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探析中职学校《幼儿教育学》的有效教学途径
2019-11-27魏雅红
魏雅红
(四川科华高级技工学校,四川 成都611230)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幼儿教育规律以及学前教育学校教育规律的应用型的学科,同时也是幼儿教师们得必修科目。《幼儿教育学》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需要注重对学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出优秀的专业化高素质幼儿教师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幼儿教师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而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为学生适应未来幼儿教育工作岗位的需求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中职院校所开设的《幼儿教育学》,还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背离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结合当前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探究如何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来促进中职《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明确目标,有效实施教学计划
作为幼师教学课程体系中的基础性理论学科,《幼儿教育学》的教学目标会受到幼师人才培养总目标的制约。通常情况下,学前教育课程开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幼师学生教育素养的提升,这些素养主要包括: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备优秀的教师责任感与使命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形象科学的教学理念、具备成功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相关能力等等。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目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特此开设了诸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学科领域教学活动法、教育见习和顶岗实习等课程。其中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都是不同的,这些课程之间互相独立、有着明确的分工,共同承担起培养幼儿教师整体素质能力的任务。在此课程体系下,开展《幼儿教育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们掌握与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其科学的教育理念,养成积极的教育情感态度。中职教师需要将《幼儿教育学》课程的目标加以确定,要求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养成优秀的教学实践素养。
二、创设情境,有效实施案例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教育学》课程学习中去。案例教学法是在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引入生动的案例,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转为形象生动的案例,并且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感性认知逐渐上升到理论认识的高度。要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一味地要求学生对相关的概念、规律以及方法、原则等理论知识进行强行记忆的现状。比如说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保教结合的原则”这一知识内容的讲解时,就可以引入相关的案例: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小王同学因为紧张不小心尿裤子了,这时候你身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怎么处理?一开始学生们认为这属于保育员的工作范畴,与自己没有关系,教师可以前期学生们在幼儿园中的实习经历,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保教结合的本质应该是保育和教育虽然各有自己的主要职能,但并不是截然分离的。教育与保育之间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二者的工作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创设的情境,相对课堂上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理实结合
首先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加强对教育理念的更新,从传统的纯粹理论知识的讲授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教学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运用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分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整体提升;其次中职教师需要组织学生们到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幼儿园内参与教学实习工作,了解实际幼师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并且引导学生们将在学校期间已经掌握的理论教学知识,在幼师实际工作实践中加以灵活地运用。及时总结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密切融合,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幼儿教育学课程中应用的综合分析和探究,我们清楚认识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重要性与价值性,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仅对整个幼儿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有助于未来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需要充分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促进社会和教育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