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初中数学教学中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2019-11-27张玲琴
张玲琴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灵江中学,浙江 台州 317000)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已经形成,对学习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有些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总是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去做,导致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按部就班地学习,学生慢慢地便形成了懒惰的心理,不愿意自主学习。初中数学知识就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抽象性,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才能由易到难的逐步深入理解,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方面多下功夫,正确树立学生的独立学习观念,采用分层指导的教学方针,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善于学习,掌握有效的学习技能,从而为学生美好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一、教师转变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的是以教授为主,教师把解题过程告诉给学生,检查作业时直接对错进行批改,没有给予建议和指导,导致学生只能认识到结果的错误而不知道在哪个环节出错,不能达到学生灵活掌握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是最重要的,完成给予到引导的转变,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这三个阶段都有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学生了解下一节课教师要讲的内容以及自己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其次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大脑活跃起来,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动力,最后让学生养成课后复习的习惯,达到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教师在转变教学观念后,以良好的榜样为基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队伍中去,比如在人教版初中《一元一次方程》讲解中,教师改变以往直接教授新知识的方法,为学生制定预习目标: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特征?使学生养成带着目标进行预习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讲讲自己的预习成果,并表扬预习较好的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通过逐层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回顾课堂知识,布置练习作业提高学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题的能力,并让学生联系实际找到生活中能够用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一种模式贯穿于整个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新鲜感逐渐被疲劳感所代替,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慢慢地被消磨打平,而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新奇感,让学生长期地处于激奋的学习状态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任何阶段的数学知识都与生活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准备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难以理解数学知识难点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为同组学生制定相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各司其职,互相督促和交流,每个学生都会为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而努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当遇到比较抽象化又无法使用生活实例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部分要在学生充分进行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三、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达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懂得如何将所学知识进行串联,促进学生系统知识体系的形成,让学生运用数学思维去思考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比如《不等式的性质》中,教师可根据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先让学生复习实数之间的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再出示课本中的例题让学生试着独立运算,检查学生的运算过程结果,并对学生的运算步骤进行点拨,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复杂等式之间的比较方法,并灵活运用以往所学知识,提高这节课的学习效率。
数学的逻辑性和思考性都是非常强的,需要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学习中掌握知识,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不断的指导和督促,需要教师不断地改变教学理念,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为了美好未来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