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运用
2019-11-27黄志淑
黄志淑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 广东 广州 510000)
前言
多媒体教学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就如一座桥梁,很好地将学生与教材联系起来,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获取新知识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的需要,谈谈多媒体在其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与灵感的源泉。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只有小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为了使学生能够形象体会到西沙群岛美丽、富饶的特点,我设计制作了画面精美,生动有趣的多媒体互动课件。教学中,我首先问学生:“你们去过海岛,见过大海吗?”只有少数学生见过,而多数学生表示曾从电视屏幕上见过。请学生上讲台说说自己对大海的印象,概括出来也仅仅是蓝、无边无际等特点。随后我便带学生一起随着多媒体画面去游览神奇、绚丽的海底世界。画面中,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海底的岩石上有各种各样的珊瑚,鱼儿成群地从中穿来穿去,全是叫不出名儿的……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课文的朗读,孩子们一下进入了情境,完全被吸引住了,嘴里赞叹不已。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对学习课文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创设阅读情境
在多媒体教学中,将无声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要表现的内容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感的画面图式,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或氛围,激发他们的想象,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审美共鸣,帮助他们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
如教《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我首先通过播放了5.12汶川大地震有关地震的一些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给人们生活、生命所带来的创伤,然而就在这场地震中我们却看到了人性光辉的一面,随着音乐的转换,在老师深情的旁白:在废墟中,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屏幕中出现了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孩子们都沉浸在浓浓的父爱之中。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认知工具,通过其直观性、形象性,能够将学生的思维过程有效地引导到动画演示中来,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使学生显示出与众不同的个性。
如教《小兔运南瓜》一课,这是一堂低年级看图口语交际课,是讲一只小兔想将一只很大的南瓜运回家,可又不知怎么办?课文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将运南瓜的过程空了出来。我用多媒体展示出一个疑惑、焦急的小兔,面对着大南瓜不知所措,同时配音:“这么大的南瓜我怎么运回家呢?”我问:“谁能帮助这只为难的小兔呢?”同学们都纷纷举手,要为小兔出主意。有的说:“小熊猫骑车从这经过,请他帮忙运一运。”有的说:“去请好朋友小猴来帮忙抬。”有的说:“用小车推回去。”我微笑着,又敲出几个大“?”“说得好,还有别的方法吗?”有的提出,如果路平好走小兔自己将南瓜滚回家。有的说,可以用木棍撬着移。我肯定了同学们的做法。然后,我用多媒体技术将同学们说的方法一一演示。看到大南瓜被运回了家,大家都高兴地欢呼起来。这样,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孩子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既满足了他们帮助别人的愿望,又开拓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
4.能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掌握知识
比如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有趣的汉字》汉字的起源有很多种,而书本上只说了一种,而其它的学生无从知晓,为此我让学生先分头找资料,把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在一起,主要是七种说法。然后,分小组在我的协助下把这资料制成幻灯片。课堂上在展示交流这一环节上,给大家展示我们制作的幻灯片,在展示的同时,让组员简要地介绍一下。通过这样的教学互动,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拓宽学生的视野,把课本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语文教学的空间。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教师依然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一堂课所用多媒体不应过多,最好不要超过1/3课时。我们应针对学生实际,找准相关知识点,分析、推理有关“切入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来设计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