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浅谈
2019-11-27张玉梅
张玉梅
(江苏省高邮市秦邮实验小学 江苏 高邮 225600)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要与时俱进
1.1 加强整体把握,重视精读教学,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自《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整体把握”之后,人们对整体把握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格外重视。在教学模式的建构中不能淡忘整体、割裂文章只抓重点。不仅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更要根据语境揣摩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这才能体现阅读教学中整体把握的内涵和价值。在对文本正确整体把握的同时,注重部分教学,加强精读教学。精读教学中要选准训练点,进行范例教学。选择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和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内容,抓点带面、点上用力、点上突破。选准的范例要抓住不放“打井出水”,其余的则可以简约了解、自读自悟。这样感悟积累、品味情韵、形成学法,并向略读和浏览推广应用,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质。
1.2 开展综合性学习,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学模式的重构中要“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课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课内外的结合体,综合性学习的结合体,因此要开拓和开发利用课堂资源,创造丰富的学习环境,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1.3 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阅读、多元解读,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但有的新课改下的课堂却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学生似是而非、甚至曲解文本本意,不敢把握阅读导向,以为会妨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行为。这样不仅不能正确理解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不能保证情感、态度、价值观课程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究其根本是不能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的内涵。
1.4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模式的重构中要处理好预先设计和课堂生成的关系,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教师应在因势而导、交流互动、顺学而导的过程中,注重生成,建设一种充满活力、开放的阅读教学模式。
2.尝试运用体验式学习方法
现在的教学形式,还局限于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学基本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应拓宽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体验式学习的需求。比如入学教育课,学生一进学校,上第一节课,就被关在教室里,手背后,身坐直,听教师讲该怎么听课、怎么读书、怎么写字,完全是一种告知式的教育。能不能变成体验式、参与式的?美国一位教师上入学第一课,创设了给新生读图画书,然后带领学生在校园里四处寻找书中主人公的情境,使新生在入学第一天就接触到阅读,还了解了校园环境,认识了校长和许多部门的教师。这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其实上课没必要都在教室里,图书馆、纪念馆、展览馆、大自然都是学习的课堂。
3.让学生会听、爱读、敢问
听、说是语文学习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听和说都是须臾不离的。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一个人听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他学习的质量和成绩。一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升入中学却渐渐掉队了。这是为什么?不会听课、不会做笔记是重要原因。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听记的能力,可以从听写词语、句子着手。听写词语、句子,不能只是听一个写一个,要逐渐增加难度,听两个写两个,听几个写几个,听一段话写出要点,培养专注地听的能力、记忆力及听后能抓住要点记下来的能力。
4.从教与学的败笔中汲取教训
从教师的角度看,不论一堂课有多么精彩,多么成功,疏漏与缺憾在所难免,在教学中通过其他教师以及学生的评议、自身的总结中反思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当时自己紧张所致,语言表达失误还是操作失误?是自己这方面知识欠缺或技能不过关?是由于自己在教学设计中本身出了问题,而自己当初并未曾意识到?是自己的教学理念滞后,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还是教学方法、手段落后?从学生的学习方面看,更是对教学状况的很好折射,及时与学生对话、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调整和改进教学十分必要。在课堂上,从学生茫然、无助的表情中反思自己教学方式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教学行为。从学生的作业或试卷上用语书写不规范或有误,有的可能是根本不会,有的可能是一时疏忽,那么就有必要进一步追问:是什么导致了他的“失误”?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深?认真剖析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论从知识掌握方面或是思维方式的优化方面进行认真细致的反思,都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很好地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