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特色的森林旅游产品规划浅析
——以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2019-11-27王孟欣
陈 丹,王孟欣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北京 100010)
森林旅游是依托森林风景资源而产生的旅游活动,但旅游活动的对象又不仅仅是自然资源,还包括丰富的文化景观。文化是森林旅游彰显特色的重要依托。由于我国的历史文化悠久,各地均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属性,又由于中华文化的共通性,多地的文化精神主体又存在同属的渊源。因此我国现存的各级各类公园和景区在开展森林旅游的过程中,常常存在旅游产品文化定位不明确、文化主题不突出、文化特色不鲜明的问题,具有相同或相似文化属性的主体又会出现旅游产品文化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严重雷同的现象。如何通过深入研究和合理规划扭转“成也文化败也文化”的困局,使我国在森林旅游的大发展时期成功实现转型升级,适应新时代旅游消费群体的高品质需求,基于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规划研究和成功案例显得尤为重要。
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江上游、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境内的东安县,距永州市市区75 km,总面积14 548.6 hm2。森林公园地处桂林旅游圈、湘西南旅游圈、邵阳旅游圈的交汇之处,是南岳-桂林全国性黄金旅游路线上的一大节点,旅游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公园内自然资源条件优越,山川交错,溪河密布,动植物物种丰富,景观复杂多样,集奇、险、秀、幽、丰于一体,具备良好的生态旅游开展条件。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园内已形成诸多特色景点,具有一定的客源市场资源。同时与许多森林公园一样也存在文化主题同质化竞争、旅游产品文化表达不充分,文化旅游产品业态单一等问题,因此开展了基于文化特色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规划探讨。
1 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资源特色及旅游产品分布
据明隆庆《永州府志》记载:“永之东安有舜山、御陛源,皆祀有虞氏。东安近九疑,因舜巡狩所经也”,故而山体得名为舜皇山。基于此传说,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文化景观资源十分丰富,且几乎全部与舜文化相关,奠定了公园以“舜”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主题基调。
目前森林公园内“舜文化”景点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杨江源区域。此区域内致力宣扬舜帝与娥皇、女英的爱情故事,特色景观主要以舜帝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命名,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游览区域。此外,在公园的南北两端区域,还有天宁寺遗迹、城墙石、舜峰绝顶、舜皇庙遗址、三王庙遗址等景点,主要的文化寄托为祭祀,以纪念舜帝品行、才能和孝道,但这些景点分布较为分散,彼此之间距离较远,无法形成整体。同时,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景点的可达性较差,旅游吸引力仅限于小众范围。
2 基于文化分析的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规划思路
2.1 差异化对比竞合条件,确定文化产品特色方向
舜文化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多个省市均根据历史传说、地物名称等资源展开了舜文化旅游景区的建设工作。调查可知,湖南、河南、山西、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均设立了以“舜”为主题命名的公园、景区和纪念堂等。因此,对外如何在众多“舜”文化景区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成为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未来森林旅游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通过在基础条件、旅游主题、旅游产品等方面[1],与九嶷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永州)、新宁舜皇山森林公园(湖南邵阳)、舜帝山森林公园(山西运城)、曹娥景区(浙江上虞)、皇岗山舜帝森林公园(广东韶关)、舜耕山自然风景区(安徽淮南)、舜帝故里(山东诸城)等多个国内已经成形的“舜文化”公园、景区的差异化竞合条件对比可以发现,它们在规划建设时多以舜文化寻根祭祖、单纯冠名或片面宣德类主题为主,对舜文化的内涵及其潜在的旅游价值和形式的开拓缺乏深度。因此未来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发展应摆脱单纯的祭祀、宣德、纪念活动束缚,摒弃粗浅的文化符号,深入挖掘舜文化精髓,利用“舜帝南巡”的积极意义,从舜帝赏景、耕作、游憩、显德等一系列传说传达的环境美、劳作美、道德美等角度着手,突出天地人的和合过程,以寻求更高的舜帝“美学”境界作为旅游规划主题方向。未来在旅游产品规划上,通过“品、耕、享”等活动展现人与自然之合美,通过“孝、爱”精神的弘扬,传达仁德之情感,通过“养”(养心、养身、养性)主题内容的设置,表达身心双修之深意,以此完整演绎舜文化发展历程,展现其美学精髓,推出参与性强、寓教于乐的旅游产品,并将之作为未来森林公园旅游发展的主要方向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打造国内外独具一格的舜文化审美之旅。
