:新中国成立前,军事、经济、政治,每个方面对于共产党这个年轻的政党来说,都像是一次次严肃的考试。

毛泽东为主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从西柏坡“进京赶考”,在香山短短几个月,经受住了考验,兢兢业业为全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种可贵的“考生”心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之初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感,这就是这部剧的故事支点和创作的基石。

《中共中央在香山》仅仅是一个例子。在徐然看来,好的广播剧不但要找到一个创作的支点和创作基石,还要能调动听众的情感。这样,一部广播剧的创作,才有灵魂。

寻找“不一样”的创作支点

徐然是一个在创作上高产的人。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2 年获得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工作至今。7 年来,她参与创作和制作的广播剧三次获五个一工程奖,两次获中国广播影视大奖,这对于广电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成绩。

★2014 年电视剧编剧作品《今夜天使降临》在浙江卫视、深圳卫视、陕西卫视等多家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2014 年获北京电视“春燕奖”提名奖。

★2018 年微电影《根儿》荣获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电影金奖。

★2019 年广播剧《中共中央在香山》荣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2019 年广播剧《你是我的眼》荣获广电总局中国广播影视大奖。

每一次获奖都不是偶然的。在徐然心中,每部剧都有一个独特的支点,每一次广播剧创作都是找到这个支点的过程。

“这个支点有时候来的毫不费力,一下就能找到。但有时候却要绞尽脑汁,想很久也找不到。此时,要做的,就是走出去看、听。新意的来源永远是生活,是真实的情境。”

《你是我的眼》是根据北京市委宣传部“百姓宣讲员”——盲人创业者曹军的真实事迹改编创作。

一般情况下,描写一个自强不息的残疾人,这样的故事大多属于传统励志剧类型,如何突破这一思路?

徐然和编剧柳桦、导演邵军、权胜一起组成创作团队,深入原型人物曹军的生活,8 次与当事人和周边人物座谈采风,了解盲人群体和曹军的IT 创业公司现状。

“在和他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是个有点极度自信、甚至有点‘张狂’的盲人,他虽然看不见,但是他比很多明眼人都‘看得远’。”徐然想起采访曹军时的情景,说,“我们要写一个‘不一样’的盲人,不再是传统的、苦情的残疾人故事,而是在IT 创业时代背景下的励志人生。”

“我们摒弃了传统的人物传记故事的套路,从科技、创业、新时代的人物情感方面挖掘故事元素,以‘时代白描’的纪实手法,融入了‘对赌协议’、‘二次创业’、‘网络大V’‘水军黑幕’等当下科技行业的诸多元素。”

这些故事元素,不落窠臼,很创新、很年轻,充满了“当下性”和时代的“烟火气”。这样,一个残疾人楷模的故事,找到了“自强不息”之外的和普通白领等青年听众的情感链接点。这种情感,不是煽情,而是跟每一个年轻过、有过梦想、并且为梦想奋斗过的人们,产生了共情。

好的剧本能调动听众的情感

如果要呈现徐然的工作与生活,最适合的载体不仅有文字,还有数字。

作为北京广播电视台文艺广播剧场的制作人和编剧,她每周一到周六早晨8 点前,就会到北京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这里是她工作的场所,也是她创作的大舞台。

《广播剧场》是日播节目,一年365 日,天天有。她每天4000—5000 字的剧本文字,铁打不动。

《中共中央在香山》广播剧,从去年6月开始策划,一直到今年三四月份成稿,前后改了22 稿。

《你是我的眼》广播剧,5 年时间里,4任编剧接力创作,剧本11 易其稿。

“这句话这样说好?还是那样表述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性格与思想?”

“这一段对话,如何表达才更能突出剧情的跌宕起伏?”

“这样体现人物性格是不是略繁琐了些?”

