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教学实录

2019-11-27张成尧

中国德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依法

本文系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理解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及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明确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分析、观察、评价政治问题和社会现象,提高学生比较、鉴别、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引领学生永远跟党走,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教学准备】

学案、微课、视频、图片、歌曲、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教学过程】

师: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唱红歌。

(学生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唱完了红歌,大家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呢?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又是如何确立的呢?共产党执政地位确立之后又是如何执政的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

(揭示主题—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救国篇:历史选择 救国救民

师: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近代中国面临几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方案。你们知道哪几种吗?他们的结果如何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第一种方案先以北洋军阀后以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为代表。他们主张实行地主买办阶级的专政,使中国社会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但我们都知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他们的统治被人民所反对,被人民推翻。

师:第一种方案最终以失败告终。还有没有别的方案呢?

生:第二种方案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他们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社会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人民群众也不接纳、不认可,也失败了。

师:还有没有了?

生: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师:通过刚才三位同学的分享和交流,我们知道一共有三种力量试图挽救中国:第一种力量被人民所抛弃,第二种力量人民群众不认可,第三种力量最终成功了。

任何事情都是内外因作用的结果,共产党最终赢得人民的选择,成为了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呢?我们通过微课来学习一下。

(播放微课: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做的三件大事。)

通过之前的讨论和微课的学习分享,你们最终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

生: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历史必然的结果。因为共产党能够挽救中国,所以人民选择了共产党领导。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学习知道: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执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

二、兴国篇:历史嘱托 强国富民

师:有人说:搞革命要靠中国共产党领导。搞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不行了。你们觉得中国共产党行不行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接下来的学习。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由韩国广播电视台拍摄的视频。

(播放韩国广播电视台拍摄的微视频:介绍中国突出的成绩。)

刚才微视频上提供的资料,能否丰富你们的论证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在文化领域,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电影《流浪地球》开启了科幻的大门。科技上,5G在世界遥遥领先,还有神舟载人飞天、嫦娥登月、天眼探空、北斗组网、墨子传信、C919翱翔蓝天等。另外,我们在军事和外交上也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

师:你真棒!那“搞革命要靠中国共产党领导。搞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不行了”这个命题到底对不对呢?我们该如何评析呢?

生:我觉得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去看,前半句话是正确的,后半句话是错误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这说明革命依靠中国共产党行!在现代化建设时期,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转向了经济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都得到了蓬勃发展,所以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設是可行的。

师:这位同学坚持了辩证的观点看问题,他既看到这句话正确的地方,也看到了错误的地方。毛主席教导我们讲问题要“有理有据”。刚才几位同学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找到了依据,并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但有“据”还不行,我们还得有“理”,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不断胜利的“理”,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力量。

师:这是从新时期党的地位的角度来论述原因。还有其他的角度吗?

生: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完成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才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师:这是从坚持党的领导的角度论述的。

三、强国篇: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

师:中国共产党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确立下来的呢?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确立之后,又是如何执政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则材料,看看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1949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定并颁布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与地位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执政地位。)

生:党的领导地位是由法来确立的。

师: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是由法来确立的。下面我们再来观看一个视频。

(播放视频:1988年至2018年五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过程及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

请大家谈谈感悟。

生:我看出了依法行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师:你再仔细想想你说的这句话对吗?中国共产党到底是行政还是执政?应该怎么说呢?

生: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全国人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体现了依法执政。

师:全国人大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过程是怎么体现党的依法执政的?

生:中国共产党提出修宪意见,全国人大作为我国立法机关根据党的意见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行修改。

师:所以这个过程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更说明了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大家还有别的感悟吗?

生: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时代的不同和形势的变化,科学地提出修宪建议,说明共产党的执政是非常灵活的。

师:那中国共产党这个“灵活”是随便“变”的吗?一定要符合谁的利益?

生: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师:老师再补充一点: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的母法。

师:依法执政是不是依法治国呢?依法治国的地位是什么?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有什么关系?让我们来一起看视频,边看视频边思考。

(播放视频。)

生: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不是一回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师:非常准确,那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关系是什么?

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党的执政和领导地位,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个方面。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到位。下面,结合本节课所学,请你们谈谈我们应如何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组讨论、交流。)

生:在历史方面,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政治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在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GDP飞速发展;在社会方面,城市化建设成果显著,人民幸福感显著提高……

师: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非常好!有了我们大家,我们的祖国才会强。老师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结合当今实际改编了一下。

(课件展示改编歌词。)

让我们大展歌喉礼赞共产党,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崇高的敬意和无限的赞美!

(生齐唱。)

【教学反思】

简洁性 思政课之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被学生认为冗长枯燥,很大的原因是思政课教师对理论的把握不够透彻,不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深刻的道理,为此,我认为一节好课的语言要具备三个特点:1.精炼。每一句话都是反复推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结果。2.清晰。让人觉得一听就懂,一学就会。3.优美。力求真善美的统一,给人“如沐春风”之感。

系统性 教学设计及教学环节逻辑性强,正如本课的三个篇章:救国篇,兴国篇,强国篇。三个篇章各有侧重,条目清晰,不混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既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价值观和核心素养的培育。

趣味性 思政课一向被学生认为是枯燥无味的,为了转变学生认知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思政课教师必须在语言的幽默性上下功夫,将理论性强、晦涩的语言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寻求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表达。

生动性 教师要谋求多种教学形式,通过多样化手段实现课堂生动化。这节课通过学案、微课、视频、图片、歌曲五位一体,线上教育(微信群和微课)与线下教育(课堂教学)两个维度相结合,实现了课堂的生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悟。

本课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生纷纷谈感悟,这些感悟不仅是知识上的,更多的是价值观与核心素养层面,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张成尧,辽宁省丹东市第二中学】

责任编辑︱孙格格

读者热线:010-62027829

投稿邮箱:zgdy_diyixian@163.com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依法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科技看百年
湖北省荆门市检察院依法对刘明刚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
广东省检察院依法对陈定坤决定逮捕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镜头·中国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