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玩电脑游戏的心理分析及几点控制策略
2019-11-27高小庭
摘 要:适当地玩电脑游戏是有益身心的,但是现今,有些学生却沉迷于电脑游戏,甚至个别学生产生了网瘾,陷入游戏不能自拔,对身心健康、学习、人格和人际交往等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故此应该采取多种举措,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正视游戏,健康快乐地生活和学习。
关键词:小学生;电脑游戏;心理分析;控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2-01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2.182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认为“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与成年人的生活、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学生玩游戏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必须调查研究,才有发言权。
一、有关玩电脑游戏的调查研究
我们首先就有关学生玩电脑游戏的性别、玩游戏的时间等一系列内容作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本校四、五、六年级学生进行简单的调查研究,发了198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187份,有效回收率94.4%。以下是相关数据整理。
1.玩游戏的性别差异。男多女少,不玩游戏的人少。根据调查,男生玩游戏的占55.3%,女生玩游戏的占35.7%,未玩游戏的占9%。
2.玩游戏的开始时间(含手机游戏)。小学开始玩游戏人数最多,幼儿园前后玩手机游戏的多,始终不玩游戏的比较少。
3.玩游戏的频率和时间。根据调查统计,每天玩游戏的占5%,一星期玩一次游戏的占30.6%,一个月玩一次游戏的占12.7%。玩游戏的时间,一次玩一小时以下的占30.3%,一小时和两小时之间的占42%,两小时以上的占27.7%。女生每次玩游戏大都集中在一小时以下,男生则多为两小时左右。
4.所玩游戲的类型。男生追求刺激,往往是格斗类,女生往往是情景类。
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知,电脑游戏开始影响学生的身心,学生玩游戏(含手机游戏),年龄呈下降趋势,性别差异在学生玩游戏时间长短和类型上呈现着差异,男生将时间和精力用于玩游戏的更多一些,学生更多的是想在游戏中寻求刺激,宣泄情绪。
玩电脑游戏在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其弊端也从一开始就显现出来,甚至有些情况已不容忽视。
二、玩电脑游戏的影响
(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长时间玩游戏,新陈代谢、正常的生物钟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身体容易变得非常虚弱。长时间不良的坐姿也可能引起脊椎畸形发育,甚至驼背。
对小学生心理的发展也产生影响。长期上网会引发“网络孤独症”和“忧郁症”;缺少了以教师、家长为核心的监督,学生在网上自由任性,缺少道德自律,沉醉于一种虚拟的满足中。
对视力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时间接触电脑和手机会引起神经衰弱、视力下降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问题。有调查表明,常玩游戏的学生视力100%偏低于较少玩游戏的学生。
(二)对学习的影响
适当地打游戏,可放松身心,消除疲劳。但学生往往没有良好的控制力,一旦打起游戏,就没有了时间观念。精力全部用于如何“攻关”,如何“升级”等,必然会玩物丧志。由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青少年在这方面花费的精力过多,就会逐渐对学习丧失兴趣,因为那些有趣的游戏内容、精彩的游戏画面与那些枯燥无味的公式、屡背屡忘的英语单词相比,他们更加向往扮演游戏中的角色。长此以往,大好时光就在游戏中虚度了,学业也荒废了。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学生上课时偷偷玩游戏,虽然对电脑操作很熟练,但是精通的是打游戏,具体地让他们操作信息技术所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却不知所措。出现本末倒置,次序颠倒的现象。
(三)对家庭教育产生矛盾
由于很多游戏本身内容上并不健康,加上青少年缺乏对事物的辨别判断能力,有些学生会模仿游戏中的情节,加上游戏中“英雄、美女”的不良引导,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发展,引发其人格发展的不健全,也给家庭教育造成矛盾。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玩电脑很是担忧。其实家长的担心并非空穴来风,在管和不管、管的限度上,常常与孩子发生矛盾。
三、玩电脑游戏的原因
以上现象,让我们不由得开始思考以下问题:为何一个多用途多功能的电脑,在学生眼里就是一个游戏机呢?为何学生玩游戏的兴趣这么浓厚呢?为何学生一玩游戏就上瘾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家长在教育沟通上存在问题
很多家长的教育方法存在问题,往往简单粗暴,又或者工作较忙,与孩子缺乏沟通。许多家长只懂得限制子女上网,而不懂得如何转移子女对上网的注意力,培养子女新的爱好。由于缺乏沟通,父母普遍将电脑视为妖魔鬼怪,对此孩子心理上极为反感,认为父母不懂电脑,与时代脱节。他们专注于网络带来的刺激和快乐,对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导相当反感。
同时,很多孩子从小被家长宠爱,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出了问题,总是将错误归咎于他人。一旦父母干涉上网,就变得不可理喻。“你不让我玩,我就偏偏玩给你看。”逆反心理的产生,最后导致双方对立。
(二)环境氛围的影响
在学生的一个小圈子中,如果周围人正在谈论玩游戏的事,那么久而久之,不玩游戏的学生也会变成玩游戏的学生。因为他们也想融入其中,与周围人有共同的话题。在此圈子中也存在竞争。游戏玩得好坏,可以影响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玩游戏具有“传染性”。
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引入的时候,有时也会从游戏入手,寓教于乐,引起学生兴趣。可是过多地以游戏为引子,为引入而引入,也会带来副作用,导致学生一开始的注意力和兴趣转向了游戏,而忽略了对其他信息技能的学习。
(三)自控力的不足
学生打游戏时,总是津津有味,因为游戏总是轻松、有趣的,而学习是枯燥的,于是在课堂上学信息技术时总要动脑动手。另外,电脑的一些游戏,特别是网络游戏,从宣传、设计上能够抓住人们的好奇心理,诱导着一些学生步步深入。游戏是让人快乐的,但是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好的。此外,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偷偷玩游戏的现象。
小学生毕竟年龄小,一旦对一样事物入迷,往往难以自拔。即使明知道不好,也没有足够的自控力来调节自己的行为。一旦上了瘾,把它当成了一种习惯,如同吃饭一样,不玩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难受。如果再加上周围人的鼓动,则很难做到远离网络游戏。而一旦醒悟,却为时已晚。
(四)对现实的逃避
还有一些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普普通通,默默无闻,一些荣誉、教师的赞赏、别人的崇拜等,他们难以获得,所以往往借助网络去寻求心理安慰。在虚拟世界中,可以获得虚拟奖励,自我得到肯定,宣泄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带来的压抑。还有一些学生,由于人际关系不好,希望上网逃避现实。他们一般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而在网络世界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往往在网络世界中可以寻求得到。
四、有效利用电脑的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现象,如何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注重引导,即发挥电脑这个工具的长处,去其弊端,让学生开心快乐地学好电脑,学好信息技术呢?
