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也有性价比
2019-11-28题图毕明
题图/毕明
欣赏别人是美德
李雄峰
五十多岁的人了,生活事业都是平平淡淡的,没甚波澜。很多人说我过的日子,安逸;也有很多人说这样的日子,白开水——没滋没味。还有很多人建议我,去学点什么吧,毕竟,艺不压身。我多少带着些后悔的口吻回答说:“很多东西我都想学,可是,想学我早就学了。”
说后悔,真是不假。属猴的,坐不住,浮躁得很,稍微给点诱惑,就定不下心了。然而,学习,是需要先有定力做前提的。回想二十年前,诱惑实在是太多了……
走过地下通道,经常会有个把流浪歌手弹着吉他扯着脖子忘情地高歌。坐在通道不远处的台阶上,就这么静静地看着他唱。说实话,他唱的歌,十有六七我都会,要真的PK 一下的话,说不定难分高下。可是,他将手中的吉他弹出了花儿,倒让人羡慕不已了。“我要是学会了弹吉他,说不定也能这么飒!”于是,一狠心,也买了一把吉他,又是这弄教学光盘,又是那找高手辅导,然后就是天天扒拉那六根儿弦,幻想着明儿兴许就能成那个流浪歌手,然后我去“砸场子”。然而,一切都没有发生,倒是手磨破了,倒是练出了一首歌的和弦,半道儿让花式足球给迷惑住了。于是,这么些年来,我一直觉得那个流浪歌手的吉他弹得是我亲眼见过的弹得最棒的,因为他激发了我学习的念头。
再说到花式足球,自己好踢球,可有时候凑不够人,“何以解忧,唯有颠球”。可是,那会一气儿也就颠个二三十了不得了。然而有一天,一场国际顶级的花式足球表演在北京举行,这回,人家是将足球颠出了花儿。我又心向往之了:“要想玩成花式足球,怎么也得把最基本的颠球练好,找对球感才行。”于是,网上搜集各种颠球的教学视频,一边学,一边练。还别说,真的有进步——从前能颠二三十,到后来能颠两三百了,甚至有一次竟然实现了颠球千下不坏的目标。可劲高兴了一番之后,才发现,玩出花儿来并不容易。尽管每次在奥林匹克公园看到玩花式足球的年轻人,还是会驻足看上好一会,但是,终究没有练成功。
很多事情,还是趁年轻的时候多去学习,如果说过了三十岁再学,个人以为,除非真爱,或者生活所迫,否则,学不成的。唯一能学成的,就是学会了欣赏,不带任何羡慕嫉妒恨的纯粹的欣赏。这也该算是一种美德了。
活到老学到老
李岩
吴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温柔体贴的阿姨。这样表述有点儿别扭哈,这是因为我很小的时候叫她阿姨,等我上中学可以叫她老师时,吴阿姨已经调动工作,她去参与编写中学语文课本离开了学校,我始终没能叫她一声老师。
1977 年恢复高考,有很多下乡知青参加高考,他们当中有的年龄近30 岁了。丢下课本很多年以后再重温和重读差不多,数理化问题不大,仍是那些知识,原来念通的现在还通,原来就糊涂的大概这辈子也明白不了了。温习功课主要问题集中在外语和语文上,原因是外语多年不讲,基本上都忘了,语文则是课本变化太多。
对这些考生而言,当年那次高考很可能是他们最后的机会了。为了解决他们的需要,很多名校开办了晚间补习班。有一段时间我母亲就担当了补习老师,白天工作结束后,晚上再去补习班讲一个多小时。虽然辛苦,但母亲很高兴做这件事。
改革开放以后,形势发生变化,教育领域改变也很快。以前课本的内容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好的老师会采用课外阅读补充。我上学时就遇到过这样的老师,有时候她会用半节课的时间讲课外读物,往往课外读物更令学生感兴趣。
在新时代语文课本早已不适用,需要重新编辑,有关部门成立了编写组,母亲的同事吴阿姨应调去了编写组。在新的岗位吴阿姨工作顺利,心情很好,可不久遇到一个不小的问题。
新单位要评职称了,吴阿姨如果还在学校教书,以她的学历和资历评上高级教师完全没问题,但是新单位要想评上高级职称,除了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掌握一门外语。这给她出了个难题,虽然她上大学时有学过俄语,可二十多年不用,早就忘光了。现在她已四十多岁,重新学习一门外语谈何容易。吴阿姨做了明智的选择,她选择学习日语,因为这两种语言有许多共同之处。
吴阿姨在学习日语的同时,还进行了汉语与日语教学的比较研究。等到她学业结束,她不仅评上了高级职称,还写了一本关于汉语及日语教学方面的书。
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吴阿姨之所以人到中年又开始新的学业,起因虽是为了获得能给人带来声誉的职称。但如果不是有这个事由,吴阿姨就不大可能写出有关日语的书。由此看来,无论何时开始学习都是值得的。在迅速变化的时代,我们不得不面对新的、不熟悉的事物,于是不断学习也就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银发就业族”,网友们早就发出惊叹了:“大爷就是大爷!姥姥就是姥姥!”曾经,聚会友人有感叹:再怎么成长,结局不还是一样?不对哦,这样想可不是成长。没有“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识,怎么好意思说是成长?