各种对话情境,不断在她脑海中浮现,一次次推敲。

每次创作,徐然都是这样思索着,推敲着,做着一些细微调整,直到觉得能修改的越来越少。一次次修改,目的只有一个:完成一个能调动听众情感的剧本。

声音,是广播剧独特的艺术魅力所在。

“声音不是一个客观的东西,是一个很主观、与情感链接比较近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想象。广播剧中的演员尽管声音并不完全是真实的,但却是一种心理上的真实。要找到一部广播剧和听众的情感的连接点。”

徐然谈起,“在《中共中央在香山》这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剧中,既要兼顾历史性、真实性,还要挖掘出当年的领袖人物和当下听众的情感连接点,要让人‘动情’,这样才是一部成功的广播剧作品,这也是广播区别于眼见为实的影视作品的魅力所在。”

广播剧《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创作过程中,徐然和编剧柳桦、导演邵军、王家锐,分别多次到香山双清别墅等地采风,站在毛泽东居住过的陈设简单的房间里,想象着当年领袖在香山的生活,试图还原领袖真实的生活细节。

徐然在毛泽东的警卫员李银桥的回忆录中,找到一段发生在香山的生活故事。

毛泽东马上要见著名民主人士张澜,让李银桥给自己找一件像样的衣服,以示对客人的礼貌。可是翻遍毛泽东的箱子,竟没有一件没有补丁的衣服。李银桥有点着急,觉得这是“穷秀才进京,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想去借一件衣服。可是,主席却说,有补丁不要紧,干净整齐就行。张澜先生是个大度的人,不会计较的。毛主席就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接见了多位民主人士。

“我们把这一段历史的细节,用在了剧本中。在开国大典前这个重大的‘决胜时刻’,毛主席还保持着这样朴素的作风、平和从容的心态,这样真实的‘衣食住行’的生活细节,是每个听众都能感同身受的。”

广播剧《中共中央在香山》的创作历时一年,播出后,深深打动了听众。有听众来信反馈,该剧“在声音艺术上,匠心独运。用耳熟能详的方言口音,把伟人形象迅捷的立于听者耳边。秋收起义前青年毛泽东的湖南乡音,使领袖形象自然真切、有血有肉。结尾的档案性历史录音是时代强音,令人震撼。”

创作的路没有尽头

和徐然聊天,会发现她的思维特别活跃,视角独特。这种活跃的思维,有时候会刺激听者时不时产生新的想法,仿若灵光乍现,“呀!原来还能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啊!”

新的想法,诞生了许多新作品,还有新的尝试。徐然不给自己设限,除了根植现实的严肃正剧的创作,徐然还尝试了多种题裁的作品。

2017 年4 月8 日,她第一次尝试创作儿童音乐剧《BoBo 星球音乐盒之森林大派对》。这也是她有了女儿之后,感触颇深而创作的一部作品。“这部剧写给我的小孩和大家的小孩,寄托了我的一点小小理想,希望编一个故事和孩子好好沟通,希望孩子们能自信快乐、不怕挫折,勇敢成长!”

北京广播电视台的超长喜剧——500多集的《狄仁杰断案新编》是一个喜剧探案题材的情景喜剧。这部剧开放式地融合了悬疑剧、刑侦剧、喜剧等诸多类型元素,并将时下的百姓生活、热点话题、社会新闻吸纳改造,即时创作成广播剧,利用古装题材“旧瓶装新酒”,以古喻今,展示当代受众关注的生活现实、时代特色。“接地气”的创作理念为本剧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题材内容及长久的生命力。

每天写,徐然也会有时候,感觉“脑容量告急”。她经常去参加培训和学习,她学习了韩国编剧专业细分的故事版模式,感受到了韩国编剧的专业性韩剧的活儿还是细!她受邀去给别人上编剧课,互相交流让她一样收获满满。“2018 年1 月30 日,我第一次给别人上编剧课,好紧张。这是一次对自己创作经验教训的总结。教学相长,非常开心艺术难以预测。”

徐然说自己是个很宅的人,一直沉迷在创作中。“北京广播电视台现在已经着手进行新一轮重点题材广播剧的选题和调研工作,希望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徐然告诉记者,“毕竟,在现如今海量的选题里,能够一下子打动观众的,能够被长时间铭记的,才是精华的内容”。

猜你喜欢

广播剧香山中共中央
北京香山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游香山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中共中央对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的判断
中共中央在长征中召开的十次重要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