(一)定时关机的运用和游戏时间的限制
对比成年人,学生的自控力总是有限的,要让他们自觉地关闭游戏,总是有困难的,这时可以运用各种关机软件或运行关机命令等,一到时间,电脑就会自动关机。这样可以比较好地控制学生想要再玩的兴致,有一个缓冲、克制自己的时间。例如,在开始——运行中输入Shutdown.exe -s -t 1230,在玩电脑游戏之前运行这个命令,就会出现倒计时的对话框,1230秒之后就会自动关机。当然,时间可以自己调节。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关机软件。例如,可以在电脑上装一个“家庭上网小卫士”软件,它具有软性戒网瘾的功能,有限制上網时间、限制游戏时间和游戏类别等功能。
家长要限制孩子上网的时间。平时不许上网,周末才可以上,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而且必须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才可以上网。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订上网计划,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管控的自信心。家长定期检查孩子浏览过的网址,发出的和收到的电子邮件,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端正思想认识,使“游戏”和“学习”对立统一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网上的有些东西是虚假的,使学生明白网上有陷阱,要谨慎。游戏和娱乐仅仅是信息技术的一个方面,而不是唯一的。要告诉学生,学了信息技术,对我们来说是有用和有益的,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很多问题。例如,不知道如何乘坐公交车,就可以上网络查询;在学习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上QQ和其他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有问题不知道,就可以上“百度知道”提问题……慢慢地学生就会发现信息技术真是神奇,它能带自己到达一个广阔的世界,里面有很多的东西可学可用,就不会一味沉迷于游戏中了。
同时,可以举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沉迷游戏所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用身边的事例告诉学生利弊,帮助他们区分游戏和现实的关系。
事实上,游戏和学习又是可以融合的。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游戏的某些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将某些游戏引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师还可以鼓励那些平时喜欢玩游戏的学生,如果你想自己编出更好玩、更有趣的游戏软件,现在开始就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将来努力成为一个出色的软件设计师,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三)培养兴趣,利用课外活动转移兴趣
学生想玩游戏,有时不仅仅为玩而玩,有时是觉得无聊和无趣。现在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管得很紧,社会上又乱,所以家长不让孩子随便出去,孩子只能利用课余时间上这个兴趣班那个兴趣班。另外,在学校里学业紧张,学生有一种需要宣泄的欲望,而游戏是一个对学生来说较好的宣泄渠道。同时也包括其他一些原因,例如家庭中缺乏关爱,缺乏沟通,孩子有一种需要关怀和尊重的欲望等,从而错误地转向网络寻求心理满足。因此,对学生的引导,应该是家庭、学校和教师三位一体的引导。
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多种兴趣,例如唱歌、演奏乐器、游泳、爬山等,寒暑假和双休日可以带孩子去旅游,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可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强身健体,也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和各种公益活动等,让各种各样丰富多彩、趣味多多的活动来引导孩子,开阔其视野,让孩子从游戏世界中走出来。
(四)整体氛围的创设和“一对一”、互助小组的辅助
学生打游戏,有时也是受一个氛围的影响,当班里很多人在打电脑游戏的时候,课间谈论的话题自然也围绕着游戏,往往就形成了一个氛围,将一些不打游戏的人也吸引过来。因为,如果不参与其中往往会有被排斥的感觉。
重设氛围,应该抓住主要的几个人物,因为他们往往在其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影响力大。对他们要注重思想引导,使其端正态度。慢慢把这些中心人物争取过来,再通过这些中心人物逐渐影响外围人物。当整个班级氛围扭转过来的时候,对其中一些人做思想工作,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对于个别有网瘾,一味痴迷于游戏的学生来说,仅仅口头劝导往往难以奏效。有些学生虽然知道错了,却往往屡教屡犯。因此,对于这些学生可以“一对一”地辅助,着重引导,专门监督,了解其一举一动。这个帮助和引导,并不是简单地禁止他玩游戏,更重要的是带他多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多看一些书,多参与社会活动等。
总之,应该充分认识到电脑游戏是一把“双刃剑”。作为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看到其有益之处,充分利用电脑游戏的教育功能,也要认识到电脑游戏存在的种种弊端。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务必教育学生养成健康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决不沉迷于电脑游戏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把握玩游戏的“度”,使学生在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谢明建.信息技术课在避免中学生网瘾形成中的作用与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7(3).
[2]尚俊杰,李芳乐,李浩文.“轻游戏”、教育游戏的希望和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05(1).
[3]朱美荣(译).电脑游戏的实际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5(8).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高小庭(1977.12— ),男,汉族,浙江余杭人,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信息技术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