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差生的培养
2019-11-27罗润华
罗润华
(贵州省福泉市道坪翁初小学 贵州 福泉 550509)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学困生的形成所涉及的内容和影响相对比较复杂,为了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老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不同教学策略的优化和升级,立足于学生目前的数学学习情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稳定提升。另外,我国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之中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小学数学老师需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发展,针对小学中段数学教学学困生产生的实质原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和不足。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虽然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已经逐渐开始实施,老师也已经准确的了解了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对老师的影响太深,毕竟他们实施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很长时间了,突然转变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很多老师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这样他们在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内容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会穿插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样所起到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不好,老师和学生之间总会有一种等级关系,学生总是非常害怕老师,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会找同学解决,虽然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学习不是很紧张,但是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有很多问题学生自己也无法解答,使得学生这些问题无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选择去问老师,因为他们本身就不喜欢和老师交流,久而久之,学生积累的数学问题越来越多,最终沦为学困生。
因此,老师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和学生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让他们能够信任老师,愿意与老师成为朋友,这样学生会愿意向老师问问题,同时也想要听老师对数学知识的讲解。老师要想和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首先要完整的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紧随时代的步伐,同时老师也要适当的转换自己的地位,毕竟在新课程改革中,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则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引导者,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引导下学习数学知识,进而能够更好的理解这些内容。在课堂上,老师要以一种比较平和的态度教授学生,不要总是采取命令式的语气,而且老师要把学生看成与自己同等地位的人,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比较平等,不要让学生觉得压抑,以此来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这样他们对数学这门课的看法也会逐渐地转变。
2.注重问题解决策略的指导和反思
对于学困生而言,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往往会无从下手,他们需要掌握一种科学的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的策略。指导和反思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知识基础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后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以立体几何的表面积、体积教学为例,这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从平面向立体的过渡,是之前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要以开放的视野探索,回顾以往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结果和内容,注重教学思路和关键因素和总结该模型允许学生回顾问题并理解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概括的模式让学生回顾问题,并了解问题的解法。如以这几个问题为导向:这是什么图形?我们要求什么?我们选择哪些公式来求?题目中告诉了我们哪些已知条件?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带着学生一起复习问题。对于阶梯中主要的思想、关键的因素以及问题的模型,都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进行概括,继而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加以掌握。之后,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学生就可以将总结出的模型当作应对问题的武器,直接拿来使用。
3.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将自主合作教学模式积极的应用于实践探索环节,能够有效转化小学数学学习环节出现的困难生问题。教师在这一环节,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积极的引导,以保证小学数学学习效果的最大化实现。“视、听、练”作为数学学习的必备能力和发展要求,教师在引导教学活动过程中,关注的重点环节和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教师必须将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对学困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积极引导,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认为应用题的掌握比较困难,为此教师需要将此作为突破学习障碍的关键。例如,通过进一步分析学生的学情,选择能够激发起学习兴趣的导入材料,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与教师的配合度,最终能够积极的参加课堂教学互动。在对课堂导入材料选择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转变教学方法。这种导入手段的多样化,不仅仅能够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氛围的轻松化,而且能够最大化的适应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从而进一步推进高效性课堂的建设,最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
结语
数学是一门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的学科,在学习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瓶颈时期,教师不应放弃学生,应主动与其交流,了解问题所在,并帮助或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还应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并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而喜欢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