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生活教育 落实学生全面发展

2019-11-27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活动

徐 静

(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制定的战略主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落实这些要求,都离不开生活教育。而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告诉我们教育与生活不可分离。生活中有最好的教育资源,生活中蕴含真正的教育。教育要培养“真人”,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要回归生活,践行陶行知提出的“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大课堂里取到“真经”。

多年来,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十六小学努力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把教育教学过程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积极开展系列化、生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探寻“生活即教育”的方向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倡导教育要坚持所教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必须尽量创造出生活的真实场景,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接受教育,让学生亲自实验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1.科技体艺节,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的科技教育不是为了个别学生参加竞赛获奖的精英式教育,而是把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动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育的目标。一年一届的科技体艺节成了师生最为盼望的节日,活动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把孩子们平时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科技体艺节。把科技、艺术教育生活化、游戏化,这既符合小学科技教育本身的需求,又符合学校教育接地气、常态化的实际需求,也契合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

2.快乐数学节,展现数学文化魅力

连续两届“快乐数学,我行我数”数学节的成功举办,既是我校数学文化建设的一项创新和实践,也是我校落实行知思想的举措。数学本来就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传统的数学课堂却与生活脱节、与社会隔离,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想学。因此,我们通过数学节,打破传统的数学模式,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在游戏中学数学、在活动中感受数学、在社会实践中了解数学。有数学模型制作比赛、社会调查及统计成果赛,还有许多趣味数学游戏,如口算接力赛、凑24点、讲数学家趣事等。同学们畅游在数学的王国里,享受着数学的奥妙和乐趣,领略着数学的严谨与魅力。校园里已经悄然掀起了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潮,形成了一种浓厚的数学文化氛围。

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提升学生素养

为了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阅读习惯,我校分年级制定了《十六小课外阅读书目指南》和《经典诵读必背指南》。“书香班级”评比、古诗文诵读比赛、现场作文比赛、爱心书市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沐浴书香,尽享书乐,收获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学校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开展书法、国学、历史、经典诵读等社团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到德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同时积极挖掘地方教育资源,创造性引入永京拳、京剧、线刻、剪纸、硬笔书法等优秀传统项目,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在多彩的社会实践中提炼“社会即学校”的内涵

“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最终目标是要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同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和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的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终身教育相联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终身学习体系。所以,走出学校,了解社会,关心大自然是我校近年来活动开展的又一主要因素。

1.社会实践——体验生活

每周二下午是我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日,学校每次组织两个班级,在班主任老师和德育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到淮南市校外活动中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学生们每到一个基地,每参加一次活动,都会用心去倾听、去观察、去思考、去学习,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受,赢得不一样的体验、感悟、成长。

2.成长仪式——感恩励志

我校为每一届的四年级和六年级分别开展“我十岁了”成长仪式、毕业典礼活动。活动以“成长 感恩 梦想”为主题,邀请家长参加,共同庆贺人生中的特殊的成长阶段,让孩子们感恩亲情、体验成长、励志奋发。

3.节日活动——加强教育

三月份,针对“学雷锋”“植树节”“妇女节”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学生到社区去学雷锋义务打扫卫生,回家帮妈妈、奶奶做家务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孝敬父母及爱护环境的教育;清明节组织学生给烈士扫墓,了解烈士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勇敢大胆的品格和爱国的情怀。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三、在体验中践行“教学做合一”的真谛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教学做合一”是以做为中心,在做中教,在做中学,边教边学边做。“老师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在教育教学中,应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将课堂的主体从教师转为学生,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将学习的方式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转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思考,在体验的过程中实施有效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真谛。

1.体验课堂——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体验教学是一种建立在“教学做合一”的基础上的教学方式,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既是一种活动过程,也是活动的结果。我校推行体验教学的基本策略是:首先是创造教学情境,还原教学内容,给学生以感官刺激或心理准备,然后让学生在亲历过程中与客体(教学内容)进行对话、体验、感悟,实现主客体融合,并生成意义。我们倡导并尝试推进体验教学,目的是引领学生通过自我观察,分析、探索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习的能力。

学生每节课都亲自参与知识的探索和发现,不仅满足了好奇心,而且这样获得的知识记忆更深刻,不需要通过课外作业进行巩固,解放了课外时间,从而更好地利用课外时间进一步探索知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构建这个体验教学的核心。只有通过“做”把“教”与“学”整合在一起,通过“做”让教师与学生都感受到快乐,这样的课堂才是体验教学。

2.学生自管体系——岗位历练,勤于实践

在办好少先队基础上,发展好学生自管体系。建立学生自管会和值周中队,成立校级、班级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成立主席团,下设学习部、纪检部、文艺部、体育部、卫生部、宣传部、财务部。各部设有部长、干事,职责分工明确。校级、班级自管会成员都是竞争上岗,对全校学生的在校活动进行全方位的自我管理,孩子们在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中服务大家。值周中队设有“安全小卫士”“校园巡查员”“楼层巡查员”“护绿小使者”四个岗位,每周轮流负责检查校园卫生及督查学生文明礼仪、纪律、环保等工作。值周中队是我校少先队员进行“自主”管理的措施之一,是少先队常规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自管体系特点是突出学生自主管理,让学生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成为主人,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开展教育,通过自主、自治、自律、自发去锻炼他们的生活力。学生自管体系从班级、学校、家庭三个维度搭建岗位体验平台,让学校成为模拟的世界和浓缩的社会,学生在岗位体验中,服务他人,教育自我。

3.生活准备课程——动手动脑,热爱创造

以学生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以教师的特长优势为支撑点,围绕“为学生生活做准备”的办学理念,我校构建了一套符合我校特色发展的校本课程——生活准备课,开设了艺术生活、手工技能、体育健康、科技信息、文学生活、书法、十字绣、健美操、科学实验、英语情景剧、毽球、摄影、花式跳绳等课程。本学期又对八大类54个课程项目进行了优化,社团活动、校队、训练队也纳入到生活准备课中。生活准备课系列课程的开发,为学校课程建设注入了活力,让学生能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与技巧,培养学生懂生活、会生活、爱生活的素养,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做出了准备,真正践行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特色生活准备课程,历经4年不断发展,反映出我校对“体验”内涵理解的不断深入和扩展,不仅成功对接了国家课程,更发散整合了语文、数学、科学、音乐、地方等学科知识,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现在,全校100%的学生参与过特色课程,这些课程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难忘的经历,给他们心灵深处打上了“体验”的烙印。

今日之教育,最需要的是要学习教育家陶行知的精神,重在对全新教育理念的追求和教育行为的转变,重行动,重实践,重创造。

猜你喜欢

陶行知生活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漫生活?阅快乐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