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建议
2019-11-27陈梦缘
□ 陈梦缘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案件频发,不断在报刊、电台、网络等媒体上报道,不仅给众多幸福家庭带来了撕心裂肺的痛楚,也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诸多隐患。一些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社会舆情关注度高,有的甚至因责任划分、质疑死因、补偿纠纷等引发群体性事件,给善后处置工作带来压力,大量消耗了政府和公安机关等社会公共资源。如何有效防范在校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是整个社会亟须认真思考、积极面对的课题。笔者从一名在校学生的角度,通过查阅资料、认真思考、客观分析,并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简要分析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尤其是自杀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
一、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现状
非正常死亡指不是生命正常规律导致的死亡。有资料显示,在我国每年有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超过1.85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意外伤害占我国死亡人数的26.1%。令人焦虑的是,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10%的速度增长。来自联合国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意外死亡人数是20万。另有数据显示,自杀在非正常死亡中占有很大比重,我国每年因自杀死亡者高达28.7万,200万人自杀未遂,是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总的自杀率为23/10万,而国际平均自杀率仅为10/10万,中国自杀率是国际平均数的2.3倍,自杀死亡占中国死亡人数的3.6%,并且是第5位最重要的死亡原因,而在15~34岁人群中,自杀是第一位的死因[1]。
我国各地儿童及青少年的自杀死亡数据差异很大。目前披露的论文数据,均来自各地医疗卫生单位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数据。据统计,北京市的 2011~2015年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显示,自杀率为 0.33/10 万,10~14 岁组的自杀比例为 6.67%,15~18 岁组的自杀比例达到 16.94%;陕西省西安市的 2010~2014年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显示,自杀率为1.03/10 万,19 岁以下儿童青少年自杀人数为 55 例;广东省清远市 2008~2013年儿童青少年死亡资料显示,0~18 岁儿童青少年自杀人数为267 例,其中 15~18 岁组自杀人数为 199 例。香港大学防止自杀研究中心按死因的个案统计推算,2015年的 15~24 岁青少年自杀率较 2013年微升 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自杀成为 15~29 岁青少年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原因。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中小学生自杀问题研究小组试图通过中文网络搜索抓取儿童青少年自杀事件,统计从 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的电子媒体报道及非媒体的网络信息,检查内容、来源后进行重复检查与数据清理,在网页中共计确认 392 例儿童青少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信息,明确标注为中小学生的信息为 267 例。在上述期间,190 例为自杀死亡的信息,77 例为自杀未遂的信息。从信息来源的地域看,范围涉及 29 个省、直辖市和 台湾、香港地区[2]。
近年来我国媒体屡屡报道在校学生自杀的消息,中小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2015年江苏省宿迁市在读高中学生接连发生跳楼事件:1月6日,宿豫区某中学高二学生吴某(男,17岁)因课期间玩手机被老师批评后回家跳河自杀。 2月18日,泗洪县某中学高一学生张某(男,16岁)因学业压力和家庭矛盾在家跳楼自杀。 2月28日,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某中学一男生因父母离婚在学校跳楼自杀。 3月2日,徐州丰县某技术学校的高二学生张某(男,17岁)跳楼自杀。 3月21日,宿豫区某中学高二学生刘某(男,17岁)因被老师批评在校跳楼自杀……
2014年5月25日,广东省深圳市一高三女生因压力过大,在校内切腹自残。2013年6月12日,某市19岁男孩两次复读失败,第三次高考后跳楼自杀;2017年6月7日上午,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大城子镇某高中复读生轻生跳楼,120医护人员到场确认已经死亡[3]……
笔者所在的四川省泸州市2017年以来也多次发生了在校学生坠楼、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其中泸县“4·1”太伏坠楼事件全国知晓,由于坠楼学生死因一时无法查清,加之境外势力疯狂介入,给当地公安机关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随后,泸县某知名中学校又相继发生了“5·16”“5·29”等2起高中女生跳楼事件,古蔺也发生1起小学生跳楼死亡事件。还有近10起泸州警方及时制止的俄罗斯传入中国的“蓝鲸”死亡心理游戏诱导在校学生自杀未遂案件[4]。由此可见,如何有效防范在校学生自杀等非正常死亡,已是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的一道绕不过去的难题。
