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价值分析

2019-11-27李少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2期

李少伟

【摘 要】目的:分析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研究组(n=43),对照组患者通过跨伤椎置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通过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复位情况以及椎体高度。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和伤椎前缘高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術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变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效果更佳,固定效果和复位效果俱佳,手术后期维持矫正度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68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2--01

胸腰段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该疾病会损伤骨髓,并累及神经功能,患者出现伤残的可能性较高。目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治疗的关键点就在于恢复脊柱的生理曲线和稳定性,同时解除神经根和脊髓的挤压[1]。近年来,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医疗设备的不断完善,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起来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获得较多患者的认可,基于此,本文探究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价值,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根据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年龄在50岁-75岁之间;经过体格检查和影像学诊断为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均伴有腰部疼痛、椎棘突有叩压痛,且活动时疼痛程度加剧;对本次试验知情且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心、肝、肾等器脏功能不全患者;合并其他基础性慢性疾病患者;手术禁忌者。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在51-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36±3.28)岁;平均病程(3.48±1.67)d。研究组43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在55-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03±3.48)岁;平均病程(3.46±1.47)d。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病程以及损伤节段等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成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通过跨伤椎置钉固定术治疗。患者进入手术后去俯卧位,并实施全身麻醉;待麻醉起效后,以伤椎为中心,在内部做大约9cm的切口,使关节突和伤椎充分暴露,在伤椎上下邻椎两侧的椎弓根内分别置入两枚椎弓根螺钉,同时将纵向连接钛棒置入(需提前预弯),将一侧的螺丝帽拧紧,纵向撑开后恢复伤椎高度,同时能矫正后凸畸形;之后将另一侧螺丝帽拧紧,确认固定稳定后,置管引流在关闭切口。研究组患者通过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治疗。再对照组的基础上,在伤椎两侧的椎弓根内再置入两枚椎弓根螺钉,螺钉长度应该比邻椎螺钉短大约7mm,将纵向连接钛棒置入(需提前预弯);将伤椎处螺帽拧紧并以此为支点,纵向撑开后恢复伤椎高度,之后将所有螺丝帽拧紧;观察伤椎高度恢复情况以及矫正凸畸形后,置管引流在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6个月后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 将收集的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数据资料通过SPSS20.0软件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以()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以百分率表示,以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Cobb角度、伤椎前缘高度对比

手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和伤椎前缘高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变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下表。

3 讨论

脊柱骨折的发生主要是外力造成的,且多发于青壮年男性,其中胸腰是最好发位置,胸腰段脊柱骨折占脊椎骨折的比例较高,大约有50%[2]。胸腰段脊柱骨折发生后可能致残,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需要及时诊断并治疗。跨伤椎置钉固定术较为常见,但是实践发现,长期使用过程中螺钉会开始松动,造成矫正效果不理想,椎体高度丢失等问题。在医疗技术发展过程中,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术开始获得较多患者的认可[3]。该手术方式比跨伤椎置钉固定术多使用两枚螺钉,在增加稳定性的同时还能使骨折处的受力更加合理。本研究对85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对照组患者通过跨伤椎置钉固定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通过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椎体复位情况以及椎体高度。结果显示手术前,两组患者Cobb角度和伤椎前缘高度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变化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伤椎前缘高度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实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效果更佳,固定效果和复位效果俱佳,手术后期维持矫正度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王华国.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 19(8):36-38.

.胡永军.经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的疗效影响[J].颈腰痛杂志, 2018, 39(03):115-116.

.李东东, 李森, 龙雳.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17(79):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