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初探
2019-11-27黄应保
黄应保
(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金崖中学 甘肃 兰州 730104)
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阅读与写作,阅读为写作积累素材与技巧,写作则是个人阅读积累的释放,因而两者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单独列开。信息化时代,学生每天都在浏览大量的信息,如果学生只会看而不会写,就会在日后的竞争中失去优势。因此,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应当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阅读与写作知识的内化。但就当下教学情况而言,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情况不容乐观。
1.“读写结合”的理论基础
首先,新课标在对语文这一门课程的描述中认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课程。新课标尤为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语文素养的提高,尤其是学生读写能力的同步提高。因此,“读写结合”本身就是新课标对新时期学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其次,阅读教学理论与写作教学理论存在密切关联。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和锻炼思维的重要途径,因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如果学生只注重锻炼阅读能力,纵使学生能够得到很好的阅读体验,也无法将学生的阅读感受表达出来,学生的阅读体验也只会成为短暂的感性认识。同样,写作是学生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感受的重要手段,如果学生不具备丰富地阅读体验,那学生通过写作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就无法深刻地打动人心。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既能使学生获得较好的阅读体验,又能通过写作训练将学生的体验较为完整地表达出来,使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最后,学习迁移理论证实了“读写结合”的客观性。学习迁移即学生在一种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转移到另一种学习中,能够帮助解决学生在另一种学习中碰到的问题。学习迁移实现了学习经验的强化和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阅读和写作本质上是一体的,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技巧,同样可以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2.初中语文读写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隔离,关联性不高。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课本内容,而语文教师对课本的讲解多为阅读教学,即教会学生如何阅读名家的经典文章,领会作家在文章中倾注的感情,学习作家的写作手册。但在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写作课所占课程比例较小。并且,语文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通常随性而为,并未注重作文写作与课本内容的结合,导致学生在语文课本学习中获得的阅读体验无法通关关联性较高的写作表达出来。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关联性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读写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高。
其二,学生课外阅读量少,写作训练少。自智能手机流行以来,学生经常利用手机浏览各种碎片化信息,缺乏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同时,学生的语文写作训练较少,除了语文考试必须写作,其他时间几乎没有语文写作的机会,导致大量学生害怕写作。这直接影响了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实现。
3.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策略探究
第一,重视课本内容,布置写作练习。为了加强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关联性,初中语文教师需要重视课本内容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教师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后,根据课本文章的写作技巧向学生布置写作小练习,让学生根据阅读体验写一篇小作文。此举既强化了学生对课本内容的认知,又使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学习名家写作手法。
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中《荷塘月色》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文章动静结合、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向学生详细讲解,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共鸣。课后,教师布置一篇写作小练习,要求学生运用动静结合、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表达某种情感。
第二,重视情感教学。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解析出一种情感。而在实现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语文课程的情感教学,情感是将文章每个部分内容串联在一起的线索,也是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初始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重挖掘学生在课本内容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懂得如何将这种体验表达出来。
以人教版教材《陈情表》为例,这篇文言文表达了李密对祖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激,以至于委婉拒绝晋武帝的昭明。通过教师讲解,激发学生回忆自己与祖母的感情,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课后,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自己和祖母的回忆和自身对祖母的情感为主题写作。
4.结语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导致人们阅读经典、执笔著文的机会越来越少,为改善这一现状,我国需要从教育阶段就养成学生喜欢阅读、乐于作文的习惯。初中语文教学“读写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完成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