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心境 具古以化
——读赵文火的山水画

2019-11-27吴利民

艺术品 2019年10期
关键词:文火设色纸本

文/吴利民

赵文火

1963年生,浙江桐乡人,宋太祖三十四代孙。花鸟师承岳石尘,山水师承曹文驰。结业于清华美术学院施云翔彩墨山水高研班,得美术评论家、画家舒士俊指导。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研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管理学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宾虹艺术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东方翰林书画院高级画师,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嘉兴画院特聘画师。

匡庐烟云75cm×13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清远 120cm×45cm 纸本设色 2017年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在表现体裁、章法、风格流派、笔墨意趣等方面都形成了独有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水墨山水画已然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近年来讨论争论不少,讨论的核心是中国山水画到底向何处去?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已经成为许多画家、学者探讨的新课题。山水画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传统的继承,另一方面又需要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在创新意境的表达、笔墨章法的活用和艺术精神的传播,这两方面的融合中探索新的路径。就此而言,赵文火多年来的艺术探索,在传承和开拓两方面同时着力,形成了中国山水画独特的意境表达,形成了独特的笔墨语言,写出了个人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长期的创作实践,让他实现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并重,创作中学养与画艺相融。他的代表作和近年的新作,让人看到了他自成风格的艺术气象和孜孜不倦的艺术精神。

纵观赵文火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到他对祖国山水由衷的热爱。每年他都抽出大量时间去祖国的名山大川游历写生,他坚信创作要有生活,山水画的创作一定要有身临其境的经历,要有切身体会。他在游历中感受祖国山水的壮丽、秀美,在游历中升华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在游历中去激发创作的激情。这种游历中产生的激情,更激发了他钻研中国山水画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他去钻研王维的诗画,去体会南“宗北派山”水的不同意境,去体会《富春山居图》的境界。他在游历中去实践“搜尽奇峰打草稿”。近十年来,赵文火怀着一颗诗心,游富春江、新安江和长江三峡;访武夷山、龙虎山、武当山、神龙架、青城山;登庐山、进四明山、浙西大峡谷;觅太湖源头、钱江源头;并三上九华山和三清山;五上黄山,九上雁荡;特别是近两年先后两次去了华山、泰山、嵩山、峨眉山、五台山等地采风。在走访各地山水中,搜集了大量素材,创作了大量作品。他用了四年时间走遍三山五岳,正是因为他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对中国传统山水画人文精神的热爱和艺术创作的新追求,让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写生作品还是创作作品,他追求的是笔墨的精致华美和浓浓的生活诗意,传递的是他感悟到的大自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

纵观赵文火的创作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中国人文精神的热爱和传承。中国画历来一直受“儒”“道”“释”思想的影响,“元四家”也不例外,他们依然将儒家的人生信守和道家的无为哲学、佛家的空寂观念融合在一起,对现实人生实现了超现实的思考,投身于自然大化,使精神与天地合一,以求得自我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慰藉,他们的艺术往往带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故而他们的作品都表现出失落文人浓重的虚无和空寂的意念,蕴含着清高和孤傲的品性。赵文火能在学古之时,又勇于开拓、勤于创新,追求一种他所向往的有诗情画意的抒情性意境氛围。我们看到,他学清初“四王”,在布局中,却有意识地规避了壅塞、堆叠和刻板,而勉力去追求一种劲中见秀,潇洒逸然,富于诗意的抒情氛围。古人画云水,常用留白和勾线之法来处理,而赵文火则连接了西画的手法,运用渲染之法,笔笔画出云水的缥缈流动之感,给画面带来富于动感的生气和活力。这样的处理,在视觉上更有实感,更厚重,也更有生活的真实之感。在《层峰欲断处》《秋亭嘉树图》《晨钟惊花鸟飞》等一些画作中,均让人既可感受到流溢画面的盎然古意,又可领略到散发着时代光彩的抒情意味。近年来他努力向山水画名家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他从黄宾虹、张大千等大师作品中吸取营养,在跟随曹文驰的写生实践之中学习笔墨的运用。特别是黄宾虹艺术精神对他的影响颇深。宾虹大师云:艺术流传,在精神不在形貌,貌可学而至,精神由领悟而生。“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使他领悟到,实景写生,并非只是取其山水之貌,更主要的,是要在自己感悟到的山川特有的品性之中去寻觅灵感,并准确地运用丰富的艺术语言,将自己的这种文化感受巧妙地传递出来。我们从他的一些近作中看到,虽然是写生,与实景相比,常是似是而非,又似非而是。但是,黄山的宏伟磅礴,华山的险峻奇伟,武夷山的清峻高迈,三清山的雄峻高爽,庐山的神秘劲秀,青城山的葱郁玄深,雁荡山的苍郁浑厚,太湖源的灵活秀润,富春江的秀美多变……在他的笔下,无不都是生动、准确、细腻地显现了出来。这里,我们读到了山川的品格,同时,也感受到了画家面对山水时的澎湃心情。