二、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
死亡意味着生命的消失,灾难的降临。当一场意外死亡突然降临在朝气蓬勃的学生身上时,黑色悲剧便久久笼罩在了一个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对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都是一块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校学生频频出现自杀等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原因究竟都是什么呢?有研究机构认为中小学生自杀的原因,可大致划分为六类:家庭矛盾、师生矛盾、校园欺凌、学业压力、情感纠纷、心理问题。从六类自杀原因分布来看,导致中小学生采取自杀行为的原因从多到少依次为: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 师生矛盾(16%)、 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其他问题(6%)[5]。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沟通不及时,疏导不到位,缺乏有效交流
在校中小学生正处于人生中心理、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也是价值观树立和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差,易受外界和情绪的影响。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碰到各种困难挫折或者不公正的对待时,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往往不愿意与老师、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及时排解自己的压抑情绪。如果再遇上老师和家长忙于各种事务,只是一阵简单的责备和打骂,忽略和缺乏与孩子之间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疏导,悲剧便不意间发生了。据报道,2018年4月12日上午,河北某中学高一学生因交作业时受到老师批评,上完最后一节课后独自跑到学校实验楼4楼跳下,次日死亡。2007年11月,北京房山区某中学的一名中学生,为帮同学顶包,承认宿舍里的9个烟头是自己“扔的”,结果学校准备给予严厉处分,该学生当时感到太委屈,在缺乏与老师和家长有效沟通的情况下,留下4份遗书,便从教学楼三楼跳下。虽经及时抢救,挽回了生命,但却因严重腰椎骨折而无法站立。2018年10月22日凌晨6时,四川省泸州江阳区某中学一名12岁男生,因与家人发生纠纷,未得到及时疏导,从20楼坠楼,当场死亡[6]。
(二)学习压力大,期望值较高,焦虑抑郁严重
由于盲目追求升学率,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影响下,家长对子女施加压力,学校为了自身名誉和品牌,也自我加压,最终全部压力传导到了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身上。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三股压力全部集于一身,学生焦虑情绪日趋严重。2017年江西省九江市一项面向 300 名高中生的研究显示,高三学生焦虑、抑郁及自杀意念情况均明显高于其他年级学生,诱发焦虑、抑郁、自杀意念的主要因素来自学业压力和高考升学的不确定压力。在对广东省广州市某城区889 名中学在校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研究显示,产生自杀念头的比例为 9.1%,制定自杀计划的比例为 3.8%,尝试自杀的比例为 1.2%[7]。对四川泸州各个中学的粗略统计发现,高三学生的学习压力异常大,他们为了考取全国“985、211”高校,背负着学校和父母的重托,日复一日地超负荷学习,普遍存在睡眠严重不足、精神抑郁、焦虑不安等亚健康状态。以我所在的泸州高中为例,全校近9000人,高三年级48个班共2480人,教师履职尽责,学生勤奋努力,为了考上心仪的大学,一些学生争分夺秒、自我加压、额外加码,一天睡眠仅有短短五六个小时,成天精神恍惚、没精打采。如果再遇上成绩下滑,老师责难、家长打骂,极个别脆弱的学生便走上了轻生的道路,尤其每年高考前后更是中学生自杀高峰期。
2018年 6月 7 日高考第一天早上,河北平泉一考生趁母亲外出买早餐,不堪压力从7楼的露天阳台一跃而下坠亡,当年是他第3次参加高考,考前他的压力很大,时常感觉很痛苦,甚至有抑郁的倾向。2016年6月 8 日,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某中学一女生考完语文后跳楼身亡。2016年9月20日凌晨2:30分许,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南光路某住宅小区一名高三的学生从6楼跳楼身亡。2016年10月,广东河源一位 15 岁高中男生从宿舍跳楼身亡,他在遗书写道 :“高中生活才开始就要结束了,感觉自己很累,感谢师生平时对我的照顾。”[8]该生患有先天性白内障,前后经两次手术,高度近视,平时学习需借助放大镜看书,学习压力大。同学反映,该生平时性格比较沉默,事发前一天学校月考,在知道自己的三科成绩后情绪低落、选择了自杀。
一幕幕悲剧触目惊心,接连上演,让人痛心疾首……因学业压力和负担过重导致中小学生极端事件的发生呈愈演愈烈之势,高强度的学习、考试、排名压力所导致的神经紧绷和神经断裂正在伤害着他们。老师和家长们用成绩的单一评价体系来评价孩子,因为没有取得好成绩,无法得到认可的失望和挫败感已经强烈到让他们宁愿放弃生命。
