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心灵,静待花开
2019-11-27曾长青
曾长青
【摘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倡导的标准。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德育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人的一生中思想最为纯洁的阶段莫过于学前阶段,对学龄前的幼儿开展德育教育,将会对幼儿今后的整体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归属感;感受熏陶;模仿同化;实际体验;发展累积
研究发现,一个人对某个群体(家庭、班级、学校、家乡、祖国等)的归属感会影响他对这个群体的亲疏度和情感。一般而言,归属感强的人往往具有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会自动将个人与群体联系在一起,为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感到自豪并愿与之共荣共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5—6岁的孩子应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知道家乡、祖国一些重大成就,爱家乡、爱祖国。作为一名湘潭人,应该为自己是湘潭人、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自湘潭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社区、街道等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7年是十四载创文接力赛夺标冲刺之年。一年来,市委市政府狠抓各项基础建设、营造良好公共秩序、培育文明社会风尚,跨越一个个台阶,解决一个个难题,全市上下携手并肩、戮力同心,共同托起了湘潭的“创文梦”,湘潭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多年夙愿,一朝梦圆。湘潭人民的自豪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全面增强,汇聚起了昂首阔步、擘画未来的磅礴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要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在主题活动内容的选择上,我们秉承与《指南》《纲要》的理念和要求相吻合的原则,坚持在观察幼儿、走进幼儿、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围绕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湘潭的重大事件等形成主题——《爱家乡》,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得到充分发展。
一、第一阶段:感受熏陶
在幼儿德育教育活动中,“感受熏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情感态度类的学习,绝不是简单的“讲道理”,或是“教”出来的,它是伴随着活动的过程产生的。
大班活动:了不起的湘潭人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有重大影响的湘潭名人的故事,乐意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2.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了解的名人事迹,表达自己对名人的情感。
3.萌发对湘潭名人的崇敬之情,为自己是湘潭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收集有关名人的信息资料。
2.《东方红》音乐,布置名人图片展览区。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东方红》,引出毛泽东。
2.播放PPT课件,了解毛泽东的丰功伟绩。
3.自由分享交流信息。
请幼儿结合自己的调查表和同伴交流:自己最佩服的名人是谁?他是干什么的?他有什么事迹或贡献?最佩服他的是什么?
4.请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自己最佩服的名人及事迹,并将自己讲述的名人图片展出,布置成名人展览区。
5.教师介绍自己最佩服的名人并说明原因。
6.播放课件,了解更多的湘潭名人及事跡,拓展孩子的视野。
活动中,教师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引导幼儿用完整连贯的语言与更多的同伴交流自己了解的名人及事迹。让幼儿真实感受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有我们湘潭人的身影。名人们的优良品质在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幼儿,激发了孩子们作为一名湘潭人的自豪感,提升了孩子们对湘潭的热爱之情,激励着孩子们长大了也要做一个了不起的湘潭人。
二、第二阶段:模仿同化
在幼儿德育教育活动中,模仿同化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模仿的榜样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如老师、家长等。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化效应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适应,强调对情感态度的感染。如果周围的人都热爱家乡、热爱祖国,那么幼儿自然也会充满爱国主义情怀。
湘潭市自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在各大十字路口,都可以看见文明劝导员忙碌的身影。考虑到安全因素,我特意拍了一段视频带回来给孩子们观看。早上八点,正是上班车流高峰期,股股人流汇集在小小的十字路口,文明劝导员手拿指示牌,用甜甜的声音提示行人:“请大家绿灯行,红灯停,谢谢!”路口虽然人流如织,但井然有序。天气虽然炎热,但行人如沐春风。孩子们观看视频以后,纷纷表示要做有礼貌的文明劝导员、要做遵守规则的司机、行人,当一名小小的文明城市创建者。于是,我将借来的劝导员背心、指示牌等材料投放到区域角,利用走廊的环境优势设置了道路、斑马线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进行自主的模仿、游戏。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彬彬有礼,尤其是那稚气的童声不绝于耳:“你好”“注意安全”“请走斑马线”……不论是开车者或是步行者都注意避让,各行其道,自觉树立了文明出行新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其实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教育孩子,要像爱护自己的家一样爱护湘潭,我们有责任将“共建文明湘潭,人人有责”的理念渗透给孩子们,这种理念必定会对他们产生长远的影响,也必定会对湘潭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三、第三阶段:实际体验
在幼儿德育教育活动中,体验是幼儿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态度形成的基础。涉及情感方面的学习,都离不开实际的体验活动。体验带来的感受和领悟是直接的、深刻的。伊里奇认为:“一个人要成长,首先需要利用事物、场所和过程,利用实践和环境。他需要去看、去接触、去修理、去掌握有意义的环境中的任何事物。”社区给予幼儿教育丰富的资源,社区资源是幼儿情感体验的试验田。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孩子在具体行动中感受家乡美,并升华热爱家乡的情感。
大班活动:家乡美
活动目的及意义:
为响应“志愿服务我奉献”的号召,培养幼儿讲卫生、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学校联手社区开展“家乡美”活动。
活动地点及形式:
打扫宾湖花园内的主干道。
活动对象:
大班孩子
组织方式:
每次8个孩子,全班分4次完成。
活动准备:
自带水杯、隔好汗巾、有标识的背心、扫把、撮箕等。
活动过程:
1.教师亲自示范扫地的动作及要求,明确职责。
2.师幼一起打扫,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的热情,适当指导。
3.打扫结束后,参观评价。
注意事项:
1.两个孩子为一组,明确责任与分工。
2.提醒幼儿不要拿着劳动工具追逐打闹,不要攀爬高台区域,注意安全。
打扫过程中,孩子们的精彩表现不断得到身边大人的肯定及赞赏,这较好地强化了孩子们的认知。打扫结束后,带着孩子们走在铺满鹅卵石的小道上,尽情地欣赏着小区的景色。迎面吹来一阵清风,还带着泥土的芳香和花朵的清香,不禁令人心旷神怡。绿化带里黄色的小花儿,摇摆着轻柔的腰肢,随着风儿婀娜起舞,好一副美景啊!在这次体验活动中,孩子们亲身经历,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了对家乡美的真实的感受。
四、第四阶段:发展累积
荀子《劝学篇》中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需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充分了解并尊重累积效应,对幼儿实施长期、有效的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整合到五大领域的教学中,贯穿到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环境教育中,对幼儿进行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的培养,让幼儿从小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爱国的种子,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德”润心灵,静待花开!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孙芳,王蕾.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M]. 長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6.
[3]崔利玲. 沿着“活教育”的轨迹前行[M]. 南京: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