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合的深度研究
——以使用e-world教学平台为例

2019-11-27劳淑怡

读与写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研学工具

劳淑怡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能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番禺区教育改革的需要:在番禺区不断升级优化“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并没有明确的理解,并且在合理把握和实际操作中存在种种误区。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融合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仍然脱离不开老旧的传统课堂的思想。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有利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变革,有利于实现“研学后教”小学数学课堂改革,有利于升级优化“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的研学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

1.国内研究现状

其实,国内很多学者在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融合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得出了很多相关结论。教授学者们提出的观点对于笔者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借鉴作用,下面分析几个主流思想和主要的研究现状。

1.1 以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融合”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融合到课程中——就像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一样自然、流畅。

1.2 以何克抗教授为代表的“改变教学结构”。在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是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1.3 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东北师范大学解月光教授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1.4 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提出,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时代学习的重要方式,数字化学习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1.5 以蒋鸣和、徐新逸教授的“融入”说;以黄甫全教授的“课程建构”说。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互动性双向整合促进师生民主合作的课程与教学组织方式的实现和以人的学习为本的新型课程与教学活动方式的发展,建构起整合型的信息化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

1.6 以南国农教授的“工具”说。指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达到促进学习的目的。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系统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的各个领域,班级授课、小组学习、自主学习,成为既是学习的对象,又是学习的手段。

2.国外研究现状

1985 年美国启动了“2061 计划”,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应与学科相整合的思想。1998 年 2 月温哥华学区的“信息技术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可以创设一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并与广泛的社区相联系的学习环境。”日本在 1998 年 7 月日本教育课程审议会发表的“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咨询报告中,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明确计算机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英国早在 1995 年就明确要求将信息技术的使用贯穿于本国的各门学科的教学中。澳大利亚的整合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85—1991年,是整合研究的兴起阶段;1991—1997年,为发展阶段,1997—2005年,是整合迅速发展阶段。

3.学术思想

3.1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选择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能促使教学目标在最大的程度上得以实现,这样的话,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在短暂的一节课的时间内轻松愉快的得到尽量多的教学成果。

3.2 “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把翻转课堂理论和个性化学习理论进行优势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可以全身而退。

4.立论依据

本课题以 TPACK 理论、个性化学习理论、翻转课堂理论、PBL教学理论作为立论依据,提出以使用e-world教学平台为例,研学后教理念下的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新型模式。

5.特色与创新之处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发挥“互联网+学科教育”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中所形成的优秀教学案例,通过微信、QQ等信息技术手段,利用网络进行宣传,扩大影响。我校安装了全新的教学平台,升级优化了学生的研学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工具,为打造高效的研学课堂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在本案例研究开展的过程中,所有课题组成员教师将用e-world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丰富了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手段。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研学工具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依托研学旅行 实现实践育人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准备工具: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