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2019-11-27廖景凤
廖景凤
(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完小 贵州 遵义 564100)
1.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原则
深度学习的过程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如果只在原有的框架内实施,很多不适应性就会表现出来。因此,在深度学习的过程设计上要抓住以下三点。
1.1 深度学习要做好充足准备。在深度学习之前,一定要准备充足,这是深度学习的基础。教师要指导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弄清数学课程的进度、内容,尝试对数学题进行解读。预习要达到的效果是,掌握课程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一般试题,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对新的知识点要重点练习,把难点提炼出来,做好标记。这个过程主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如果完成不好,将会对深度学习产生阻碍。
1.2 深度学习要确保生动有趣。深度学习的实施过程应生动有趣,不能照本宣科地灌输,而是要激发学生潜在的深度学习能力,因此,选题很重要。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要把难点转化为兴趣点,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充满情趣的课题。例如,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稳定性问题,提前让学生采用硬纸板自制三角形和四边形物品,并当场实验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哪个物体更稳定。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同学之间产生了互动,气氛就会活跃起来,通过比较、探索、争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的不仅仅是“三角形是最为稳定”这样的知识,更能启迪和发现学生深入学习的潜能。
1.3 深度学习要力求主题鲜明。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还需要一个鲜明的主题贯穿其中,每个课题都应该是深层次的,而且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师的责任是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积极性。所以,深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个课题的不断深入探索,一个个疑难问题不断被攻破的过程。教师设计的主题,要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思维,要有一定的深度,值得思考和探索,旨在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主题的破解要能够通过学生自身学习的过程,或借助仪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实现,但不能设计偏离深度学习轨道的生涩难懂的怪题、偏题。
2.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开展深度学习研究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我们引导教师树立“从知识技能导向转为良好的数学素养导向”的教育观念,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学素养、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实现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均衡发展。
2.1 依据学生的认知状态授课,促进学生理解力的深度发展。学生受认知水平的影响,接受能力也不同,往往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提升,所以,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态进行授课,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理解力的深入发展,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而数学概念语言的专业化和简洁化,使学生感到晦涩难懂。因此,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老师的讲解中感到有趣而且简单,从而促进学生理解力的发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妈妈让你去买冰激凌,你买了5根5块的和5根10塊的,一共花了多少钱?并列出算式。学生经过思考后,写出了两种算式分别是:5×10+5×5=75(块);5×(10+5)=75(块)都很容易算出答案,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两种式子的计算方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呢?这时学生的求知欲瞬间被点燃,积极地进行思考、讨论,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可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状态授课,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从而提高数学综合素养。
2.2 注重学生课余生活,促进数学深度渗透生活实际。小学生处于贪玩好动的时期,老师应在课余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讲故事、唱歌等方式,让学生在一天紧张的学习后,得到调整和放松。而且老师可以在活动中穿插数学知识,以加深巩固知识点,还可以使书本知识活起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并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感悟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以促进学生的数学生活化,感知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减少抵触心理甚至让学生喜欢钻研数学。可以说,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老师应在课余生活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观察生活,从中去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和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来促进数学知识深入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简而言之,小学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其设置的目的是帮助小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算数及其他问题。因此,数学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多样化教学的具体应用条件及实际效果,减少甚至避免多样化教学下教学问题的出现,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形式丰富、过程多样的新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