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分析
2019-11-27李容
李 容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云龙小学,四川 广安 638009)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由于数学学科属于教学中的基础学科,该学科的学习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严谨性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现实生活中以及步入社会后解决相关问题都需要运用数学的知识[1]。而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的教学难度同小学相比有所增加,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差异逐渐显现,该阶段的学生对数学的相关理论存在独特的认识与见解,从解决问题过程中得到的成就感增加。由于数学属于抽象性的学科,教学内容相对沉闷[2],因此,在该阶段为了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应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与总结,探讨增强初中学生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措施,具体内容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展赞赏式教育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敏感度较高,急于寻求认同感。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研究发现积极的教育方式能够起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展赞赏式教育。第一,数学教师应在课堂中善于发现,善于寻找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并及时进行赞扬与鼓励,尤其是对于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不但应发现学生在班级排名中的进步,还应发现学生自身的微小进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与积极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见解与思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思想,同时应尊重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3]。在批评教育时,数学教师应避免在全班同学面前的直接指责,可私下进行沟通与引导,了解学生的思想,明确学生的行为模式的本质因素,从而保证教育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二、教学方式的调整与改革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较高,学生乐于参与探究式的课程。因此,数学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调整与改革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可在课前设置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自然的引入问题;而在教学期间应用启发式引导方式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思维,可在知识点的讲解期间穿插典型性的练习题目,营造多元化的教学模式[4]。数学教师还可设置与组织学习小组,参与问题的讨论,使每一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提高课堂中的教学的效率。
三、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课外探索
学生的成就感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数学教师应定期为学生创造体验到成就感与成功的环境与条件,在条件的设置中应兼顾各个学习成绩的学生,促使学生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数学教师可在课后安排一定的探索式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课外探索,使学生在自己试验探究与查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不但提高自身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增强学习的信心,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低且动力能力较高的学生,促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5]。另外,探索式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促使学生在抽象问题、推理判断与答案总结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与逻辑的严密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6]。
综上所述,在实际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与性格特点,结合学生的感兴趣的内容与形式,开展教学方式的调整与改革,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开展赞赏式教育,鼓励学生进行问题的课外探索,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初中学生的未来发展与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