2.2 系统性梳理文化资源,制定特色产品规划策略
在森林公园内部虽然有众多以舜文化为背景命名的森林旅游景点,但其文化体系建构不够完善,文化内涵表达尚显肤浅,文化载体形式较为常规,文化拓展空间局限性较大[2]。因此森林公园对内亟待突破自身瓶颈,系统梳理文化资源条件,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实现从宏观到微观一体化的特色规划策略:首先应将现有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相结合,展开合理分区布局,从宏观层面系统渗透文化内涵,使多个景区能够彼此联动表达完整的舜文化审美主题。同时各个景区内部适当增补文化内容景点,形成旅游目的地规模效应。二则应充分结合旅游市场发展新形势,整合康养、教育、商业、餐饮、住宿等多元化业态,形成多样化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结构。同时,在微观层面上紧扣文化特色深入挖掘,营造文化魅力空间,强化主题概念的趣味性和焦点性,打造个性化的旅游产品。
3 基于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规划内容
3.1 特色文化景区布局
规划以现状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为依托,划分七个旅游产品集成景区,在命名上紧扣文化内容,并将从舜文化中提炼出的“品、耕、享、孝、爱、养”几大主题充分融入到不同的景区当中,以旅游产品配套模式差异化为原则进行整体布局。
3.1.1 舜耕田园景区 区域内有良好的塘家梯田美景,规划将现有村落修缮改造,以“舜耕”为主题,打造一片远离城市喧嚣、回归田园的度假乐园,使之成为具有一定接待服务功能的旅游设施。其内配套建设舜耕田园康养农庄(附设瑶医药浴养生中心)、生态养殖示范基地、观光塔屋、舜耕群像等旅游产品。
3.1.2 龙潭幽谷景区 规划以“品赏”为目的,依托龙潭江峡谷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沿峡谷穿梭延展游线,以溪旁步道和溪中垒石为主要游路,开发观赏华南五针松林、龙潭瀑布、长桥吊索等峡谷探险旅游产品,引导游览者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品味幽谷自然生态之奇美。
3.1.3 舜城墙石景区 区域内的城墙石长久以来是远近闻名的地质奇观,游客对其敬仰有加。规划以地质探险作为游览主题,以探险爱好者作为主要游览人群,规划建设天车揽胜、望奇塔、石墙奇观探险乐园等多种探险娱乐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瞻望地质奇观的需求,同时普及与城墙石相关的文化传说,达到游赏学一体的目的。
3.1.4 娥皇女英溪景区 规划以景区现有游线为基础,对娥皇溪瀑布群、女英溪瀑布群进行提质改造,以娥皇女英与舜帝之间爱情传说为整个游线的人文线索,带领游客畅游如画美景,品水怡情。同时打造舜皇壁挂、金龟朝舜、红色剧场、瑶台山庄等重要旅游产品和景点,形成特色鲜明的景点和层层叠进的游线。
3.1.5 舜皇溪谷景区 本区主要以展现舜德之美为主题,修建完善舜皇溪野营地、舜皇幽谷及舜耕雕像、舜德碑帖,借情入景,充分展示舜帝耕作为民的大爱以及舜帝菽水承欢的孝道。规划根据现有景观资源特色,强化百丈险堑、平涧幽谷、蔸斩雷鸣瀑等景点,形成以“舜皇溪”为脉络、层层深入的悬崖峡谷景观,展现公园丰富的水文地质景观资源。同时从登山、休闲、品水、悟情、养性等角度深入渗透文化旅游产品,以展示舜文化的博大精深。
3.1.6 御陛源景区 规划利用御陛源景区良好的历史人文条件,打造一条舜帝古迹游线,引导人们领略舜帝南巡于此的情景。通过重新修缮舜帝庙、无宇三王庙等古迹,打造龙王殿、水底莲花等旅游产品,形成一条以古迹寻踪为主题的旅游产品体系。利用御陛源景区中丰富的山水溪瀑资源及可开发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山茶花,以茶园的形式形成规模化种植,并建设红山茶庄,为游客提供休憩养心之处。同时利用景区西南部河谷中层层叠叠巨大鹅卵石组成的风光带,打造休闲漫步度假场所。
3.1.7 大舜皇园景区 区域内自然植被状况较好,有大片银杏林和多处参天大树,风景清幽。重点打造舜皇文化园、东安武术村等旅游产品,全面呈现舜文化精髓,打造集参观、休闲、史迹人文科普、习武健身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展览展示区。
3.2 特色核心产品规划
舜皇山文化底蕴深厚,流传有许多舜帝南巡动人传说。相传舜帝出于对东安地区的深厚感情,留下了保佑东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康的十件宝物。舜帝十宝的传说涉及东安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丰富生动而又寓意深刻,以此为文化线索将其与原有的自然资源和新的活动策划相结合,进行产品化、景观化处理,打造新的“舜帝十宝景”,将其作为核心旅游产品置设于各区之中,随处体现舜文化的精彩纷呈(表1)。
表1 舜帝十宝景旅游产品
4 小结
作为我国唯一以“舜皇”命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文化内涵的表达和彰显是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未来开展森林旅游的重要切入点。通过对相同或相似文化主题景区的差异化对比分析和对舜帝文化渊源及其发展的有序梳理、提炼升华、归纳总结,确定了舜帝“美学”的文化产品方向,将“舜文化”的美及其带来的积极影响灵活应用到森林旅游产品规划之中,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整体布局,运用形象感知、信息传递、情感共鸣、环境体验等综合手段,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舜文化审美之旅。
文化特色是目前我国很多国家级森林公园及其他类型旅游景区等开展森林旅游的灵魂所在。湖南东安舜皇山国家森林公园基于文化特色展开的森林旅游产品规划有效地突破了发展瓶颈,抓住了“文化兴园”的转型机遇,大大提高了公园的竞争力和知名度,可以为遇到相同发展瓶颈的公园和景区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