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策略之我见
2019-11-27李东
李 东
(贵州省沿河县土地坳镇中心完小 贵州 沿河 565300)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教学呢?
1.更新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综合体,有利有弊,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利与弊会相互转化。在传统教学中,班级授课制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优点,展示出了有利的一面。但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远程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再加之学生在个人智商、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导致了班级授课制已不再适应现代教学的发展,其重共性、轻个性的特点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很难因材施教。新课改明确要求,要转弊为利,按照现代化教学理念,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选用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焕发出生机与活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皮亚杰特说过“所有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兴趣”,实践也证明,兴趣对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执教《圆的认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两个小朋友骑自行车的情境,其中一个小朋友的自行车轮子是正方形,另外一个小朋友的是圆形,在平坦的路面上,第一个小朋友颠簸地很慢地走着,而第二位小朋友却平稳地快速行进,学生看到正方形的轮子哄堂大笑起来,这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圆的自行车轮子在平坦的路面上不会颠簸?而正方形的就会颠簸?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讨论热烈,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出来,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了准备。
2.给学生树立信心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在“三为主”高效课堂的模式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应该按照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用教”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3.选用开放性的教学内容
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强调,数学学习并不是单纯的解题训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性的教学内容首先表现在开放题的应用上,以开放题为载体来促进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弥补了数学教学开放性、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数学开放题的类型很多。在开放题的使用中要注意,开放题中所包含的事件应为学生所熟悉,其内容是有趣的,是学生所愿意研究的,是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够解决的可行的问题;开放题应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水平程度的解答,学生所作出的解答可以是互不相同的;开放题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还表现在学习的材料应不局限在教材这一点上,生活事件、实践活动、成长经历等都可作为学习的材料。
4.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探究,获得思维方法
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思维的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除给学生提供丰富、直观的背景材料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还要把学习与探索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自己,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
例如:在“可能性”一课中,在交流第三种情况时(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绿球),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应该全部放绿球,但是有两位学生坚持自己的想法,认为应该放很多绿球,放一个红球。这时,我马上按照那两位学生的想法在口袋里放了16个绿球和2个红球,并让那两位学生亲自摸一摸。事实胜于雄辩,最终那两位学生放弃了自己的想法。问题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逐步解决。通过实际操作,他们亲身体验到了要做到“任意摸一个球,一定是绿球”,一定要在口袋里全部放上绿球。这种数学思想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通过亲身探究自己构建起来的,使他们真正理解、真正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