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甜蜜之约 共赴自律之旅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培养

2019-11-27徐日琴

关键词:公约自律榜样

徐日琴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城南校区)

我是一名低段班主任,每天面对的都是一群活泼淘气、缺乏自律的孩子。 他们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自觉完成,下课又爱玩爱闹。我绞尽脑汁,想方设法改变他们,效果却甚微。反思自己的管理,都是强制性地约束学生。其实,教育孩子就如治水,堵不如疏,疏不如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可见,我们的管理不能依靠外力的强制,只有激发学生内心的需求,培养他们的自律性,才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今天你吃棉花糖了吗》一书中,乔纳森先生的棉花糖实验给了我深深的启示:调皮好动,又不爱学习的艾瑞,在棉花糖实验的指引下,逐渐改变坏习惯,成了自信快乐又自律的男孩。我何不学着乔纳森先生,也和学生来一个棉花糖的甜蜜之约,共同奔赴一场自律之旅呢?

这一年,我们一起许下甜蜜的约定,孩子们为了吃到棉花糖,学会了自我管理。课堂上,他们专注听讲,认真作业;课间,他们或在走廊,或在教室,时而细声交谈,时而快乐游戏;不管是早读,还是午间阅读,总能看到他们徜徉书海。家长纷纷报喜:“我家的孩子啊,每晚睡前总捧着书,怎么也舍不得放下!他说,只有书看得多才能吃到棉花糖!”这令人诧异的转变,是甜蜜的棉花糖之约,激发了孩子自律的原动力。

一、激发动力

只有让学生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激发了他们自律的内驱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我们班出现了一个神器——棉花糖机,孩子们第一次见到它,非常好奇。当他们知道这机器还能变出一个个棉花糖时,个个惊喜不已,特别是那些调皮鬼,几乎天天追着我问:“老师,棉花糖可以做给我吃吗?”“老师,您什么时候给我做哇?我能自己做吗?”望着那一道道企盼的目光,我知道我已成功了一半。

为了激发他们的兴趣,我亲手做起了棉花糖,奖励给平时表现最自觉的孩子,而表现不好的孩子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一脸的羡慕。当我去了一趟办公室回来,竟发现班中的几个调皮鬼把棉花糖机里的白糖一点一点舔着吃了。我想,这不就是根据他们内心需求来激发他们自律的好契机吗?我趁机问道:“糖好吃吗?”他们连连点头。“棉花糖更甜,更好吃呢!如果下一周,你们学习能自觉,不需要老师监督,就奖你们大大的棉花糖,还可以亲手做。”听了这个消息,他们欣喜地再三向我保证一定能做到。就这样,甜蜜的棉花糖成了他们自律学习的动力。

二、许下约定

俗话说:“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要想自律,必须让学生有一种规则意识。针对他们平时的各种不良习惯,我们共同许下甜蜜的约定。

(一)目标遵循差异

科尔伯格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将儿童与青少年的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种阶段。他认为教育的实施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过低显然没有教育意义,要求过高又会成为空洞的说教,这两种教育都不会有多少成效。

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把约定的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和争取目标两级。基础目标是指学校规定的,学生最起码应遵守的学习、品德、纪律、卫生、礼仪等常规的行为规范,如“今天你按时到校了吗?” “今天你完成作业了吗?”“今天你讲文明了吗?”“今天你认真值日了?”而争取目标,就是高一层次的约定,需要学生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的要求,如“今天你认真阅读了吗?”“今天你积极举手了吗?”“今天你书写漂亮吗?” “今天你乐于助人了吗?”等。这些争取目标,让学生有了前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充分挖掘了他们自我约束的潜力。

在制定目标时,我不人为地强求统一,而是注意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如对班中的后进生,不能拿优等生的目标去要求他们,而是让他们与自己之前的表现去对比,只要有进步,就会有奖励。这种目标的约定符合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得着,从而帮助他们树立了自信,起到更好的自律作用。

(二)公约民主制订

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有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落到实处。为了加强他们的自律意识,我与学生同管理,共约定。

我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引导全体学生根据班级的基础争取两大目标,商讨奖惩的方法和评比的时间。我们四人小组先自由交流,然后通过全班讨论,制订公约如下:

我们将公约张贴在班级公告栏里,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小组,选出组长,为各组成员一周总结记录一次,并将记录本悬挂在公约旁边,增强透明度。每周星星达到目标的可获得或自制一个棉花糖;一学期星星总数排在前十的十名同学将被评为班级的“自律之星”,期末颁发奖状。由于班级公约与学生自己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奖惩分明,公开公平,学生就会自觉地把自己的言行和公约相对照,自我约束,慢慢地从公约的他律过渡到个人的自律。

三、“全民”参与

自律是在行动中形成,也只能在行动中体现,自律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想巩固自律行为,仅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同伴间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全民参与。

(一)自我命令

全班孩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命令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上课铃一响,全班齐念:“铃声响,进课堂。小小脚,并并拢。小小手,自然放。小眼睛,看老师。”起立时一起念:“站如松,坐如钟。”写字时又念:“头正、肩平、身坐直;一尺、一寸、一拳远。”我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自己下命令,说到就要做到。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正确坐、立、写的良好习惯。平时生活中,也要时刻约束自己,学着给自己下命令。例如养成早上按时起床的小习惯,听到闹钟响念起儿歌:“丁零零,闹钟响,我要做个好孩子,马上起床,上学不迟到。”通过自我命令的方式,监督自己的行为,时时强化学生的自律意识。

(二)相互记录

相互记录能显性地看出自己和同学的行为变化,每个学生制作一张表,将自己每天作业的得分,上课发言的次数,认真值日等行为记录下来,天天比较,一周统计一次,看看是否有进步,哪些方面需要改进,从而获得成就感,更好地约束自己。我还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同学们日常的行为表现,如果发现哪位同学进步特别大,也及时记录下来, 并鼓励他们在班会课上大胆提出,为他们加星,让约定更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可持续性的发展。

(三)榜样引领

榜样引领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喜欢模仿,也希望被关注,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是最好的示范榜样,首先要以身作则,另外,让他们在班里找一位自己学习的榜样,每天跟着他一起学习,以缩短跟榜样之间的差距。有了学习的目标, 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自我约束,学会了互相尊重, 学会了赏识对方,同学之间你追我赶的劲头加大了, 班内的不良风气也逐渐减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就是这场甜蜜的棉花糖之约,让全班学生踏上了自律的旅途,让自律走进孩子心中,实践于一言一行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公约自律榜样
自律使人脱颖而出
图书借阅公约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寻找最大公约
制定《图书借阅公约》
以他律促自律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