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文并茂”小学语文分层预习新模式研究

2019-11-27

读与写 2019年7期
关键词:分层作业内容

周 雯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古人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传统的课前预习存在着“一刀切”、形式单一、忽略学生差异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传统预习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新时代思维教学新方法,我们利用可视化认知工具(图示法、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引导学生思考、分层、处理文本信息,丰富预习形式与内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设计了一种“图文并茂”的分层预习新模式。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新模式分层预习设计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1.重视差异,难度分层

在预习中,学生由于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学习环境等差异所表现出来的语文能力是不同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我们的预习作业在设计时就应该因材施教进行分层,这里的分层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而是根据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对预习难度进行分层,让学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预习方法,自由挑选所要预习的内容。例如在预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陶罐与铁罐》一文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份自主能力检测,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预习这篇课文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详细地将每一分支的预习计划与程度归纳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并能清晰地了解到预习课文的方式与方法,做到“授之于渔”,再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水平对预习分支进行补充和选择,在可完成的分支后面打钩,确定自己预习作业的难度和题量,设计一份属于自己的预习清单。

2.开放思维,内容分层

传统意义上的预习作业基本是由字音、字词、词意、文章框架、句子理解、中心思想、语言训练、表达手法等多个部分构成。这仅仅是针对一篇课文,整个单元的预习又不一样,需要掌握单元的主题,单元学习目标、以及每节课的学习重难点等等。由此可见,预习内容过于庞杂,学生程度又高低不一,按照传统“一套式”的预习方法一方面不能满足能力较强学生的预习需求。面对错综复杂的知识点,在预习内容的设计上需要分层。其实预习并不要求全面,而需要有针对性,妄想在预习中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设计并不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只有用开放性的思维才能创造出最适合自己的预习清单。在预习文章主要内容时也可以用括号图来取代生硬的课文内容填空,只要把握关键词根据文章枝干表达的方式会更加丰富。

3.把握效率,时间分层

学生个体在预习中存在差异往往体现在完成时间的长短上,有些学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预习,而有些孩子却要花上一个小时,这也侧面体现出了传统预习模式的弊端——不重视时效。合理的时间分配跟预习设计的题量、难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在处理好前两个环节的前提下才能分配好,所以时间也需要分层。在这一个环节中,我们要根据深思熟虑确定好的预习清单来进行分层,先设计好整个预习的预设时间(科学的预习时间在十到二十五分钟之内,算法以国家规定中小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时间的三分之一为准),再根据自己的能力程度把时间分配到每一种题型上,在实际练习中重视每一个点所用的时间,在对比中找到自己薄弱和擅长的区域,及时查漏补缺,在下一次预习设计中进行调整。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学生的预习能力自然能够得到提升,也能有效改善学生作业拖沓等问题。

4.集思广益,指导分层

预习不仅需要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也需要课堂上教师的有效指导,课后教师的分层评价。预习是师生的互动,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预习指导应该分为课堂指导和练习评价两个方面。一方面,新模式的课堂指导应有所不同,课堂教学需要解决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每个学生的问题都不一样而课堂时间有限,光靠老师一张嘴巴不可能帮助所有同学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利用学生资源来实现“生生相助”分组将问题集合到一起归纳总结,再由小组组织将小组问题递交到课堂集中指导,提高课堂预习指导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预习清单的评价需要分层,因为预习难度、内容、时间的不同,在评价的时候应该更多地从预习难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能力水平、题量是否适当、是否能在设定时间完成预习等这些方面考虑,按照ABC三个等级给出评价并且指出学生预习中的优缺点,提醒学生如何改进来使下一次的预习更加完善高效,并且能积极面对预习中较为薄弱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预习虽然是教学中简简单单的一环,却蕴含着更为深远的影响。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没有通过深思取舍、“量身定制”的预习就没有高效的课堂学习,预习模式的设计是长期而又具有系统性的,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不断变化的,预习的难度、内容都需要不断调整。只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层次分明、新颖自由的预习才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使学生在不断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提高语文能力与素养,将预习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分层作业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作业
主要内容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