初阳 182cm×8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巴山新雨 130cm×80cm 纸本设色 2019年

春江一曲 60cm×155cm 纸本设色 2018年

剑池留云 140cm×85cm 纸本设色 2019年

眉山秋色醉翻天 182cm×70cm 纸本设色 2018年

纵观赵文火的创作,可以看到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非常注重技法上的创新。从他近期创作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山水画中的“势”“境”和“韵”的与众不同。他在作品中非常注意“势”的营造,他用多年学习的深厚基础知识,营造主体的宏大气势;他用自己写生的心得勾勒出豁然开朗的视野;以小中见大的视角,构造出富有冲击力的画面;他常用长线条去表现山中之水的幽长和飞流直下之势。他在作品中非常善于“境”的营造,他善于用树木的细描营造万径人踪灭之境,善于用山涧汇聚成溪衬托千山鸟飞绝之幽,他用画面留白的处理让人感到山水的远。他在作品中还非常注重“韵”的营造,他用笔墨营造出氤氲之气,这种韵的营造让画面有一种灵动的感觉,让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作品特色的形成完全得益于他对技法的钻研和在传承中的大胆创新。他近年创作中的笔墨由先前的偏向写实而渐趋强化写意。用笔用墨,由绚丽而归于平淡,由繁茂而趋向简约,由精致而走向旷达。画面多见大线条、大起伏的交错,笔墨突出大点大面的组合。这些作品,意境宏迈,辽阔大气,墨含机趣,灵活通透。近期创作的《春江一曲》《清远》等作品就属此类。在这些作品中,不再追求自然景观的刻意再现,而是在融进人文因素、生存态度、文化心情上下功夫,重视对于即时文化心境的植入和传递。看得出来,他力求要使山水和人文在形而上层面上有一种连接、传递和表达。在此,笔墨已不仅仅是一种形式,同时是一种内容。透过笔墨,可让人意会到,有一种刚劲和灵秀的气质在此融合;可意会到,有一种乐观开朗、幽默倔强的文化精神游荡其间。这是他笔墨升华的一种可喜现象。

众所周知,任何艺术门类的突破离不开艺术家个体的突破,艺术家的创作道路、审美取向,均会受制于所处时代的影响,以及与他们的人文修养、个性性格的趋从分不开。赵文火旷达大气、洒脱空灵、劲中含秀、苍郁简约的画风新追求,与他自小就受到熏陶的浙越地域的文化人格精神是相通的。而这种刚健中见秀润的笔墨特色,也正是他的气质、禀赋,乃至人生际遇的最忠实的显现。既是对大自然勃勃生机的一种体认,又是继承浙越人文化积淀、以心画景的一种艺术写照。尽管这几年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取得骄人的进步,但他始终觉得简单的技法提升已经不足以支撑艺术上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在回归本源、师法自然的同时,要更加钻研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获取更多的力量,更多的艺术自觉,更多的艺术思想。而他这种努力的方向或许正是中国山水画走向未来,获得突破的一个重要的选项。我们相信赵文火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更稳更远。

猜你喜欢

文火设色纸本
国画纸本设色《荷》
韩景燕作品集
《岩高千尺虎》
王少桓
赵文火
赵文火
熊明非作品选
赵文火
《独白系列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