长兴湾的女人们
彭立昭
嫁到长兴湾的小媳妇们,最小的已经三十岁了。这湾里的媳妇们比拼的,不是如何打扮得花枝招展、如何招摇过市、如何搔首弄姿,而是比贤慧、比干劲、比勤劳!
喂养耕牛,那是集体化时代的事。如今,家家户户买了微耕机。微耕机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一般由男人操作。可现在男人们多在外赚钱,千里迢迢赶回帮忙毕竟不划算。女人们说“不会,就学嘛”,“30 岁后就得学艺!”不要看她们平时身体羸弱,一下田,只要机子运转正常,微耕机在女人手里照样听话。
湾里的女人们有自己的致富经,并非一成不变地只会干粗活。湾里有一个叫湘桂的女人,男人是从事玻璃幕墙工作的,她便将水田全部种了石苔。两年后扯回晒干,一次就卖了一万多,算起来超过种稻收入的好多倍了。慕名而来求种石苔的外村媳妇不少,她都乐意手把手地教。
梅子上过中专,嫁到湾里来后与丈夫办了个加工棕叶厂。从开始的太阳晒,到后来的小厢房烘,直至办成一个大型加工厂房,现在年产干棕叶近百吨,纯收入达到每年五十万,她成了湾里女人中的佼佼者。有钱后,梅子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帮家里盖新房。她婆婆没想到,在自己垂暮之年,儿子儿媳会给自己这么一份大礼。
不要以为湾里的女人上了年纪就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了,袁国花50 多了,她因体力已不适于强力劳作,又不想让水田荒芜,种什么呢?她去县里参加了“智慧农业培训班”学习,回来后,就在水田里种上了谷精草。谷精草能入药,秋季开花结珠时采收。谷精草价格连年攀升,从过去的每斤三元爬到了今年的七元。今年她的两亩多田,收入超过了五千多,且节约了肥料、农药成本,且无需大的体力。可谓一举两得。
湾里的女人们更格外重视子女的学习,身为人母,倾力付出!湾里也从来没见谁有过搬弄是非、吵嘴的事,多年来,更没有任何绯闻。大家相处和睦,就像一大家子。如今湾里的房子大多焕然一新,考上大学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些都与湾里女人们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记得王菲演唱的一首《云端》,“谁与我远远的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事喧嚣,要一种真正的自由自在……”歌里的自由自在感觉,就是长兴湾的生活。在这里,不仅能看到天人合一的和谐,更能体会到简单如常的幸福。
没有早晚,但有高低
木匠
30 岁开始学写作、英语、音乐晚吗?
当然不晚。不过对于能问出这个问题的人来说,肯定晚了。但不是因为年龄,而是因为智商。因为我实在理解不了,一个成年人怎么可能不知道,但凡不是没有童子功就学不了的东西,别说是30 岁了,只要你想学,任何时候开始,又有什么不成的呢?
