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激趣教学
2019-11-27刘家平
刘家平
(灵璧实验学校,安徽省 宿州 234200)
一、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师生互信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可能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某一学科。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前提。教师要以爱心爱护、体贴学生。让学生有安全感、信任感、依赖感。当学生范错误的时候教师要有耐心对学生进行劝导,而不是辱骂讽刺挖苦。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逆反心里,才会把教师当做自己的亲人、朋友、师长,才会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完成的,是教学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二、设置情境激发情趣。情境激趣是教师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种形式的表演都需要抓住观众的情绪,用最好的方式感染观众,这就需要演员在表演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其实也是一种演出,需要教师设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上课前的情境设置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试想一下,有谁天天看着老师拿着一本书、几根粉笔不会厌烦呢。一堂数学课只要有了一定的情境学生也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特别对于小学生,情境的设置非常重要。比如在学习《角的图形认识》时,可以在多媒体上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角的实物:三角板,墙角、衣服架等。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起来才会感到得心应手,教学也会事半功倍。再如,教小学乘除法时通常会出两组可以比较的题目,让学生在反复比较中学会,虽然学生掌握了知识,但这样的枯燥的学习学生怎么能乐于学习呢。若能出示实物让学生去动手操作演示,课堂定会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学会了什么是乘除法。设置情境激发情趣应该贯穿在每堂课之中,数学名人故事,数学趣闻、数学的生活应用等等都可以穿插在教学的实际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灵活运用。
三、动手操作善于指导实践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在小学数学活动中增加实践活动,这是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已经为大家所共识,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中学会知识符合新课标精神。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形成感性认识,并在感知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知识点。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对称的图案,三角形,长方形、圆、梯形及多变形等。让学生自己去折叠,发现对称的特点。让学生探究不同的图形有怎样的对称轴,同一图形有多少种折法,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会了知识、丰富了自我。通过动手导趣,学生不仅仅掌握了知识,也搞清了知识的运用,不少学生因为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而对这种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新课标指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了影响素质教育的一个障碍,而动手导趣恰恰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的学习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