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小学学生需求下的教师教学风格研究

2019-11-27张林巧

学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学生需求中小学

摘 要:教师的教学风格,不仅关系到课堂氛围与教学质量,更与学生的学习状态密切相关。中小学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受外界影响较为敏感,教师的教学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特点,逐步确立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教学风格,让学生对自身产生认同感,增强教学魅力。本文将以学生需求为前提,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风格养成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需求;教师教学风格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191-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178

教学風格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不同的教学风格呈现出的教学效果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在教师确立教学风格时,除了应该考量自身性格特点外,还应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其课堂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更应该转变千篇一律的教学风格,以个性化教学风格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提升学习效率。

一、设计个性化教学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具备超前意识,增强课堂教学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并能够根据学生学习需求对其进行合理整合,增强教学课堂的灵活性。教学思路的设计,应该以学生心理活动特点为基础,提升教学风格的适应性和层次性[1]。教师应该明确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并对其进行合理取舍,增强知识点之间联系性的同时,变通教学内容与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桃花源记》时,可以结合《五柳先生传》进行教学,使学生在了解陶渊明性格特点的基础上,明确其文章风格和思想价值,而不必拘泥于教材单元模块的限制,实现教学内容的灵活变通。由于学生之间性格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也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确定多样化教学风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探索个性化教学艺术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不应该只扮演传授者的角色,更应该扮演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的角色。教师需要将课堂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实现师生共同交流与探索。教师通过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特点,在教学中将自己的教学风格与文章内容融为一体,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提升学习效率。比如,在《海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激情澎湃的诗歌朗诵,表达出诗歌中蕴涵的热情与不屈精神。这种独特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增强学习兴趣。

三、提升自身专业修养

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当前教育发展特点和学生需求为基础,实现教学风格的转变与完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不同教师的性格不同,因此可能会存在教学风格上的差异[2]。但是,教师应该实现自我突破,根据当下教学内容培养多层次的教学风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比如,有的教师性格内向,但是很多教学内容却需要教师能够解放自我,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来完成教学内容。

四、创新教学手段

新颖的教学手段,也是教师教学风格形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教师更应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实现教学实践活动的改革与创新。教学手段的创新,是打破千篇一律教学风格的关键点[3]。比如,在《济南的冬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济南冬天的摄影图片和视频,学生通过调动视觉和听觉器官,感受济南冬天的环境气氛,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多媒体教学是实现教学手段创新的其中一种形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需求,探索更多新颖的教学方法,以确立自己的教学风格。

五、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教室当中,通过设置丰富的第二课堂,能够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风格产生好感,进而增强其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与课外活动的结合,也有利于教师不同教学风格的实践,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领域的拓展,能够将课内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外多关注《焦点访谈》等节目,并给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能够体现教学风格的独树一帜性,增强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

六、结语

中小学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养成,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增强自身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教学内容,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教学风格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增强自身创新能力,敢于在教学中对不同教学风格加以实践。

参考文献:

[1]王飞.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代际差异[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8(3):185.

[2]李云辉.中小学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指导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2016(3):35.

[3]徐丽华,傅亚强.中小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6):81.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张林巧(1975.3— ),女,汉族,河北宁晋人,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需求中小学
掌握学情,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效率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乡村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基于“学生需求”的教学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