(三)抗挫折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容易走极端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他们宁可亏待自己,也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资源和物质环境,结果事与愿违,往往造成一些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抗压能力差。由于孩子们处在人生最脆弱的青少年时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不足,遇到一点点小事,便惊慌失措,极易走向极端。加之部分学生自尊心、虚荣心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一旦遭遇困难与挫折,便情绪烦躁、焦虑、恐慌,受挫后父母的高期待变成高失望,付出与收获的巨大反差导致父母心理的严重失衡,斥责、嘲笑、苛求、打骂便接踵而来,巨大的压力便使其不知所措,轻率地走上不归之路。
2017年5月16日,四川泸县高二年级学生李某在考试中因违规携带并使用手机,被监考老师发现并扣留,在班主任通知其家长到学校过程中,李某因害怕家长责备,直接从4楼屋顶跳楼自杀。2014年6月18日,湖南省石门县某中学高二年级男生张某晚自习下课后,突然踩着课桌朝窗外纵身一跃,终结了他16岁的生命。原因竟是其父亲因他的成绩下降,跑到学校当着老师同学的面,扇其耳光并要求下跪,张某的自尊心严重挫伤,最终酿成了悲剧。2010年1月21日,江苏省阜宁县某中学一名高三男生因上课期间同学找其说话,被老师罚站,感到委屈,最终跳楼自杀[9]。
(四)网络负面影响,跟风追潮流,缺乏正确认知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智能手机和无线网络已经越来越深入地走进大众生活,智能手机和网络游戏中充斥着暴力、色情、低俗的内容,对生命漠视、对死亡淡然,甚至追求自杀“时尚”的消极思想,正一步步侵蚀和吞噬着自制力较差的学生。
手机成为中小学生自杀的特殊诱因。国内某研究机构在互联网和媒体报道中抽取了2016年10月到 2017年9月的案例,在 215 例死亡及未遂案例中,23 例与手机直接相关,涉及比例超过 10%。2017年5月,北京某附中初二学生李某因学习成绩不理想,家长将其手机没收,次日李某向父亲索要手机未果,从家中 11 楼阳台跳下。更让人悲伤的是,李某的母亲因儿子去世情绪不稳,就在李某去世两天后,趁家人看护不备时跳楼身亡。2017年6月,浙江省杭州一名 13 岁男孩因痴迷手机游戏被爸爸骂,一言不合跳楼摔断腿,在医院劝其转院以免留下后遗症之际,男孩竟然对爸爸提要求:“把手机拿来,我要登录下游戏账号。”[10]
2016年一款名为“蓝鲸”的死亡心理游戏从俄罗斯传入中国,并主要引导10~14岁青少年在游戏中晋级自杀。据报道,俄罗斯已有130名青少年因玩蓝鲸游戏先后自杀,这款游戏当年通过网络以惊人的速度向全世界扩散,严重威胁了青少年生命安全。中国、英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多国已高度重视,向社会发布了预警。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学生参与该游戏并自杀死亡。此款游戏当年也悄悄潜入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泸县、江阳等县区,泸州市公安局发现后及时预警,积极会同教育部门立即开展劝阻活动,成功挽救了许多正在滑向自杀深渊的鲜活生命。
此外,明星偶像自杀轻生、网络小说以及日韩动漫等这些消极负面的影响,也严重误导了学生的生死观和价值观。
(五)家庭教育缺失,关爱不足,亲情防线失守
近年来,在校学生非正常死亡案件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缺失,温暖和关爱不足。许多家长一天到晚忙于工作,孩子学习、生活和教育等一系列任务都推给学校。而学校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一味追求升学率,严重忽视了学生的德育、生命教育。一些贫困家庭学生、外出务工家庭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往往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享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庇护、关怀、帮助和引导,亲情防线一旦失守,负面情绪日益郁积、无法排解,个别学生就会做出傻事。2017年4月18日,江西省彭泽县某中学16岁的高一女生从6楼寝室窗户跳下,抢救无效死亡,其跳楼的重要因素是父母离异,父亲长期在外打工,亲情缺失。安徽省淮南市某小区一名16岁的初三女生杨某因父母离异,原本性格开朗的她渐渐变得沉默寡言,经常流露出对父母的不满。2005年11月26日清晨,该女生起床梳洗完毕后爬上了卫生间的窗台,纵身从6楼跳下[11]……
三、防范及应对建议
生命仅有一次,每一个自杀消逝的生命无疑都是一朵鲜花的凋谢,一个天使的陨落。如何针对频繁发生的在校学生跳楼自杀等非正常死亡的原因,迅速找到有效防范及应对措施,是当前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面前刻不容缓的紧迫课题。笔者作为一名在校高三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也提出几点防范及应对建议,以供参考。
(一)加强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生死观,培养坚强性格
父母是孩子一生最好的榜样和老师,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场所。家庭和学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除了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优秀的品格,坚毅的性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生与死,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更好地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
