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科院实验中心:40年筑起丰富的生物资源与基因库
2019-11-27胡利娟
文/本刊记者 胡利娟
任重道远需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40年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横跨4个气候带分别成立的4个国家级林业科学实验基地(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和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取得丰硕成果。不仅构筑起最丰富的生物资源与基因库,还在建设林草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加快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0月28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刘世荣在江西省新余市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树木园召开的该院实验中心成立40周年纪念会上强调,中国林科院实验中心40年共收集、保存各类重要的林木种质资源33000余份,有效拯救、保护了我国典型地区重要、特有、濒危的林木种质资源,并引进、保存了一批名、特、优重要价值的林木种质资源,为林业科技创新和林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遗传基础,夯实了科技创新战略资源基础。
目前,中国林科院实验中心构建完善了由林木种质资源库、良种基地和树木园等构成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创建了4个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2个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有3个树木园成为中国植物园联盟成员,稳步推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建设。
创新服务,引领科技试验示范
先后承担杉木、油茶、棕榈藤、沙棘、珍优树种、菌根、荒漠化治理等各类科研试验示范项目600余项,作为合作单位获得科技成果203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奖励159项,审(认)定新品种7个、良种33个。
40年来,中国林科院实验中心紧扣国家林业科技创新发展方向,与16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以及国内46个林业科研单位以及大学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关系。
不仅如此,还构建了杉木丰产高效培育试验示范林,单位面积蓄积超过杉木速生丰产林国家标准的66.7%,技术推广面积达到200余万亩。主要工业用材树种菌根化育苗造林技术在我国28省(区)、市推广应用。
以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为例,其筛选出50个热带南亚热带珍贵优良树种,有36个树种已大规模应用于南方地区林业生态建设,推广面积超100万亩。并围绕人工林近自然森林经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经营技术和政策、珍贵树种大径级高价值用材林培育和多目标森林经营、陡坡集材技术等深入开展了国际交流合作,建成多树种、多模式、大径材人工林野外综合试验平台。
而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则建成人工绿洲科学试验基地14.4万亩,实施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能力建设和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建设等项目,集成示范推广我国荒漠化治理技术,支撑了“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合作。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开展生态公益林的结构调整、质量精准提升等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营建华北石质山地生态公益林经营示范林2000亩。
推广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科技成果宣传窗口,中国林科院实验中心不断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动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
在助推新余市成为全国油茶种苗基地上,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采取“良种+技术+推广”的模式,将高产油茶优良无性系育苗及栽培技术辐射推广,繁育油茶良种苗木1.3亿余株,指导营造高产油茶示范林10万余亩,支撑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
在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培育珍优树种苗木每年近200万株,培训超5000人次,全面覆盖南亚热带地区。沙漠林业实验中心选育出50余个沙棘生态经济型优良杂种,并将31个沙棘优良品种推广到15省区,推广面积35万亩,是沙棘良种品种最多、质量最好和保存最全的核心育种实验基地。华北林业实验中心构建了树月季优良砧木及配套的培育技术,已经推广至江苏、河南、河北等地,在世界园艺博览会等多个竞赛中获奖30余项。
“这些成果在为地方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刘世荣介绍说,服务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充分利用中心树木园、植物园等平台,开展科普宣教。同时,各中心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立足实验中心森林资源优势,探索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人才培训基地,培育实验中心新的发展动能。
比如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2010年建设了“井冈山干部学院林业国情教学点”,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获“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科普教育基地”称号,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建有“巴彦淖尔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华北林业实验中心获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等称号,扩大了林业科学知识在社会的普及与影响力。
整合资源,树立林草新样板
当前,我国林业草原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森林康养等产业,积极推进林业科普宣教,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和优质林产品的需求成为新驱动;加快培育国家储备林,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全面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新业态,对林业草原科技创新工作赋予了新的任务,对科学试验、科技示范等科技创新服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此,刘世荣强调,新时代、新起点,中国林科院实验中心要以服务林草科研创新大局、服务建设世界一流林草科研院所为总目标,精准定位,开放合作,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认真履行科学试验、科技示范和战略资源长期保存三大职能,树立林草试验示范新样板、新标杆,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引领者和示范者。
那么,中国林科院实验中心如何建设成为世界一流林业实验基地和科研平台,成为世界顶尖科研成果的试验示范聚集地?在引领林草产业发展方向,提升国内外影响力上又有哪些措施?
对此,刘世荣要求,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精准定位,精准规划。制定出台《中国林科院关于加快实验基地发展的指导意见》,破解实验中心发展难题,整合优势、补齐短板,促进实验中心改革发展。
其次,要激发体制机制活力,提升科学实验服务能力。完善实验中心现代化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提升实验中心发展张力。
再次,要加强平台建设,打造一流种质资源保存基地。以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重要科研成果保存、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保存为核心目标,加快推进国家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主库)建设和现有种质资源保存库提质增效,提升实验中心种质资源保存管理能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种质资源保存体系。
最后,要以需求为导向,推进成果转移转化。紧扣生态建设需求,认真组织困难立地森林经营技术示范推广;紧扣精准扶贫需求,认真组织推广经济林果、珍贵树种良种和栽培技术,助力精准脱贫;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成果产业化服务体系,推进新技术、新成果与企业、市场的无缝对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紧扣社会大众需求,创新科普宣教模式,探索森林康养基地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生态和优质林产品。
|新|闻|链|接|
应运而生创示范样板 四大中心扎根深山荒漠
地处广西凭祥、与越南毗邻的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从建立之初开展珍贵树种引种驯化、树木园建设和珍贵树种栽培技术研究,到中期科学试验示范林的营建、成果推广与开发利用,再到近期确立的以珍贵树种大径材培育为主导的多功能近自然森林经营的发展思路,其成果为地域性森林经营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和示范样板。作为全国文明单位,热带林业实验中心被誉为镶嵌在南疆国门的一颗绿色明珠。
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是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林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中试基地,主要开展以油茶、杉、松、竹、阔等为主的种质资源收集与保存、良种繁育、栽培技术及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等研究。其中,“长林”系列良种构成了油茶产业良种主体,是全国70%的油茶产区主要推广良种,为区域林业产业扶贫、带动乡村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中心立足国家级长期科研基地,发挥森林康养、林下经济、高品质种苗繁育的总体发展思路,正引领中心大跨步砥砺前行。
拥有“沙漠中的绿色工程”美誉的沙漠林业实验中心,先后在沙漠腹地建设了实验场4个、人工绿洲科学试验基地14.4万亩,其中灌溉绿洲6.1万亩,是荒漠化防治研究的重要平台,为全国荒漠化防治树立了示范样板。中心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突出贡献单位、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集体等荣誉。
位于北京西郊生态涵养区的华北林业实验中心,是根据我国林业发展布局和林业科研区域性特点,在我国温带地区建立的永久性、稳定性、可靠性的国家级林业科研实验基地。中心积极践行“支撑生态建设、引领产业发展、服务社会民生”的林业科技发展思路和实践,为京西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华北暖温带生态公益林质量精准提升、国家级林木种质资源设施保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