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物理“导、学、问、练、评”五环节教学模式的建构和实践

2019-11-27柴兆红

学周刊 2019年31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摘 要:为了迎合新时代、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育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采用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学习中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由此本次研究提出构建高中物理“导、学、问、练、评”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提出个人对不同环节的教学观点。

关键词:高中物理;导、学、问、练、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31-0032-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1.023

随着当前社会教育变革的逐步深入开展,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2年)》以及教育部下发落实的高中教学变革创新行动计划通知中,明确提出应当推进高中教学的深入变革和六大创新。转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是落实教育变革工作的关键。由此笔者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建构高中物理课程的“导、学、问、练、评”五个环节教学模式,为类似研究及一线教学提供可参考价值。

一、高中物理课堂总环节设定

为了能够真正确保纲举目张,通过设定高中物理课程总环节,基于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探索下,结合于我校物理课程的开展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设定了“导、学、问、练、评”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导,即导入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参与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物理课堂教学;问,通过询问和探讨,提升学生自身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形成不耻下问的求知精神;评,通过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效,该环节作为能够体现教师自身教学作用,考验教师教学能力的环节;练,通过对学习内容加以巩固,实现强化训练作为能够提升成绩的关键环节。在本部分设计的教学环节,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及物理课程所定,在设计中需要对每节课的教学特点加以针对性考虑。

二、不同教学环节简析

(一)导

“导”作为引课环节,其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将具体新课内容导入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该教学环节直接对高中物理课程的學习成败起决定性影响。

1.趣味实验引入法: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教学“自由落体运动”时,教师可对教科书中的能够反映具体测量实验,通过改变刻度尺转变为自由落体运动时间刻度,达到“导”这一教学目的。

2.情境引入法:通过引入生活中学生所感兴趣的小现象或者笑话,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教学“运动快慢秒速——速度”时,教师可以引入笑话,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文章的逻辑关系,并对不合理之处展开解释探究,从而引导学生能够听课达到“导”。

3.故事引入法:通过在课程中引入历史事件以及名人轶事,确保学生对科学发展不易加以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例如,在教学“行星的运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带着敬畏精神进行学习,这切合“导”的教学目的。

(二)学

“学”就是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勤于思考,热爱学习,且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监督启发,以学生的自身知识掌握能力为依据,不要奢望学生得出最终结论,而是要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思考中有所收获。

(三)问

“问”这一教学环节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努力提出疑问,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我认为需要重视实现学生分组,通过在每一个小组中分设成绩突出的学生,保证学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提前预习,了解学习问题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四)评

“评”作为评价学生问题解决结果的关键过程,通过在这一环节中肯定学生的问题解决结果,并且对其予以针对性指正。我认为在这一环节应当重视解决如下问题: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程度;提出针对性解决意见加以点评;肯定学生的问题解决成果。

(五)练

针对“练”这一教学环节,通过对于学生本身状态,出题难度应当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训练“思”,从而实现对学生在“思”中的收获。针对“问”这一环节展开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所提出的疑问难题,避免学生出现知识遗漏情况,加强知识盲点训练。

三、结语

综上,“导、学、问、练、评”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线索,以促进学生主动快乐学习为关键点的现代教学模式,它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突出学、思、用结合,彰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互动双赢的课堂。立足课堂变学堂,致力构建高效课堂。在高中物理课程教学中应用“导、学、问、练、评”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转变传统高中物理教学质量差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邓成显.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探讨[J].学周刊,2016(1).

[2]张恒琴.浅谈物理探究式教学活动的设计[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15(4).

[3]郭长江.新课程物理教与学(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教与学系列)[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 柴兆红(1974.2— ),男,汉族,甘肃民勤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未来教室:高中物理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