首先,家庭和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生死观教育,开展生命价值的大讨论,正确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适时教育学生不能因一时的情绪和个人感受,草率了结生命,给亲人、家庭以及学校带来更多的不幸和痛苦。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生死教育等价值观课程,解答学生有关生与死的问题,帮助他们直面人生、热爱生活、乐于学习、完善自我,以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迎接各种挑战。 其次,在学校配备心理咨询医生,设置心理咨询室。密切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时,学生能够及时得到心理医生或老师的心理辅导,及时有效地沟通,这是解决问题缓解情绪的有效方法。再次,努力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刚强不屈的性格。要引导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坚定自己的意志,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受挫,学会适当地处理挫折,在挫折激情时能用理智控制自己。
(二)完善评价体系,改变唯分数论,缓解学业压力
学生最典型的自杀原因就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自杀的诱因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随着初高中升学压力的日积月累,每年都会有考生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尊心强,在绝望中走上不归路。因此,思考从根源上改变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唯分数论,唯成绩论,改变对好学生及成功的定义和标准,真正还学生一个快乐的学习环境和良好身心环境,才是缓解学业压力、防止悲剧继续上演的治本之策。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劳逸结合的理念,要注重学习、运动和休息之间的平衡关系,合理制定学习计划,留足运动和休息时间,这样才能使生活丰富多彩。
试想,教育评价和选拔机制再不改变,一群群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熬红双眼,睡眠严重欠缺,心理脆弱的“千军万马”真的能成为“独木桥”上的国家栋梁吗?或许他们中许多人还未走到终点,就已经被“最后一根稻草”或“一丝风”摧毁了。分数不是万能的,成绩也不是唯一的,培养德才兼优、品行优良、心理健康、朝气蓬勃、阳光积极的未来人才,才是教育的长久之策。
(三)融洽师生关系,建立风险机制,及时化解风险
老师是学生平时接触最多、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人。老师也要善于与学生交朋友,交心谈心,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学会欣赏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优点也要接受其缺点,教育学生时,注重方式方法、杜绝简单粗暴。要善于与学生面对面的、平等式的、朋友式的沟通与交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对那些比如两性方面、死亡方面敏感性的话题也不要禁忌,在学生困惑时,积极加以适当指导。在沟通中遵循尊重、理解、宽容、信任、激励的原则,倾听他们的声音,尊重他们的人格,了解他们的心理。及时发现和捕捉到学生流露出的异常举动,甚至自杀苗头,努力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正确方法。通过建立日常风险研判机制,努力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化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四)营造和谐家庭,强化示范引领,传递亲情温暖
一个在温馨和谐的幸福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杀轻生的概率不会很大。所以,家庭幸福是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和正常成长必备的要素之一。在家庭中,学生直接受到父母的影响和教育,父母对待生活、人生、事业以及生命的态度,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因此,父母必须正面示范,正确处理家庭纠纷与矛盾、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愉快、友好的情感氛围,让孩子在舒心、开心中成长。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能简单粗暴,要提高教育能力,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交心谈心,及时了解和发现孩子的思想状态,通过亲情化解隔阂,通过亲情传递温暖,通过亲情助其成长。
(五)净化社会环境,强化整治力度,摘除网络毒瘤
当今社会,智能手机功能强大,心智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弱的学生,一旦沉迷便难以自拔。为有效减少和遏制不良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建议公安、文化、工商、网信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形成强大合力,加大对互联网有害信息的打击和整治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文化部门要加大对侵害学生心理健康的影视作品、小说、网游等有害信息的整治;公安机关要及时监测学生等未成年人的上网动态,及时发现和制止“蓝鲸”等有害游戏,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发现学生网上偏激言论、消极情绪,做好心理辅导。与此同时,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还应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强对学校周边和社会网吧、娱乐等行业场所的清理,重点打击整治校园周边的“黄赌毒”“黑网吧”“校园贷”“套路贷”等违法犯罪活动,真正还学生一个干净、安宁、健康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