这就要看你学它是为什么了。如果你只是想自娱自乐,那想啥时候开始学都成,反正达不到世界前一百的水平,还达不到世界前五十亿的水平吗?但如果你是想凭它“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话,那我看还是算了。
不过,这世上也有一种人,叫“天才”。所谓“天才”者,即使他们的脑力和体力早不在巅峰期了,但依然足以碾压脑力和体力都处于巅峰期的普通人。如果你确定自己是一个“天才”的话,那像什么“人过30 不学艺”这种在普通人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生经验,对于你来讲,就根本没用了。
其实,这种“天才”,说少也不少,但再多,把他们扔人堆儿里,也多不过千万分之一。比如,宋朝的苏老泉(也就是苏轼他爸,名洵、字明允,号老泉),《三字经》有云:“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意思是说这个苏老泉,他都27 岁了,才开始读书,结果只用了不到20 年的时间,就写出了《衡论》《权书》和《几策》这样可以和刘向、贾谊(这两个人都汉朝的文章大家)比肩的作品。他的这些作品一问世,就受到了公卿士大夫们的交口称赞,并被争相传阅,更被后世推为了“唐宋八大家”之五。
再比如,三国时的名将吕蒙,他当上大将军时,还是一个大老粗,被人称为“吴下阿蒙”。后来,孙权就对他说:“我想重用你,可是你一个大老粗,很多工作你都做不来,所以今后,你一定要多读一点书。”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终于拿起了书本,一发而不可收。等到大都督鲁肃再见到他,与之聊了没一会儿,不由十分惊奇地说:“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已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地阿蒙了!”
又比如,美国的摩西奶奶,原来就是个极为普通的绣工,76 岁时,因关节炎不得不放弃了刺绣,开始学习绘画。80 岁,她竟在纽约成功地举办了一个个人画展,轰动了世界画坛。后来,她还出了本书,叫《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其实,我讲这些,并不是要给普通人煲一锅励志鸡汤,只是为了说明,“天才”的世界不是我们这些普通人所能想象的。不管是“天才”,还是普通人,我们大家都各安其命就好了。
这苏老泉得打大喷嚏,哈,不约而同,被念起。把人分普通人和天才,是偷懒儿哦:明明用上帝视角看,用俗世标准量嘛。其实,人很容易相差一个特质:能否做到心无旁骛。奥斯卡电影《美丽人生》,为儿子游戏化集中营的父亲,是普通人,还是天才?
不学习,能行吗?
董岩
只要有愿望,就要赶快去做,因为一生很长,啥时候都可以做起点,三十岁当然不晚。人只要想学习,不管多大年龄都不会晚。而且一旦成功的话,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这是过去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三字经》中的一则故事。讲的就是北宋大文学家、《六国论》的作者苏洵青年时代的事。据说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努力,糊里糊涂地混日子,常和一帮“狐朋狗友”赛马、游山玩水,直到二十七岁方有觉悟,于是发愤学习。学了一年多,自以为差不多了,就去考进士,结果没有考中。这才使他认识到,学习并不容易,要得到成果非下苦功夫不可。从此,他谢绝宾客,闭门攻读,夜以继日,手不释卷。如此发愤攻读了五六年,终于文才大进。
一个100 多岁的老人家还在学习英语,30 岁学习写作、英语晚吗?
相对于十几岁的学生们来说,30 多岁确实不早了,记忆力以及精力都会下降很多。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也会更多,这是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的。所以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付出更多。如果在某个时候不想坚持下去了,一定要挺住!不要放弃!
闺蜜退休了,原本以为她有大把的时间,却不承想约她依旧不容易,每周固定时间学古筝、读书,还经常在网上发表一些文章,一次她跟我谈起儿子分享给她的新营销学,说起来头头是道,她喜欢这些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新知识,也常常感叹,不要以为退休了就该等着养老,殊不知退休后又是另一番江湖,她常说“不学习,能行吗?”作为朋友,喜欢看她忙碌和思考的样子,只是偶尔感叹,岁月,会饶过谁?人的一生很短暂,所以不要再给自己徒增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