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管理重不在“管”

2019-11-27沈艳艳

中国德育 2019年18期
关键词:天性管理制度师生

近日,笔者有机会进入某小学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交流。访谈对象为该校一年级的六位学生,访谈内容涉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问题。学生纷纷表示:“老师对我们管理很严格。”“早上迟到,整个早自习都会被罚站。”“上课不能做小动作,还不能回头。”当笔者询问学生对老师这些做法的看法时,六位学生纷纷说道:“老师的做法很合理。”“我们迟到了,就必须接受惩罚。”面对教师的管理,学生选择接受,有些还会从教师的立场出发,为教师的管理行为寻求依据—“老师管我们是为我们好。”学生不去追问:“我为什么要接受老师的管理?”“老师实行的管理条例是否合理?”“老师管理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一名教育研究者,忍不住会思考:难道我们的课堂管理只是为了培养学生顺从的习慣,进而达到规约学生行为的目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本文无意于否定“管”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的管理。之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管理,一方面由于该年龄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达到成熟阶段,他们缺少管控自身行为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由学生好动的本性所决定的。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重要场域,为维护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教师进行必要的课堂管理无可厚非,但必须坚持三个管理原则:在管理对象的选择上,管的是学生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天性;在管理规范的制定上,需由师生共同协商而成;在管理目的的确立上,重在养成学生适应课堂环境的习惯,从而实现由“管”到“不管”的转变。以下对本文提出的观点进行简要阐述:

首先,课堂管理管的是学生的行为而不是学生的天性。课堂管理是维护课堂教学有序进行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面对处于他律阶段的低龄学生时,缺少必要的管理,不仅不利于正常教学工作的展开,也不利于学生发展。但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需要坚持以发展的理念来看待管理,即管理的目的不是落在对学生违规行为的惩罚上,也不是为了给学生带来精神上抑或身体上的痛苦,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教师需要在观念上作出转变:管理学生,并不仅是为了对学生这次违规行为进行纠正,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预防违规行为的再次出现。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明确管理的界限。处于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正因如此,他们会在上课的时候乱动,从而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对此,教师理应及时进行管理,但管理的对象应限于学生的违规行为,而不能抑制学生的天性。好动的天性抑或本能可以促使学生去行动、去实践,其中蕴含着无限发展的潜力。带有强制意味的管理手段虽然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管理效果,但可能损害学生的天性,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无益。因此,教师在做好课堂管理、在维护课堂秩序的同时,也要尊重并维护学生的天性。

其次,课堂管理的制度应该在师生共同协商中生成。制度是学校生活的构成性因素,有序的学校生活需要以制度作为支撑,制度一旦被制定,就被赋予了权威,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当服从。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行为并不是随机产生的即时性动作,而是特定规则指导下的规范性动作,如何赋予规范性动作以道德,则关涉到规范本身是否具有道德性的问题。当制度本身是不道德的,又如何期望在这种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成为道德的人呢?制度需要经由主体间的协商,在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中生成。班级管理制度不应该由学校或教师单向制定,学生不应只是管理制度的接受者。制度能否得到学生的认可是评价管理制度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学生不认可,甚至反对的管理制度,无论设计得多么完美,都是不道德的。因此,学校、教师在制定管理制度时,需要给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的机会。由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管理制度,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与遵守。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营造理想的话语环境,让学生参与到制度制定当中来,允许学生将其偏见、好恶,甚至个人利益带入对话过程,给予学生同等参与讨论的机会,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袒露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就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进行论证,并制定出为师生共同认可的管理制度。

最后,课堂管理的目的在于养成学生适应课堂环境的习惯。无论是课堂管理理念的变化,还是管理制度制定过程的变化,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养成适应课堂环境的习惯。本文所指的习惯,不是让学生养成仅仅被动接受教师管理的习惯,而是期望学生养成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适应有序课堂环境的习惯。课堂管理应该达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主动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并保持自身行为与所处课堂环境的统一,即保持安静,不乱做小动作,这是习惯的第一个层面。当学生养成了适应课堂环境的习惯,他们还需要对自身习惯进行思考,即在习惯中加入理智的因素。引导学生懂得,上课的时候要是说话,会打扰到其他同学,而且自己也会分心,影响学习。所以上课不能说话,不能乱做小动作。这是习惯应该达到的第二个层面。当习惯融入理智的因素,才是一种好习惯,而不是机械、被动、不加思考地接受来自外在管理的坏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应以追求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为目的,既要培养学生适应课堂环境的习惯,也要引导学生形成对自身行为方式进行理智思考的习惯,即主动管理自身行为,最终达到“不管”,这才是课堂管理的目的所在。

【沈艳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秦 岩

读者热线:010-62003489

投稿邮箱:zgdy_guancha@163.com

猜你喜欢

天性管理制度师生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天性是人心的影子
麻辣师生
或许,只因为天性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